niusouti.com

有机热载体残炭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题目

有机热载体残炭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有机热载体残炭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用有机热载体残炭增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如何减缓残炭增大速度?


    正确答案: 原因:①有机热载体发生氧化后,氧化产物更容易发生裂解、聚合等反应使残炭增高;
    ②超温过热会使有机热载体发生裂解,而造成残炭增高;
    ③当有机热载体黏度增大时,其流动性降低,炉壁上的液膜增厚,液膜温度升高也导致残炭增高。
    有机热载体系统设计不合理,有机热载体操作条件的改变或操作方式有误引起的质量变化,A所用油热稳定性差,B锅炉设计热流密度偏高,C介质流速不均匀或流速过低造成局部过热,D频繁启停,较高温下停止循环。减缓措施:①采用闭式循环系统,防止高温氧化带来的恶性循环;
    ②尽量避免停电和间歇操作等造成的超温过热情况;
    ③选择合适的循环动力装置,保证传热系统的安全流量。

  • 第2题:

    检测在用有机热载体的残炭,称得经灼烧至恒重的空坩埚20.0122g,加入油样5.240g,经残炭测定仪燃烧并冷却后,称得坩埚(含残炭)20.1632g,求该油样的残炭含量?


    正确答案:试样的残炭X=(m1-m0)/m2*100%题中所给m1,称得坩埚(含残炭)20.1632g,m0称得经灼烧至恒重的空坩埚20.0122g,m2加入油样5.240g,X=(20.1632-20.0122)/5.240 *100%=2.88%。

  • 第3题: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正确答案: (1)合成型有机热载体产品分为“普通合成型”和“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两种。
    (2)特点:
    ①普通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热稳定性和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与矿物型有机热载体相似;
    ②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在320℃以上,最高可达400℃,只能限于闭式系统使用。
    ③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可以通过回收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 第4题:

    在有机热载体残炭过高对锅炉及传热系统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残炭是评定有机热载体结焦积炭倾向性的指标。残炭是在超温条件下有机热载体受热分解或聚合而形成沉积的残炭量。在用有机热载体残炭值高易聚结在循环流速低的加热管壁的边界层区域。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沉积不断增加,再加上脱氢反应,形成含碳丰富的层状积垢,影响传热效果,最终因管壁超温而使加热管烧损。若层状物剥离,则会造成加热管的分叉部、弯管部淤塞,出现循环障碍,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节能运行。

  • 第5题:

    油井堵水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油井堵水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化学法两大类;机械堵水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封隔器将出水层位卡住,而后投带死嘴子的堵塞器封堵高含水层,化学堵水是利用化学堵剂对高出水层位进行封堵。

  • 第6题: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正确答案: 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of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 第7题:

    有机热载体每年应进行分析的项目有()

    • A、水分
    • B、酸值
    • C、闪点
    • D、残炭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环境力矩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各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环境力矩有引力梯度力矩、气动力矩和太阳辐射压力矩等。引力梯度距:
    (1)特点:
    a、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b、与刚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c、与刚体的角位置有关。
    (2)作用:研究刚体在引力梯度矩作用下的平衡位置的稳定性问题。太阳辐射压力矩与气动力矩特点与作用略。

  • 第9题:

    蛋白质含量/浓度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蛋白质含量(浓度)测定,是生化检测中的基本内容,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1)凯氏定氮灵敏度低,适用于0.2~1.0mg氮,误差为±2%费时8~10小时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酸吸收后滴定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干扰少;费时太长。
    2)双缩脲法(Biuret法)灵敏度低1~20mg中速20~30分钟多肽键+碱性Cu2+紫色络合物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3)紫外吸收法较为灵敏50~100μg快速5~10分钟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的光吸收各种嘌吟和嘧啶。
    4)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灵敏度高~5μg慢速40~60分钟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和Phe还原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各种硫醇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5)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灵敏度最高1~5μg快速5~15分钟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由465nm变为595nm强碱性缓冲液。

  • 第10题:

    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 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
    1)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
    2)比浊法。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优点:比较准确。
    3)测含氮量,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
    4)血球计数板法。优点:简便、快速、直观。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5)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缺点:比较繁琐。6)平板菌落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繁琐,需要培养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第11题:

    问答题
    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特点: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
    (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特点: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
    (3)总有机碳(TOC)。特点: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
    (4)总需氧量(TOD)。特点: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聚合物的塑性成形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热固性聚合物:压模、浇注、注射;
    热塑性聚合物:挤压、真空成形、吹塑成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机热载体酸值测定方法有哪些?应如何选用?


