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拉丝乳液的配比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乳液聚合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变化。


    参考答案:1.反应前
    体系的组成: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时,体系中存在水为连续相,其中溶解有少量的单体分子、单分子状态存在地表面活性剂分子、引发剂分子、和以聚集态存在的胶束、溶有单体分子的增溶胶束、单体液滴。
    2.聚合阶段
    1)引发,转化率10-20%,体系中除上述组分存在外,增加了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和被单体溶胀的聚合物胶乳粒子。聚合速度增长。
    2)单体转化率20-60%,胶束消耗完毕,体系组成包括水、少量单分子状态的单体、少量的微小的单体液滴、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和大量的增长中的胶乳粒子。聚合恒速。
    3)单体液滴消失,转化率约在60-70%范围。体系组成:水、少量未反应单体、大量聚合物胶乳粒子和少量引发剂自由基。聚合降速。
    3.聚合反应基本结束体系中存在水、少量未反应单体分子、大量高聚物胶乳粒子。

  • 第2题:

    导致中拉生产出来的裸铜线变色的原因可能有()

    • A、拉丝乳液油温太高
    • B、铜丝氧化
    • C、铜材氧化
    • D、拉丝速度不对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简述造纱拉丝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生产工艺过程将料状的聚丙烯投入到造纱岗位的挤出机料斗,上料方式为负压真空抽取。在挤出机中,粒状的原料经过梯度加热,成为均化的熔体,由挤出机的模头挤出。挤出的熔体经水槽急冷成为片状膜,膜片经过V1辊上拉伸台,在拉伸台前有一组按规定排列的刀片,将运动的膜片切成条状。这些条状膜片在拉伸台上受热,并靠V2V1辊速度差使膜条拉伸为比,在V3辊上完成定型成为生产用纱。此纱被缠绕在纱锭上,用于园织岗位。

  • 第4题:

    简述品牌定位配比图


    正确答案:左边列出的是竞争者及自己品牌的优劣势,右边列出的是经细分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各自要求。经过左右配比,定位成功的品牌就可以满足某一群消费者的需求。

  • 第5题:

    简述流平性不良(拉丝、桔皮)的原因及消除对策。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①涂层辊与带料辊之间转速不匹配;
    ②带料辊带漆不充足;
    ③漆盘中涂料产生的泡沫带入带料辊造成的影响;
    ④涂料本身的问题。
    消除对策是:①适当增加涂敷辊的转速,降低带料的速度;
    ②确保带料辊表面粗糙度。同时升高漆盘,使带料辊与油漆接触深度增加;
    ③漆盘中使用油漆挡板,防止带料辊上有泡沫出现;
    ④减少涂料中产生的气泡;
    ⑤解决涂料本身的问题;
    ⑥涂料选择合理的稀释剂,采用最低固化温度或分段区域温度应以低到高,增加溶剂挥发时间

  • 第6题:

    简述O/ W乳液常用组成。


    正确答案: 1. 硬脂酸三乙醇胺-单硬脂酸甘油酯;
    2. 硬脂酸钙皂-单硬脂酸甘油酯;
    3. 十六醇硫酸钠-十六醇;
    4. 十六醇硫酸钠-胆甾醇;
    5. Span-Tween;
    6. Span-蔗糖单脂肪酸酯;
    7. Span-蔗糖双脂肪酸酯;
    8. 葡萄糖苷甲醚-聚氧乙烯葡萄糖苷甲醚。

  • 第7题:

    简述常见的乳液不稳定现象及其机理?


