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立窑成球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泥生产有旋窑和立窑两种。()


    正确答案:特重和重交通必须使用旋窑水泥

  • 第2题:

    立窑煅烧应掌握哪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应掌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
    (1)台时产量、月产量。
    (2)熟料质量:f-cao、烧失量、强度等。
    (3)能源消耗:热耗(千焦/吨熟料)(kJ/kg),电耗(度/吨熟料)(kwh/t)。
    (4)设备完好率及设备运转率。
    (5)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6)环保工作:岗位所属收尘设备,必须完好和正常运转,立窑排放浓度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 第3题:

    降低立窑热耗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适当增加湿料层厚度,降低废气带走热损失。
    (2)采用预加水成球工艺与小料球快速煅烧技术。
    (3)采用复合矿化剂,降低烧成热耗。
    (4)窑体衬里隔热保温综合技术改造。
    (5)选择适合的配料方案。
    (6)主要热工参数用仪表监测控制等。

  • 第4题:

    立窑煅烧不正常窑况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见的不正常窑况主要有:呲火、偏火、中间火深、炼边、抽心、卡窑、窑喷(吹气)等。

  • 第5题:

    立窑煅烧工艺的测试与控制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立窑煅烧过程中,因该进行测试和控制地主要项目有:
    (1)、生料与燃料的流量、配比的测试和自动控制。
    (2)、成球粒径机器配球的热稳定性和强度测定以及料球随风的自动控制。
    (3)、入窑风量、风压的测定显示和记录以及风量的调节。
    (4)、立窑煅烧温度的测定与分析显示和记录。
    (5)、立窑废气温度的测定与分析。
    (6)、立窑塑料纸量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包括化学分析、无力将殃及岩相分析)。
    (7)、立窑卸料状况和熟料产量的测定和计量。
    上述项目的测定和控制,有利于随时掌握窑情,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措施,保证立窑稳定而正常的煅烧。

  • 第6题:

    成球盘操作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盘的斜度越大,所得球粒越小。而盘的转述应与斜度相适应,即斜度增大转述要相应提高,但斜度太大,物料在盘内就不能滚动,而是达到最高点后下来;若斜度太小,物料在盘内停留时间长料球强度大而致密并粒度偏大。倾斜度在45~50°范围之内为宜。
    2)、物料在盘内停留时间越长,则球越大,强度越高。
    3)、喂料及喷水位置:盘内料球水位置近大球区(出料区)成球粒度越大,密度越高。距离大球区越远则粒度越小。空隙率越高。同时喷水区域应与加料区域相适应。
    4)、水料配合适当是保证成球质量的关键之一。水少时料球松脆,甚至不能成球;而水过多时,料球直径增大,甚至滚成大块,因此必须控制水料比例要适当。
    5)、成球盘开车及停车:成球盘开动时应使盘底湿润,启动后薄薄加料盖住盘底,再打开水管逐渐加大,并调节水量,当料抛到盘底略带少量干粉时及为正常。干粉较多应加大水量,料球过湿或出现大泥团,则应减水,并清理盘底,停车前必须停料、停水、刮清盘底,以利下次开车。
    6)、喷水压力不能太大,并使粉料应有20~25㎜的足够厚度,以免喷水穿过料粉碰到底盘而溅碎,使成球不规则,并减少盘底结成块。
    7)、要避免热生料成球,出磨生料应适当存放,温度超过60℃的热生料成球是困难的。

  • 第7题:

    确定立窑烟囱尺寸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选择计算?


    正确答案: 立窑自然排风的烟囱尺寸包括直径和高度。
    烟囱直径决定于通过烟囱的废气量。以及烟囱内废气流速度,其直径算法是按下式算出截断面积:
    F=[V(273+t)]/(3600×W+273)
    式中:F-烟囱出口断面积(m2);V-排出废气量(标准米2/小时);t-出口废气平均温度(℃,一般按60~100℃考虑);W-废气流速(m/秒,可按3~4m/秒计)。
    根据烟囱地出口截面积,即可求出烟囱内径(口径)。
    D内=F/0.875(米)
    对自然排风烟囱,直径小于2m的立窑,通常采用单烟囱,直径2~2.5m的立窑,通常采用双烟囱,双烟囱的抽力要均匀些。烟囱的高度决定于烟囱底部(即窑罩)。要求抽力(n位)及烟囱外部冷空气的重度(r空)和烟囱内部烟气的平均重度(r烟)。
    烟囱高度(r囱)可按下式计算:
    r烟=n位/(r空–r烟)米
    一般窑罩内抽力(n位)要求2~3㎜水柱,而r空和r烟决定于空气和烟气的温度、压力及烟气成分。
    烟囱地高度也可按立窑的有效高度1~2倍计算,要求高出屋面3~5m。

