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亚共析钢经105℃/s超速加热后,组织中有未溶解的碳化物,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亚共析钢经105℃/s超速加热后,组织中有未溶解的碳化物,为什么?


    正确答案: 在105℃/s的超速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由于加热速度太快,巨大的相变驱动力使铁素体以无扩散的方式转变成奥氏体,渗碳体则来不及溶入奥氏体中,所以冷却后组织中留有未溶解的渗碳体存在。

  • 第2题:

    不完全退火是把()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缓冷的一种操作。 

    • A、钢
    • B、亚共析钢
    • C、共析钢
    • D、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亚共析钢因冷却速度特别慢,则造成淬火很不充分,其组织将是()。

    • A、马氏体+托氏体+铁素体
    • B、马氏体+托氏体
    • C、马氏体+托氏体+未溶碳化物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亚共析钢经轧制自然冷却下来的组织为()。


    正确答案:铁素体+珠光体

  • 第5题:

    完全退火是把()零件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后缓冷的一种操作()。 

    • A、钢
    • B、亚共析钢
    • C、共析钢
    • D、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生产中,完全退火适合()来消除钢中网状碳化物组织。

    • A、亚共析钢
    • B、共析钢
    • C、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过共析钢中,未溶碳化物的存在将使钢的淬透性降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含量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单选题
    球化退火是把()加热到Acl+10~20℃长时间保温后缓冷的一种操作工艺。
    A

    B

    亚共析钢

    C

    共析钢

    D

    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生产中,完全退火适合()来消除钢中网状碳化物组织。
    A

    亚共析钢

    B

    共析钢

    C

    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

    正确答案: 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以得到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为原则,以便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亚共析钢通常加热至AC3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以上30-50℃。
    1、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超过Accm线,碳化物全部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的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Ms和Mf点,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会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过共析钢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化、含碳量又高,淬火后易得到有显微裂纹的粗针状马氏体,降低钢的塑韧性。
    3、高温淬火时淬火热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不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缓冷的一种操作。
    A

    B

    亚共析钢

    C

    共析钢

    D

    过共析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亚共析钢经10℃/s超速加热后,组织中有末溶解的碳化物,为什么?


    正确答案:在10℃/3的超速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由于加热速度太快,巨大的相变驱动力使铁素体以无扩散的方式转变成奥氏体,渗碳体则来不及溶入奥氏体中,所以冷却后组织中留有末溶解的渗碳体存在。

  • 第14题:

    两把用T12A钢制造的车刀,分别加热到780℃和900℃淬火,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高?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未溶碳化物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900℃
    2、900℃
    3、900℃
    4、780℃
    5、780℃更合适。因为在正常Ac3+30~50℃淬火加热,限制了奥氏体的含碳量,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淬火后,减少了残余奥氏体量,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未溶粒状渗碳体,有利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 第15题:

    亚共析钢在通常加热速度下,先析出的铁素体总是最后溶解,这是因为()。

    • A、加热速度太快
    • B、先析出铁素体的片层厚,碳的扩散距离长的关系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亚共析钢经105e/S超速加热后,组织有未溶解的碳化物,为什么?


    正确答案:在105e/S的超速加热条件下,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由于加热速度太快,巨大的相变驱动力使铁素体以无扩散的方式转变成奥氏体,渗碳体则来不及溶入奥氏体中,所以冷却后组织中留有未溶解的渗碳体存在。

  • 第17题:

    叙述亚共析钢在室温时的组织和加热到AC3以上或冷却至Ar3以下时组织的转变。


    正确答案: (1)亚共析钢在室温时的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
    (2)加热到AC3以上时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
    (3)冷却至Ar3以下时,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

  • 第18题:

    何谓淬火,对应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其淬火加热温度选择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使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亚共析钢和共析钢,AC3+30~50℃;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亚共析钢亚温淬火,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马氏体+铁素体;
    过共析钢,AC1+30~50℃;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M+粒状渗碳体+残余奥氏体;
    得到不同的结构组织,从而得到相应的材料性能。

  • 第19题:

    相同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有()。

    • A、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
    • B、亚共析钢德正火
    • C、过共析钢的正火
    • D、亚共析钢的完全退火

    正确答案:B,D

  • 第20题: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度,均热后在空气中冷却,达到珠光体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


    正确答案:正火

  • 第21题:

    多选题
    相同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有()。
    A

    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

    B

    亚共析钢德正火

    C

    过共析钢的正火

    D

    亚共析钢的完全退火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亚共析钢经正火后可获得比退火高的强度和硬度?

    正确答案: 退火和正火所得到的都是珠光型组织。但是正火和退火比较时,正火的珠光体是在较大的过冷度下得到的,因而对亚共析钢来说,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较少,珠光体数量较多,珠光体片间距较小。此外,由于转变温度较低,珠光体成核率较大,因而珠光体团的尺寸较小。由于组织上的差异,故性能不同。正火与退火相比,正火的强度与硬度较高,塑性相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过共析钢正火,首先加热时必须保证网状碳化物全部溶入()中,为了抑制自由碳化物析出,使其获得()组织,必须采用较大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A

    马氏体

    B

    贝氏体

    C

    奥氏体

    D

    共析组织

    E

    共晶组织

    F

    伪共析组织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何谓淬火,对应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其淬火加热温度选择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使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亚共析钢和共析钢,AC3+30~50℃;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亚共析钢亚温淬火,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马氏体+铁素体;
    过共析钢,AC1+30~50℃;
    淬火后组织,均匀细小M+粒状渗碳体+残余奥氏体;
    得到不同的结构组织,从而得到相应的材料性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