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

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大致经历了()个发展阶段

    • A、三
    • B、五
    • C、六
    • D、七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第4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 第5题:

    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 第6题: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
    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 第7题:

    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信息系统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信息报告系统阶段(早期的MIS)和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 第8题:

    我国收费公路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A、贷款修路阶段
    • B、快速发展阶段
    • C、探索阶段
    • D、规范阶段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国饭店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古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以前):①官办住宿设施:驿站、迎宾馆;②古代民间饭店(2)近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至1949年):①传统旅店;②西式饭店;③中西式饭店(3)行政事业单位时期(1949年—1978年):这个时期,中国饭店业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饭店是外事工作的附属单位,饭店大部分是事业型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在服务上业只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功能单一,设施陈旧;财政上实行统支统收,实报实销,经营上没有指标,也没有计划,饭店既没有压力也缺乏活力。(4)现代旅游饭店时期(1978年—现在)①1979年—1983年,由事业单位招待型管理向企业单位经营型管理转变;②1984年—1988年,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志着中国的饭店业迈向现代化;③1988年—1994年,推行星级评定制,进入国际现代化管理新阶段,标志着饭店业走向成熟;④1994年—现在,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布了国内16家饭店管理公司,标志着饭店走向专业化、集团化(全球化潮流);⑤今后的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法制化趋势,这是饭店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
    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哪些大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大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是在旧王朝体制下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取向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
    第二个大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是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时期,国家的实效统治断裂,现代化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被挤压在一条窄缝中继续地进行。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趋于边缘化。
    第三大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这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大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这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阶段上,中国的工业化开始逐步进入罗斯托等人所说的“起飞”阶段,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进程得到更进一步的推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方近代和现代园林发展分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西方近代园林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的兴起:自然风景园的形成。
    ②城市绿地系统出现:把公园、滨河绿地、林阴道连接起来。
    现代园林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徘徊阶段:摆脱了刻板的模式,变得丰富而充满活力。
    ②萌芽阶段:反对传统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
    ③成型阶段:现代主义之风渐渐刮起,不断的发展中到目前已基本成熟。

  • 第14题:

    企业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资本的国际化运动进入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后,不仅使生产力要素实现了国际化,而且使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也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企业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企业开始了商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经营方式主要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服务贸易,并开始进行国际间的间接投资活动。
    ②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两次大战期间,国际企业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③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国际企业在数量、经营规模、活动范围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上的迅猛发展。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和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企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流通、金融,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从全球范围考虑安排生产、销售、技术发展和投资等经营活动。国际企业的投资方向也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
    ④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一进程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 第15题:

    简答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ERP系统形成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
    (2)20世纪60年代的时段MRP;
    (3)20世纪70年代的闭环MRP;
    (4)20世纪80年代的MRPⅡ;
    (5)20世纪90年代的ERP。

  • 第16题:

    微电网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微电网最早是由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20世纪美国的几次大停电事故,引起美国对输电系统可靠性的高度关注。1999年,美国电力可靠性解决方案协会(CERTS)首次提出通过发展“微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并围绕微电网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欧盟和日本将微电网作为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一种解决方案。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欧盟和日本已将微电网融入智能电网框架体系。

  • 第17题: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哪些大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大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是在旧王朝体制下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取向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
    第二个大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是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深的时期,国家的实效统治断裂,现代化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被挤压在一条窄缝中继续地进行。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趋于边缘化。
    第三大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这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大阶段是从1979年至今。这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阶段上,中国的工业化开始逐步进入罗斯托等人所说的“起飞”阶段,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进程得到更进一步的推进。

  • 第18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 第19题:

    我国饭店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古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以前):
    ①官办住宿设施:驿站、迎宾馆;
    ②古代民间饭店
    (2)近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至1949年):
    ①传统旅店;
    ②西式饭店;
    ③中西式饭店
    (3)行政事业单位时期(1949年—1978年):这个时期,中国饭店业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饭店是外事工作的附属单位,饭店大部分是事业型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在服务上业只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功能单一,设施陈旧;财政上实行统支统收,实报实销,经营上没有指标,也没有计划,饭店既没有压力也缺乏活力。
    (4)现代旅游饭店时期(1978年—现在)
    ①1979年—1983年,由事业单位招待型管理向企业单位经营型管理转变;
    ②1984年—1988年,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志着中国的饭店业迈向现代化;
    ③1988年—1994年,推行星级评定制,进入国际现代化管理新阶段,标志着饭店业走向成熟;
    ④1994年—现在,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布了国内16家饭店管理公司,标志着饭店走向专业化、集团化(全球化潮流);
    ⑤今后的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法制化趋势,这是饭店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 第20题:

    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1)萌芽阶段;
    (2)发展阶段;
    (3)日益完善阶段。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摄影测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模拟摄影测量:用像片做为原始资料,用物理投影的方式,采用模拟测图仪,作业员手工的操作方式来生成的模拟产品。
    ②:解析摄影测量:用像片做为原始资料,用数字投影的方式,采用解析测图仪,机助作业员操作方式,制成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
    ③:数字摄影测量:是用像片(数字),数字化影像,数字影像做为原始资料,用数字投影的方式,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作业员的干预,制成数字产品,模拟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语言测试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正确答案:
    语言测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包括:
    (1)传统时期或前科学时期(自20世纪初~50年代初)
    这一时期,语言测试基本上不是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发的,测试方法主要是作文、口试、翻译等,测试结果主要靠考试实施者的直觉来评判,缺乏科学性。
    (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或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
    这一时期的语言测验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心理测量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测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时期,语言测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并日趋走向成熟,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就是Robert Lad0于1961年出版了著名的《语言测试——外语测验的开发与使用》,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论述语言测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专著,可以说Robert Lad0是现代语言测试的创始人。这一时期的主要测试方法是所谓分立式测试。从测量学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特别重视测验的信度。
    (3)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时期或后现代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
    这一时期,语言测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转向了社会语言学,测验更多地关注如何从功能性、社会性和语言应用的角度考查被试,测试方法从分立式转向了综合式,新的测验形式如完形填空(Cloze Test)等应运而生。这一时期,语言测验的效度问题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语言测试专家对语言测验究竟测到了什么东西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假说,最著名的就是John Ouer提出的“一元能力”假说(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Ouer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单一的能力并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验证自己这一假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交际法语言测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70年代末到80年代美国语言教学界开展了一场“水平运动”(Proficiency Movement),很多语言教学界人士认为,语言教学以及语言测验要以语言水平为中心,而语言水平表现为交际的能力。这场运动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1982年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简称ACTFL)制定的一个水平大纲(ACTFL Guidelines)。同一时期,欧洲相继出现了建立在语言交际理论基础上的《功能意念大纲》和《交际大纲》。这些文件对语言测验的开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一时期,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探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在语言测试研究领域,到1990年,Bachman在Canale和Swai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成了语言测试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农业生产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原始农业的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古代农业标志:是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
    近代农业:由于手工工具盒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