  • 第8题:

    立窑点火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点火过程中必须使窑内形成良好的高温层和均匀的底火,除了应该适当增加些用煤量外,在点火过程中,以木材燃烧到加入煤块,都应保持窑面的均匀燃烧。在底火开始形成时,应该注意底火地均匀,如遇底火不均匀,应用钎引火或用加煤、加料量多少加以调整。
    (2)、防止高温层部位粘边、架空。在点火过程中,由于煤用量比正常煅烧时要多,加料速度慢,卸料量少,物料与窑壁接触时间长,就容易出现粘边,架空现象。因此在点火过程中,在底火形成时,应通过卸料松动一下物料,但不能久卸,同时应用钢钎从边部插下,松动边部。
    (3)、安全生产。首先应做好组织工作。点火对新的立窑来说,是一件较为重要的事。必须统一指挥、步调一致,严守岗位,严格操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 第9题:

    问答题
    生料球必须具备哪几种性能才适合立窑煅烧?

    正确答案: 生料球的质量和粒度大小是影响立窑煅烧过程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仅次于窑内的结构,料球性能和粒度合适能使窑内气体阻力小,通风良好,高温带的温度高,煤燃烧速度快,缩短料球煅烧时间,加快熟料冷却,有利提高窑的产量和质量。
    料球质量除要生料成分合理,又较好的分散度,以及均匀稳定外,还包括以下几点:
    1)、有抵抗机械应力的能力,即料球强度,廖秋在窑内输送和窑内移动和滚动时,与输送设备和窑壁的磨擦或本身相互磨擦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粉末,严重时还会被挤压碎,这样会增加通风阻力,生产不正常,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料球强度一般控制在500~550g/个为宜。冲击强度一般从1米高度自然掉下不粉碎。
    2)、适当的料球粒度和均齐性。粒度太小则球间空隙小而影响通风,不利煅烧,粒度太粗则料球不易烧透,容易造成中部生料等现象。粒度符合要求且均匀可使窑内通风能力增强,阻力减小,从而提高熟料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中一般要求料球粒度5~10㎜,球间空隙控制在40~50%为宜且粒度均齐,避免粉料和泥团。
    3)、在受热过程中,要有抵抗炸裂的了稳定性,料球破裂,将妨碍通风,影响熟料的产、质量。料球热处理的抗裂热稳定性,在950℃电炉内烤5分钟后取出,生料球应保持良好。
    4)、料球空隙率,是料球的一项综合措施,它决定了料球强度的了稳定性。为有利立窑煅烧和提高熟料质量,料球应该疏松多孔,料球气孔率受料球含水量、成球的方法和操作,以及料球在盘内停留时间等影响,生料球中的孔隙率一般控制在31~35%之间为宜。
    5)、料球含水量,它决定了料球和粒度以及料球的热稳定、气孔率等,生产中一般控制料球含水量在14~16%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立窑点火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点火过程中必须使窑内形成良好的高温层和均匀的底火,除了应该适当增加些用煤量外,在点火过程中,以木材燃烧到加入煤块,都应保持窑面的均匀燃烧。在底火开始形成时,应该注意底火地均匀,如遇底火不均匀,应用钎引火或用加煤、加料量多少加以调整。
    (2)、防止高温层部位粘边、架空。在点火过程中,由于煤用量比正常煅烧时要多,加料速度慢,卸料量少,物料与窑壁接触时间长,就容易出现粘边,架空现象。因此在点火过程中,在底火形成时,应通过卸料松动一下物料,但不能久卸,同时应用钢钎从边部插下,松动边部。
    (3)、安全生产。首先应做好组织工作。点火对新的立窑来说,是一件较为重要的事。必须统一指挥、步调一致,严守岗位,严格操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水泥生产有旋窑和立窑两种。()

    正确答案: 特重和重交通必须使用旋窑水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立窑煅烧工艺的测试与控制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立窑煅烧过程中,因该进行测试和控制地主要项目有:
    1)、生料与燃料的流量、配比的测试和自动控制。
    2)、成球粒径机器配球的热稳定性和强度测定以及料球随风的自动控制。
    3)、入窑风量、风压的测定显示和记录以及风量的调节。
    4)、立窑煅烧温度的测定与分析显示和记录。
    5)、立窑废气温度的测定与分析。
    6)、立窑塑料纸量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包括化学分析、无力将殃及岩相分析)。
    7)、立窑卸料状况和熟料产量的测定和计量。
    上述项目的测定和控制,有利于随时掌握窑情,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措施,保证立窑稳定而正常的煅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料球成球工艺对预加水成球系统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1)带溢流管的稳料仓;
    (2)悬挂式螺旋生料计量秤;
    (3)雾化喷头和变频调速水泵;
    (4)料水跟踪计算机控制系统;
    (5)双轴搅拌机和带组合刮刀的成球盘。

  • 第14题:

    立窑外保温有何弊端?