    正确答案: 乳液的稳定性是指乳液抵抗随时间而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的一种能力,乳液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只是相对的"通过添加乳化剂,制备一定时间内(如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稳定的乳液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食品乳液不稳定现象包括有重力分离(脂肪上浮/沉降),絮凝,聚结,局部聚结,奥氏熟化,相转变[1,5-7]"重力分离指的是,油滴或由于密度小于周围液体而上浮,或由于密度大于周围液体而沉降"絮凝是指两个或多个油滴连在一起形成絮凝物,但每个油滴仍保持自身完整性"聚结是指两个或多个油滴合并成单个大油滴"局部聚结是由于固体结晶穿过另一个油滴的液体区域而发生的两个或多个局部结晶的油滴合并成一个大的无规则的絮凝物"奥氏熟化是指分散相物质穿过连续相发生质量传递,大油滴变大,小油滴变小甚至消失"相转变是指水包油体系转变成油包水体系,或者相反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种子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

    正确答案: 种子乳液聚合:在聚合物乳胶粒存在下,控制条件恰当,聚合过程中不存在新的粒子,仅在原有粒子上增大,原有粒子好似种子一样,得到粒径接近1μm的乳胶粒。
    核-壳乳液聚合:两种单体进行共聚,一种单体先聚合制成乳胶核,控制条件恰当,再加入另一种单体聚合成壳,形成核-壳聚合粒子。
    反相乳液聚合:可溶于水的单体制备的单体水溶液,在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与有机相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油溶性引发剂或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形成油包水型聚合物胶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各针剂生产厂一律使用拉丝封口设备?简述两种拉丝装置的区别与优缺点。

    正确答案: 因为熔封式封口机是靠安瓿自身玻璃熔融而封口的,封口处易产生细孔,且在检查时不易鉴别出来,时间久了安瓿易产生冷爆喝渗漏;拉丝式封口机是在熔封的基础上加装了拉丝链结构,可避免熔封机的上述缺点,封口效果理想。所以,国家一律使用拉丝封口设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胶黏剂的硬化过程?

    正确答案: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硬化是通过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以及被多孔性被胶接物吸收,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时,各乳胶粒子中的分子相互渗透,相互扩散,聚结为一体而成为连续透明的薄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并分析它们对印刷的影响

    正确答案: 粘着性:油墨膜层分离瞬间,油墨内部存在的阻止膜层分裂的力。
    拉丝性:是指油墨在转移过程中,油墨拉成丝状、断裂、回弹的总特征。
    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是表征油墨在墨层分裂过程中粘弹性现象的两个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乳液聚合机理。

    正确答案: 1)反应是在胶束中或已生成的聚合物微粒中进行的;
    2)每一个胶束中只可能含有一个自由基,对于苯乙烯乳液聚合,平均每10~100秒有一个自由基进入一个特定的聚合物微粒中,而链终止的速度一般小于10-3秒,因此,链增长时间比较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拉丝机停机步骤?


    正确答案: 1)关闭电源开关;
    2)将启车温度打停车恒温(180);
    3)拉伸辊保持运转;
    4)若长期停车,二小时后可将各辊停止转动;
    5)清各部分缠丝粉尘等。

  • 第14题:

    描述乳液种子配方运行的整个过程。


    正确答案: 启动乳液种子配方,初始条件满足后:
    (1)首先喷涂XF;
    (2)注入HDIW和CS;
    (3)将1D200置入大气压下并打开1D200人孔加入0.36㎏AC4、3.36㎏AC5和1.5㎏AC6;
    (4)然后合上人孔并初始抽真空至压力位-59Kpa;
    (5)启动配方监测并将温度设定为50℃开始升温,与此同时注入EM2;
    (6)随后注入VCM;
    (7)开始脱除不凝气并将聚合反应温度设定为55℃继续升温,当温度升至52℃时停止蒸汽加热并启动T0开始计时;
    (8)乳液种子开始聚合反应,从1D200底部连续注入XI2,同时从XM管线注入DIW直到聚合反应结束开始脱气时再开始连续注入XM直到脱气结束;
    (9)当T0达到127min时开始从1D200底部连续注入EM1;
    (10)当T0达到150min时开始计算压降,压降大于350Kpa时聚合反应结束;
    (11)1D200开始脱气至-30Kpa,再从1D200顶部加入EM1以保护乳胶,随后就可以出料了。

  • 第15题:

