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何协调好育雏期的保温和通风工作?”相关问题
  • 第1题:

    怎样掌握育雏时的温度条件?如何“看鸡施温”?


    正确答案: 头两天35度以后每周下降3度,一直到20度左右停止供温。
    温度高时雏鸡表现
    温度低时雏鸡表现
    温度正常时雏鸡表现

  • 第2题:

    育雏期间以保温为主,但不能忽略了通风工作。在舍内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应增加通风换气量。随着日龄的增大,适当扩大通风换气面积,可在舍内安装小型排风扇,每天开启(),保证人进入鸡舍后没有()。


    正确答案:3~5次;强烈的刺鼻气味

  • 第3题:

    育雏期的光照,育雏室育雏期的光照时间应()。

    • A、迅速降低
    • B、逐渐减少
    • C、平稳不变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育雏期怎样调节适宜湿度?


    正确答案:第1周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干燥为宜。2周后由于体温增加,呼吸量及排粪量增加,育雏室内容易潮湿,因而要及时清除粪便,相对湿度55%~60%为宜。湿度不足时可洒水,湿度偏大时可勤换垫料,适当通风。

  • 第5题:

    雉鸡育雏期的环境湿度是怎样要求的?


    正确答案:育雏的环境湿度很重要,适宜相对湿度为: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育雏湿度过大,雏雉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小,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雉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 第6题:

    育雏期的光照,1-5日龄育雏室育雏期的光照时间应保持()小时。

    • A、8
    • B、18
    • C、24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育雏期的密度,1-5日龄育雏室育雏期的密度,应保持()。

    • A、5-8
    • B、10-18
    • C、20-25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如何控制珍珠鸡育雏期的温度?


    正确答案:育雏3周内鸡舍里的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工作成败的关键。刚出壳的雏鸡适温为34~36℃,以后每周下降2~3℃,至21℃为止。鸡舍温度是否适宜可观察鸡群的表现,太冷鸡群扎堆,太热鸡张口喘气,适宜温度下精神活泼。注意把体弱矮小、站立不稳的组成小群,给予特殊照顾,离热源近些。

  • 第9题:

    雉鸡育雏期为什么要及时断喙?


    正确答案:雉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雉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雉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 第10题:

    简述育雏通风的原则


    正确答案:(1)风不要直接吹向雏鸡。
    (2)避免形成贼风。
    (3)每次通风温度不要降低2℃。
    (4)通风的方法:
    ①通风前提高2℃舍温。
    ②2~3小时通风1~2min;
    (3)逐渐延长通风时间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育雏通风的原则

    正确答案: (1)风不要直接吹向雏鸡。
    (2)避免形成贼风。
    (3)每次通风温度不要降低2℃。
    (4)通风的方法:
    ①通风前提高2℃舍温。
    ②2~3小时通风1~2min;
    (3)逐渐延长通风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正确答案: (1)入雏:初生雏鸟每平方米5-6只,以后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
    (2)温度:第一周34-36℃,以后每周降低2℃至第七周21-22℃即可。
    (3)开食与饲喂: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开食前应先饮水,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2小时饲喂混合精饲料。精料占日粮的60%,青饲料占40%。
    (4)光照与通风: 1-8日龄每天光照20-24小时,2-12周龄每天光照16-18小时。通风以闻不到氨气味为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日常管理中,通风口处的粮温和水分增高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仓房通风口处粮食的温度与水分增高,与通风口的隔热、气密性能不好有关。当通风口处的隔热、气密性能不好时,都会在通风口处的粮食中形成温差或受外界湿气影响,使粮食结露水分升高,继之引起霉菌繁殖,使粮食发热粮温升高。因此,解决的措施是对通风口进行改造,提高通风口的隔热气密性能。

  • 第14题:

    鹅育雏期的温度,育雏结束时育雏室育雏期的温度,应保持()。

    • A、自然温度
    • B、26℃-27℃
    • C、30℃-32℃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珍珠鸡育雏期怎样防疫?


    正确答案:珍珠鸡的防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与普通鸡相同,预防用药及免疫接种均可按普通鸡方法和程序执行。

  • 第16题:

    育雏期雉鸡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温度应激:在育雏室里或运输途中,有时出现温度偏低的寒冷刺激,有时出现热应激。
    脱水:在育雏室里或运输途中,最初几天可能出现雏雉鸡脱水。原因是雏雉没及时饮水。
    饥饿:雏雉没能力找到食物、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足够的饮水、过热或不适当的日粮。
    疾病:
    ①肺炎:雏雉从污染的出雏器、育雏室、垫草、食物上吸入孢子导致的肺炎。
    ②脐炎:脐带愈合不好,因育雏器和出雏器不洁净,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孵化过程中停电等因素而导致细菌感染。
    ③副伤寒:雏雉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器物感染这种急性肠道疾病。
    管理不善:
    ①料槽、水槽放置太靠边,引起雏鸡扎堆死亡。
    ②饲养过程中将鸡踩死或开门将鸡挤死。
    ③雏鸡腿被鸡笼卡住,长时间引起死亡。

  • 第17题:

    育雏期的温度,11日龄以后育雏室育雏期的温度,应保持()。

    • A、24℃-25℃
    • B、26℃-28℃
    • C、28℃-30℃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育雏期如何合理安排密度?


    正确答案: 饲养密度过大,会使雏鹑的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
    根据情况一个星期就要调整一次,一般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为150~200只,2周龄为120~150只,3周龄为100~120只,4周龄为80~100只,29日龄以后保持在60~70只就可以。
    在同样的饲养面积内,冬季可多养一些,夏季要少养一些,通常可有10%~15%的增减幅度。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 第19题:

    珍珠鸡育雏期对通风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前提下,以自然通风为主,一般门窗、屋顶风帽足以满足雏鸡对通风的需求。

  • 第20题:

    雉鸡育雏期的光照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雏雉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标准一样,但是雉鸡胆小,敏感易惊吓,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光线剧变对雏雉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光照时间1~3日龄为24h,4~20龄为16h。光照强度为5~10W/m2,以后为自然光照,晚上设微光防惊群。

  • 第21题:

    简述种鸭育雏期脱温下水


    正确答案:在我国南方,切忌种雏鸭在温室养到10多天后才下水,北方可根据当时气候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太晚下水必然引起雏鸭出现湿毛现象,即使在温暖的春秋季节也会导致感冒。种雏鸭下水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冬天应在10h以后。下水时将雏鸭放入运动场,让其自由戏水,第一次下水时间不宜过长,当部分鸭戏水一段时间后,可缓慢将鸭赶上运动场采食,此后鸭又会陆续戏水,直到大部分鸭戏水后可将雏鸭关入室内。大约1.5~2h后,再将雏鸭放入运动场让其自由戏水,重复上述过程。这样第一天约重复3~5次下水过程,第二天下水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第一次下水时应有专人看管,以防湿毛的鸭淹死,对于个别全身湿毛的鸭应及时烘干。对于个别背部或腹部湿毛的鸭不必烘干,鸭休息卧在一起时羽毛会自然干燥。

  • 第22题:

    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主管方与协管方如何配合?


    正确答案: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 第23题:

    问答题
    日常管理中,通风口处的粮温和水分增高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仓房通风口处粮食的温度与水分增高,与通风口的隔热、气密性能不好有关。当通风口处的隔热、气密性能不好时,都会在通风口处的粮食中形成温差或受外界湿气影响,使粮食结露水分升高,继之引起霉菌繁殖,使粮食发热粮温升高。因此,解决的措施是对通风口进行改造,提高通风口的隔热气密性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