    正确答案: 立窑外保温通常是在立窑改造后保温效果达不到立窑煅烧要求下采用的一种补救措施,能起到保证窑热量少散失的效果。但外保温在使用中,如果窑内保温层太薄或窑喇叭口砖磨损严重时就会出现窑筒体温度过高,有的烧坏窑筒体或变形弯曲,严重时喇叭口变形影响立窑煅烧。

  • 第15题:

    立窑煅烧熟料时对燃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立窑的燃料一般是无烟煤、焦碳末、近年也有采用石油焦的,对燃料质量有以下要求:
    (1)挥发分要求低,一般在10%以下。因挥发分在200~600℃时,会分解随废气带走,在缺氧时也不能充分燃烧,造成煤耗过高。
    (2)发热量应在20930千焦/公斤煤(5000大卡/公斤煤)以上,灰分应<30%,对灰分含量高的煤质应采用全黑生料煅烧法,使煤灰均匀分布在生料中,以便提高煅烧质量。

  • 第16题:

    立波尔窑煅烧熟料时()。

    • A、要成球
    • B、不成球
    • C、都可以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立窑CO爆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CO是一种可燃易爆炸气体,其爆炸范围的上限是71.2%,下限16.3%。但含有粉尘和水蒸气时,其爆炸范围还将扩大。C+CO2=2CO,在CO和O2的混合物中,各自浓度均大于16.2%,并大致成1:1比例时,只要一触火,就可以引起爆炸、燃烧。立窑中生产CO爆炸情况大致如下:
    1)、由于各种操作原因,生料成分不当或窑口太深,扩大口角度过大底火控制过浅,,物料在窗口上架住形成架窑。和用煤量过多,底火拖深,在窑内结成大块把窑架住。在架窑下部由于卸料原因而暂成空穴,使燃烧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使其和赤热碳接触时间过长,从而产生C+CO=2CO反应使大量CO储存于空气中。
    2)、下部鼓入大量氧气进入架窑下部空穴之内。
    3)、CO和O2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CO=16.2%,O2=16.2%,其比例达1:1时,在引爆源的引爆下,会立即引起爆炸。
    4)、具有一定引爆源,即温度超过610℃的火种。预防措施:造成CO爆炸的主要条件是窑内相腔、架窑。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多数由于窑面操作不当,生料成分波动过大,以及煤量过多等原因所造成,因此要防止窑内CO爆炸,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
    1)、立窑操作要严格保持加料速度、卸料速度和燃烧速度的平恒,防止底火过深造成棚空、架窑。
    2)、随时严密注意窑面物料下沉情况和风量、风压变化情况。出现架窑现象要统一指挥、科学处理、防止盲干。
    3)、选择适当的生料成分,避免KH低而熔剂量高的料子进窑。生料和煤的比例要准确,生料成分要均匀稳定。防止用煤量过多而引起窑内不正常现象发生。
    4)、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改进成球工艺,选择合适的扩大口角度和高度,避免口大口角度过大,高度过高。

  • 第18题:

    为什么要控制立窑熟料成品率?造成熟料成品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的熟料中,往往有一些生烧料、还原料、和粉化料,这些料是造成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加控制。控制了它的量,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熟料的成品;率,也就是控制了立窑熟料的质量。
    立窑煅烧的熟料的生烧料一般指黄球、黄粉、黄心料以及低温状态生成的还原料。生烧料大都是在1200℃左右烧成的。其特点是立升重轻、强度低、安定性不良等。有的生烧料外观象熟料,呈浅黑绿色,但内部并未烧透而呈黄色,即黄心料。还原料是在窑中通风不良,内部缺氧,还原气氛严重的情况下生成,它仍是低温烧成料。其岩相结构不正常,质量不高。
    粉化料的产生是由于配料不当或生料成分不均匀、煅烧温度不足,f-CaO太高,冷却不良,煤量过多或煤灰分布不均匀,造成C2S晶型转化所致。
    立窑熟料成品率,除观察其外表特征外,一般通过车立升重或f-CaO来掌握。如果生烧料、还原料、粉化料较多,应过筛处理或者单独入库,严格控制其入磨熟料中的比例。

  • 第19题:

    生料球必须具备哪几种性能才适合立窑煅烧?


