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电解质含碳的原因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不属于热槽产生的原因的是:()

    • A、冷槽不及时处理
    • B、极距过高或过低
    • C、铝水平和电解质水平低
    • D、电解质含碳或生成碳化铝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不是造成电解质含炭原因的是()。

    • A、极距过低
    • B、温度过高
    • C、电解质脏
    • D、碳渣少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电解质含碳化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首先要抬高阳极,尽可能使阳极工作,电解质沸腾。
    (2)刮净阳极下白热状物,补充清洁的电解质,注意不可搅动电解质,以免扩散。
    (3)将粥状碳化铝电解质取出来,这时含碳化铝的电解质熔化冰晶石的能力减弱,所以,为净化电解质和降低槽温,添加冰晶石要勤加,少加,加在比较干净的电解质上和阳极根部,不要加在含碳化铝的地方。
    (4)含碳化铝的槽子不要加铝,因为会使极距缩短,以防将生成的碳化铝压入槽底部。
    (5)在采取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采取大换电解质的办法,将含碳化铝的电解质全部取出,然后灌入干净的电解质。如还无效,只有暂时停槽,老槽可进行大修,新槽可清除碳化铝沉淀物后,重新启动。

  • 第4题:

    什么叫电解质含碳?


    正确答案:正常生产中,阳极表面脱落的炭粒漂浮在电解质表面上,电解性能发生变化,炭粒在电解质中不能析出而被电解质包裹的现象叫电解质含碳。

  • 第5题:

    低、中、高碳钢含碳量的分界线是什么?


    正确答案:低碳钢含碳量在0.25%以下;中碳钢含碳量在0.25—0.6%;高碳钢含碳量在0.6%以上。

  • 第6题:

    在正常电解生产中,酸性电解质能使碳渣分离清楚,其原因是电解质中()的含量增加,其表面张力(),电解质对碳渣的()使碳渣从电解质中排出。


    正确答案: ALF3;降低;湿润性

  • 第7题:

    电解质含碳化铝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电解质呈稀粥状,停止沸腾,在阳极周边蠕动,有时向外喷出白亮而粘稠的混合物。
    (2)槽温高,路面上结不住壳,电解质呈白热状态,此时电阻增大,槽电压自动升高,电解质表面冒浓烈的白烟。
    (3)从槽中取出电解质,冷却后其断面为黑色,其中含有黄色的碳化铝小粒。

  • 第8题:

    碳四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 泵的运行有异常情况,如机械原因、泵跳闸或碳四罐压力低泵不上量;②碳四流量调节阀卡或误动作;③碳四管线发生泄漏。

  • 第9题:

    哪些原因会导致飞灰含碳量升高?


    正确答案: (1)燃料的品质:挥发份低、灰分大;
    (2)火焰中心上移:着火晚、向上摆动燃烧器;
    (3)煤粉细度不均,有较大的颗粒;
    (4)炉内配风不良,扰动不够;
    (5)炉膛的结构设计;
    (6)运行负荷或者炉内温度水平
    (7)运行水平。

  • 第10题:

    问答题
    灰渣含碳量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灰渣含碳量高的原因是:饱和温度过大,氧化层温度低,炉处于冷运行状态,煤得不到完全气化,炉渣含碳量就高,炉出现偏炉,出灰过多使灰层过低,炉的负荷超出规定产气量等,都造成灰渣含碳量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

    正确答案: 因为在钢中当含碳量超过1.0%时,所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使钢的脆性增加,导致强度下降。因此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电解质含碳产生原因极距低、()、电解质脏。

    正确答案: 槽温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电解质含碳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立即提升阳极,不要怕电压太高,以电解质能在阳极四周均匀沸腾为止,但此时的电解质沸腾与正常生产时的情况有所区别,因为被碳粒粘污的电解质粘度很大。
    (2)为了使电解质降温,可向槽内添加新鲜冰晶石,但一次不要加的太多,在电解质表面洒上一薄层即可,熔化后继续添加,也可以由槽内加入液体电解质。这样有助于降低槽温和冲淡电解质内炭渣含量。为了使炭渣从电解质中更快的分离出来,必要时应向槽内添加冰晶石和氟化铝混合物。处理轻微含碳的电解槽时,以利用氟化铝为佳,为了降低电解槽的温度,可向槽内加铝锭,加的方法应该是直接加在槽底和“伸腿”上间接冷却电解质。
    (3)处理含碳槽时,不准添加氧化铝,因它不但不能使温度降低,把炭渣分离出来,相反的,氧化铝会使炭渣更难于从电解质中分离。不仅如此,由于含碳的电解质对氧化铝熔解能力很小,会造成大量沉淀。
    (4)含碳槽最好不要发生效应,因为效应时温度更高,炭渣更不易分离,效应不易熄灭,浪费物料和人力,严重时还能生成碳化铝。
    (5)为了加速清除电解质含碳现象,可将严重含碳的电解质舀出来一部分,换以新鲜的电解质。
    (6)炭渣从较冷的地方分离出来后,必须及时的将其捞出,以免重新进入电解质。炭渣从电解质中分离出来后,电压自动下降,这说明槽况好转,但在炭渣未完全分离之前,不要轻易的下降阳极,以免使已经好转的槽况又趋于恶化。