    正确答案:颜色指示法,适用于能在甲苯和异丙醇中全溶或几乎全溶的新油和浅色油。电位滴定法,适用于深色油。

  • 第14题:

    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的组成及使用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的主要分为烃类的混合物,大致可以分为石蜡基(链烷烃)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环烷烃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芳香烃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三大类。
    (2)特点:
    ①使用特色为原料来源比较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已经广泛使用。
    ②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不超过320℃。
    ③发生劣化后再生困难。

  • 第15题:

    检测未使用有机热载体酸值和残炭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酸值也称中和值,是指油中酸性组分的含量,反映产品的精制深度,同时也与设备腐蚀情况相关。品质良好的有机热载体,通常酸值很低,而精制不良或者混有回收处理废油的劣质产品,以及添加剂使用不当的产品,酸值相对较高。
    残炭是指石油产品在高温下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炭质残余物。残炭是反映原料精制深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残炭较高的产品颜色深、稳定性差。另外,采用地沟油等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残炭值比较高。
    以上两项都是未使用有机热载体的验证指标,为防止劣质有机热载体危害锅炉及传热系统安全运行而作为判断油品质量的指标。

  • 第16题:

    测定未使用有机热载体残炭时,测定结果平行性不好,有时甚至出现负值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测定有机热载体的残炭时,样品称量是否合适,和测定过程中发生油样沸溢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 第17题:

    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特点: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
    (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特点: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
    (3)总有机碳(TOC)。特点: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
    (4)总需氧量(TOD)。特点: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 第18题:

    有机热载体锅炉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低压、高温,运行安全可靠;
    (2)、供热稳定,温度调节精确;
    (3)、节约能源,短期收回投资;

  • 第19题:

    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平板培养法
    特点:单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布均匀,便于定点观察,易筛选;通气差,排泄物易积累造成细胞毒害
    2、看护培养
    特点:简便、成功率高;不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3、饲养层培养
    特点:操作简便;不能在显微镜下追踪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团的形成。
    4、微室培养法
    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可连续进行显微镜观察;由于培养基少,水分难以保持,培养基的成分及pH等也易于变动,细胞短期培养后往往不能再生长。
    5、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法
    特点:易于补加新鲜培养基、可以镜检。

  • 第20题:

    简述沉淀法制备陶瓷粉体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直接沉淀法
    1)沉淀剂通常使用氨水等,来源方便,经济便宜,不引入杂质离子。
    2)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
    (2)均匀沉淀法
    1)不外加沉淀剂,而是使溶液内生成沉淀剂,消除了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性;
    2)沉淀的纯度很高,而且由于体积小,因而容易进行过滤、清洗操作;
    3)难以限制晶粒的生长程度和团聚作用。
    (3)共沉淀法
    1)原料纯度和组成的均匀性好;
    2)合成的粉末原料化学均匀性良好且易烧结。

  • 第21题:

    目前常用的测频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目前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接法和比对法两大类。
    (1)直接法
    是指直接利用电路的某种频率响应特性来测量频率的方法。电桥法和谐振法是这类测量方法的典型代表。直接法常常通过数学模型先求出频率表达式,然后利用频率与其它已知参数的关系测量频率。如谐振法测频,就是将被测信号加到谐振电路上,然后根椐电路对信号发生谐振时频率与电路的参数关系fx1/2LC,由电路参数L、C的值确定被测频率。
    (2)比对法
    是利用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进行比较来测量频率。其测量准确度主要取决于标准频率的准确度。拍频法、外差法及计数器测频法是这类测量方法的典型代表。尤其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和时间,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可直接显示数字、便于与计算机结合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是目前最好的测频方法。

  • 第22题:

    多选题
    有机热载体每年应进行分析的项目有()
    A

    水分

    B

    酸值

    C

    闪点

    D

    残炭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正确答案: 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of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