    正确答案: 生料球的质量和粒度大小是影响立窑煅烧过程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仅次于窑内的结构,料球性能和粒度合适能使窑内气体阻力小,通风良好,高温带的温度高,煤燃烧速度快,缩短料球煅烧时间,加快熟料冷却,有利提高窑的产量和质量。
    料球质量除要生料成分合理,又较好的分散度,以及均匀稳定外,还包括以下几点:
    1)、有抵抗机械应力的能力,即料球强度,廖秋在窑内输送和窑内移动和滚动时,与输送设备和窑壁的磨擦或本身相互磨擦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粉末,严重时还会被挤压碎,这样会增加通风阻力,生产不正常,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料球强度一般控制在500~550g/个为宜。冲击强度一般从1米高度自然掉下不粉碎。
    2)、适当的料球粒度和均齐性。粒度太小则球间空隙小而影响通风,不利煅烧,粒度太粗则料球不易烧透,容易造成中部生料等现象。粒度符合要求且均匀可使窑内通风能力增强,阻力减小,从而提高熟料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中一般要求料球粒度5~10㎜,球间空隙控制在40~50%为宜且粒度均齐,避免粉料和泥团。
    3)、在受热过程中,要有抵抗炸裂的了稳定性,料球破裂,将妨碍通风,影响熟料的产、质量。料球热处理的抗裂热稳定性,在950℃电炉内烤5分钟后取出,生料球应保持良好。
    4)、料球空隙率,是料球的一项综合措施,它决定了料球强度的了稳定性。为有利立窑煅烧和提高熟料质量,料球应该疏松多孔,料球气孔率受料球含水量、成球的方法和操作,以及料球在盘内停留时间等影响,生料球中的孔隙率一般控制在31~35%之间为宜。
    5)、料球含水量,它决定了料球和粒度以及料球的热稳定、气孔率等,生产中一般控制料球含水量在14~16%左右。

  • 第20题:

    立窑看火操作应掌握哪些要领和原则?


    正确答案: 立窑看火操作中必须掌握的一些要领如下:
    加料操作:压二肋、盖边部、提中间,勤加、轻撒、薄盖,抑浅引深,平恒窑面阻力,坚持“浅中间、暗边部”的浅暗火工作。
    卸料操作:普通立窑卸料应坚持勤卸、浅卸、快卸、平落。机械立窑尽量实现连续卸料使立窑“动态平恒”。
    看火操作的原则是:“一稳、二大、四平恒”(即稳定底火、大风大料、加料卸料遇上风上火平恒,),全风浅暗火,连续作业。操作中以底火为中心。用大风大料来协调加料、卸料与上风、上火之间的平恒。机械化立窑忌讳间歇操作,坚持“动中求稳”,在连续加料、连续卸料的过程中稳定底火位置。

  • 第21题:

    问答题
    立窑CO爆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CO是一种可燃易爆炸气体,其爆炸范围的上限是71.2%,下限16.3%。但含有粉尘和水蒸气时,其爆炸范围还将扩大。C+CO2=2CO,在CO和O2的混合物中,各自浓度均大于16.2%,并大致成1:1比例时,只要一触火,就可以引起爆炸、燃烧。立窑中生产CO爆炸情况大致如下:
    1)、由于各种操作原因,生料成分不当或窑口太深,扩大口角度过大底火控制过浅,,物料在窗口上架住形成架窑。和用煤量过多,底火拖深,在窑内结成大块把窑架住。在架窑下部由于卸料原因而暂成空穴,使燃烧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使其和赤热碳接触时间过长,从而产生C+CO=2CO反应使大量CO储存于空气中。
    2)、下部鼓入大量氧气进入架窑下部空穴之内。
    3)、CO和O2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CO=16.2%,O2=16.2%,其比例达1:1时,在引爆源的引爆下,会立即引起爆炸。
    4)、具有一定引爆源,即温度超过610℃的火种。预防措施:造成CO爆炸的主要条件是窑内相腔、架窑。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多数由于窑面操作不当,生料成分波动过大,以及煤量过多等原因所造成,因此要防止窑内CO爆炸,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
    1)、立窑操作要严格保持加料速度、卸料速度和燃烧速度的平恒,防止底火过深造成棚空、架窑。
    2)、随时严密注意窑面物料下沉情况和风量、风压变化情况。出现架窑现象要统一指挥、科学处理、防止盲干。
    3)、选择适当的生料成分,避免KH低而熔剂量高的料子进窑。生料和煤的比例要准确,生料成分要均匀稳定。防止用煤量过多而引起窑内不正常现象发生。
    4)、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改进成球工艺,选择合适的扩大口角度和高度,避免口大口角度过大,高度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窑系统控制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煤磨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正确答案: f-CaO,立升重,细度,水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玻璃熔制的主要设备为()。
    A

    立波尔窑

    B

    倒燃窑

    C

    池窑

    D

    辊道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