  • 第14题:

    电解质含碳时的外观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电解质温度很高、发粘,流动性极差,电解质表面无碳渣漂浮,火苗黄而无力。
    在电解质含碳处不沸腾或发生微弱流动,提高电压时有往外喷出白条状物现象。
    槽电压自动升高,发生效应时暗淡不易熄回。从槽中取出的电解质试样断面上可看到分布均匀的碳粒。

  • 第15题:

    引起难灭效应的原因是:()

    • A、电解质含碳
    • B、效应电压高
    • C、效应电压低
    • D、电解质氧化铝含量太低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终点含碳量的判断目前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炉口火焰和火花观察法、高拉补吹法、结晶定碳法

  • 第17题:

    如何处理电解质含碳?


    正确答案: ⑴立即将阳极抬起,不要怕电压过高(不能太高,引发效应),直至汗碳的电解质沸腾为止。注:电解质低时要先灌入电解质。
    ⑵局部含碳时,不要轻易搅动电解质,控制范围,以免蔓延。为了改善电解质的性质能,可向电解质含碳处加冰晶石或氟化铝,虽然直接添加损失大,但效果明显。
    ⑶为了迅速消除电解质汗碳现象,可将严重含碳的电解质取出,换以新鲜的低温电解质。
    ⑷为了降低电解质温度,可向槽内添加液体铝或铝锭。
    ⑸当碳渣分离出来后,立即打捞碳渣,避免重新进入电解质中。
    ⑹在处理电解质含碳槽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向槽内加氧化铝。

  • 第18题:

    电解质含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电解质对碳粒湿润不良,因此碳渣漂浮在电解质表面上,被CO2和空气氧化掉。悬浮在电解质里的碳渣不多,一般少于0.1%。但当电解质温度升高或分子比异常升高时,电解质对碳的湿润性变好,于是大量碳粒被包裹在电解质里,形成“含碳”现象。

  • 第19题:

    电解质含碳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电解质温度很高,发粘,流动性极差,表面无碳渣漂浮。火苗黄而无力,无炭渣从
    火眼喷出,有时“冒烟”;
    (2)电压自动升高;
    (3)电解质白而发粘,试样断点有均匀分布的碳粒;
    (4)电解质表面无炭渣;
    (5)在保持正常电压时,电解质不沸腾或沸腾微弱,提高电压时,有往外喷白条状物现象;
    (6)效应时,灯光暗淡不易熄灭,含炭严重时不结壳。

  • 第20题:

    渣样含碳量高是什么原因?


    正确答案: ①操作温度低;②烧嘴偏吹;③烧嘴损坏;④烧嘴的设计存在问题;⑤烧嘴中心氧气量小,雾化不好。

  • 第21题:

    含Cl-的无机强电解质溶液对金属腐蚀最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含Cl-的无机电解质溶液因Cl-的穿透能力强,能穿透水膜,破坏金属钝化膜,在腐蚀过程中生成的金属盐易溶解而增大导电性,其迁移速率快而使其腐蚀能力远强于其它盐,常发生严重的“点蚀”或“坑蚀”,所以能加快金属电化学腐蚀。

  • 第22题:

    单选题
    难灭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A

    电解质含碳或电解质中含有悬浮氧化铝。

    B

    电解质中氧化铝含量过低。

    C

    阳极碳块质量差。

    D

    炉底温度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煤渣含碳量高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煤气炉操作失控,造成气化层下移或偏移,致使燃料未烧尽进入灰渣层。
    (2)灰盘转速过快,蒸汽用量过大。
    (3)煤气炉负荷太低,致使气化层温度低,未烧尽。
    (4)气化层破坏,出现漏碳或炉下有大块。
    (5)燃料粒度不均匀,大小悬殊过大。
    (6)原料矸石过多,影响气化层温度的提高。
    (7)设备本身结构不合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