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R1301底层温升控制方法为()。A、注冷氢B、降量C、降反应温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装置停工降温降量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降温降量要控制好速度
    • B、适当降主风量
    • C、控制好反应再生压力
    • D、水洗、急冷系统各项控制指标可以放宽执行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一旦床层温升超过25℃,则应采取()等适当的措施。

    • A、降低注硫量
    • B、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
    • C、打冷氢
    • D、停止注硫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可以提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降低反应苛刻度的操作是()。

    • A、注急冷氢
    • B、提高反应温度
    • C、提高循环氢量
    • D、预硫化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不是造成反应器超温的原因

    • A、急冷氢调节失灵
    • B、系统压降过大导致循环氢量减少
    • C、原料性质变化
    • D、循环氢量太大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换进原料油期间应遵循“先提量,后提温”的操作原则,用()调节各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控制床层温升。

    • A、循环氢量
    • B、原料油量
    • C、冷氢量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反应温升主要是通过调节加热炉出口温度和催化剂床层间的()来进行控制。

    • A、进料量
    • B、冷氢量
    • C、原料组成
    • D、回流量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加氢反应器中冷氢盘的作用是()

    • A、提供循环氢气
    • B、导入冷氢,控制反应温度
    • C、控制床层压降
    • D、支撑床层催化剂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冷氢量的调节依据是()。

    • A、床层的氢油比
    • B、床层温升
    • C、脱硫率
    • D、反应炉出口温度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焦化汽油加氢时,主要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反应器压降及反应系统压降大和()等问题。

    • A、脱硫脱氮困难
    • B、催化剂硅中毒
    • C、温升大,床层超温
    • D、耗氢量大,系统氢气平衡困难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汽机第一级金属温度300~350℃时,快冷装置空气加热温度设定比第一级温度低(),温降率();温度()时,空气加热温度设定比第一级温度低(),温降率();温度150~200℃时,空气加热温度设定比第一级温度低(),温降率为()。


    正确答案:50℃;5~6℃;200~300℃;80℃;6~8℃;100℃;10℃

  • 第11题:

    乙醇擦浴的注意事项()

    • A、方法自上而下
    • B、从耳后、颈部开始
    • C、热者温降、冷者冷降
    • D、热者冷降、冷者温降
    • E、注意补充液体

    正确答案:A,B,D,E

  • 第12题:

    多选题
    乙醇擦浴的注意事项()
    A

    方法自上而下

    B

    从耳后、颈部开始

    C

    热者温降、冷者冷降

    D

    热者冷降、冷者温降

    E

    注意补充液体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尾气改入斯科特部分后若斯科特反应器进口温度比较低则比较容易出现()。

    • A、急冷塔塔顶温度偏高
    • B、溶剂循环量出现波动
    • C、系统压降比较大
    • D、斯科特反应器床层没有温升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反应器温升的控制方法有()。

    • A、调节冷氢量,控制温升≯50℃
    • B、保证一定的氢油比
    • C、加强原料进料的切水工作
    • D、稳定进料量,高速反应器入口温度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

    • A、反应器压降
    • B、硫化油中硫含量
    • 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
    • D、硫化温度高于230℃后,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1.0%

    正确答案:C,D

  • 第16题:

    在由汽油方案改为多产柴油方案时,分馏系统的处理方法时是()。

    • A、降顶温,降中部温度
    • B、提顶温,提中部温度
    • C、降顶温,提中部温度
    • D、提顶温,降中部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为什么正常生产中调整反应进料时,应以先提量后提温、先降温后降量的原则?


    正确答案: 反应器入口温度是正常操作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反应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发挥和加氢精制反应效果的好坏。反应温度指标的选择是催化剂的性质和原料油的性质而定。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深度加深,反应放热增大,脱硫率和脱氮率也有一定量的增加,但油品裂解反应也增多,化学耗氢增多,催化剂积炭速度增快,使反应生成油液体收率下降,反应生成油溴价上升,由于反应放热增大,导致反应温度恶性循环上升,甚至产生“飞温”,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周期,损坏设备。而反应器入口温度过低,则不能发挥催化剂活性,反应转化率低,脱硫率、脱氮率达不到要求,不饱和烃的加氢饱和率不足,使产品的质量全面不及格。
    正常生产中,反应器进口温度和催化剂床层温升要严格控制的参数,应尽量保持其平稳。以高反应进料量时,由于初期反应器进口的温度调节有一定滞后,反应器进口的温度会有所下降,但随反应进料量的加大,加氢反应放热的增多,会使催化剂床层的温度上升,若先提温,则会加大这种升温。不利于平衡操作。因此,生产中待反应器入口温度及床层温度平稳后再提温;先降量,则会由于反应器入口温度调节滞后,在初期,会使反应器进口温度上升,同样不利于反应温度的平稳控制,故降量时,应先降温。

  • 第18题: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

    • A、反应器压降
    • B、硫化油中硫含量
    • 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
    • D、含硫污水中硫含量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关于急冷氢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急冷氢是控制反应床层温升的重要手段
    • B、可以通过调节冷氢量来控制反应深度
    • C、急冷氢是改善床层物料分布的重要手段
    • D、在异常情况下,急冷氢是防止反应床层超温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下列可以降低床层温升的措施有()。

    • A、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
    • B、降低原料中烯烃含量
    • C、注冷氢
    • D、提高循环氢量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反应床层超温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有迹象表明床层超温的原因是由于原料性质变化造成的,则切换原料罐
    • B、调节温升异常点所处床层冷氢调节阀,多打冷氢
    • C、停止系统新氢供给
    • D、如反应床层任一点温度超过正常操作温度28℃,应大幅度降炉出口温度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是拱坝温升和温降的基准温度,一般取()。


    正确答案:封拱温度;年平均气温

  • 第23题:

    单选题
    反应温升主要是通过调节加热炉出口温度和催化剂床层间的()来进行控制。
    A

    进料量

    B

    冷氢量

    C

    原料组成

    D

    回流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