    简述掺配比例设备的作用。


    正确答案: 将梗丝、膨胀叶丝、再造烟丝、回收烟丝等,按照产品配方设计要求,准确、均匀地掺配到干燥叶丝中。

  • 第16题:

    简述配比原则。


    正确答案: 配比原则认为一段时期内与收入相关的成本才是该时期内的支出。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采购了一些商品,将商品放入存货,然后才销售出去。那么,公司财务报表中只在商品销售出去的那段时期内显示这批商品的成本,公司购买该批商品时或者客户付款时是不计入成本的。

  • 第17题:

    简述空煤配比的调整。


    正确答案: 空煤配比的调整:
    1)根据理论空气过剩系数N=1.1原理,空气供给要大于煤气供给量;
    2)根据煤气流量的供给,适当调整空气量的供给,当煤气供给量放大时,空气供给量再相应加大;当煤气供给量变小时,空气供给量相应减小。

  • 第18题:

    乳液聚合常用无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作引发剂,如若过氧化物在介质(水)中配比不当,温度太高,反应速度过快,会发生冲料,同时在聚合过程中还会产生可燃气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乳液聚合生产方法特点。

    正确答案: 1.集合速度快,分子量高,可同时提高分子量和反应速率;
    2.以水为介质,成本低,反应体系粘度小,稳定性优良,反应热易排出,可连续操作;
    3.乳液制品可直接作为涂料哦和黏合剂,粉料颗粒小,适用与某种特殊适用场合;
    4.由于使用乳化剂,聚合物不纯,后处理复杂,成本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各种乳液聚合生产操作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正确答案: 间接操作:胶乳颗粒均匀;共聚物组成变化,以水溶性高的单体为主;冷却系统热负荷不均匀,产量受限。半连续操作:通过控制加料速度,可控制放热速度;共聚物组成和乳胶粒形态可调;可生产高固含量乳胶;易发生向聚合物链转移而产生支链。
    连续操作:各釜放热量稳定,单位体积成产能力高;聚合条件稳定,产品性能均一;增加最末聚合釜体积,可提高转化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大规格安瓿拉丝罐封机与小规格安瓿拉丝罐封机迸瓶机构结构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①由于安瓿的重量、体积增加,因此将2根偏心轴设为3根,以增加机器对大规格安瓿的受力;
    ②迸瓶斗处的梅花转盘由3对槽改为4个槽,由每次送入2支安瓿改为只送1支;
    ③梅花转盘后链轮传动改为圆柱齿轮传动;
    ④在进料斗的一侧加一插板,防止安瓿在进料斗内堵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乳液聚合物料组成(配方、名称及作用)。

    正确答案: 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单体(氯乙烯、苯乙烯等)
    反应介质水:去离子软水。
    乳化剂:主要作用是在胶束中成核。
    引发剂体系:常用引发剂:热分解引发剂、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
    其他添加剂:缓冲剂:调节pH;分子量调节剂:控制产品分子量;链终止剂:避免聚合反应阶段结束,残存的自由基和引发剂继续作用;防老剂:防止双键的氧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乳液聚合过程中反应体系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反应前
    体系的组成:单体、水、乳化剂、引发剂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时,体系中存在水为连续相,其中溶解有少量的单体分子、单分子状态存在地表面活性剂分子、引发剂分子、和以聚集态存在的胶束、溶有单体分子的增溶胶束、单体液滴。
    2.聚合阶段
    1)引发,转化率10-20%,体系中除上述组分存在外,增加了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和被单体溶胀的聚合物胶乳粒子。聚合速度增长。
    2)单体转化率20-60%,胶束消耗完毕,体系组成包括水、少量单分子状态的单体、少量的微小的单体液滴、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和大量的增长中的胶乳粒子。聚合恒速。
    3)单体液滴消失,转化率约在60-70%范围。体系组成:水、少量未反应单体、大量聚合物胶乳粒子和少量引发剂自由基。聚合降速。
    3.聚合反应基本结束体系中存在水、少量未反应单体分子、大量高聚物胶乳粒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