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立窑煅烧对鼓风设备有什么要求?”相关问题
  • 第1题:

    立窑煅烧应掌握哪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应掌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
    (1)台时产量、月产量。
    (2)熟料质量:f-cao、烧失量、强度等。
    (3)能源消耗:热耗(千焦/吨熟料)(kJ/kg),电耗(度/吨熟料)(kwh/t)。
    (4)设备完好率及设备运转率。
    (5)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6)环保工作:岗位所属收尘设备,必须完好和正常运转,立窑排放浓度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 第2题:

    立窑煅烧对风量风压的要求?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由于风量的不足或入窑空气达不到所需压力,生料中煤燃烧所需空气量不足会影响到台时产量及熟料质量。鼓风量过大,会造成风机电耗增加,所以立窑煅烧要根据窑面煅烧情况能随时调整风量、风压的大小、以满足煅烧的需求。

  • 第3题:

    简述机械化立窑煅烧的一稳、二合理、三平衡、四勤操作法?


    正确答案: (1)一稳即稳定底火。底火是立窑高温煅烧层,在机立窑连续加料卸料过程中,底火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和完整状态。
    (2)二合理即合理用风、合理加料。合理用风是在正常煅烧时,根据底火平衡程度,通风阻力大小,适当减少或加大用风量的操作。合理加料使料面保持稳定在一个适当位置。
    (3)三平衡即加料量与卸料量平衡;卸料速度与底火上升速度相平衡;加料速度与底火上升速度相平衡;即掌握好用风量、加料、卸料三者之间的平衡。
    (4)四勤即勤观察窑面(仪表)、勤撬炼边、勤扎风洞、勤联系。

  • 第4题:

    立窑煅烧熟料时对燃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立窑的燃料一般是无烟煤、焦碳末、近年也有采用石油焦的,对燃料质量有以下要求:
    (1)挥发分要求低,一般在10%以下。因挥发分在200~600℃时,会分解随废气带走,在缺氧时也不能充分燃烧,造成煤耗过高。
    (2)发热量应在20930千焦/公斤煤(5000大卡/公斤煤)以上,灰分应<30%,对灰分含量高的煤质应采用全黑生料煅烧法,使煤灰均匀分布在生料中,以便提高煅烧质量。

  • 第5题:

    立窑煅烧不正常窑况有哪些?


    正确答案: 常见的不正常窑况主要有:呲火、偏火、中间火深、炼边、抽心、卡窑、窑喷(吹气)等。

  • 第6题:

    立窑煅烧工艺的测试与控制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立窑煅烧过程中,因该进行测试和控制地主要项目有:
    (1)、生料与燃料的流量、配比的测试和自动控制。
    (2)、成球粒径机器配球的热稳定性和强度测定以及料球随风的自动控制。
    (3)、入窑风量、风压的测定显示和记录以及风量的调节。
    (4)、立窑煅烧温度的测定与分析显示和记录。
    (5)、立窑废气温度的测定与分析。
    (6)、立窑塑料纸量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包括化学分析、无力将殃及岩相分析)。
    (7)、立窑卸料状况和熟料产量的测定和计量。
    上述项目的测定和控制,有利于随时掌握窑情,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措施,保证立窑稳定而正常的煅烧。

  • 第7题:

    预分解窑入窑生料分解要求达到()以上,才有利于物料煅烧


    正确答案:85%

  • 第8题:

    机立窑煅烧对生料质量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合理的选择生料率值,确定相应的生料化学成分,采用多元素分析仪实施率值配料在线控制,及时调节生料各化学成分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2)生料成分均匀。生料成分均匀是提高熟料质量的关键,生料成分均匀,窑的热工制度稳定,熟料易于煅烧,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相对稳定。
    (3)生料细度应符合要求。熟料煅烧过程中,其化学反应是在物料颗粒之间进行,生料越细,化学反应越快。(4)塑性要好。生料塑性是成球质量的保证,太低不易成球,且料球易于破碎。
    (5)生料水分。生料水分应控制在1%以下,水分过大,容易粘附在仓壁上,使下料和计量困难。
    (6)含煤量应控制准确,减少波动。采用氧弹法热量测定仪,直接测定出配热值。

  • 第9题:

    立窑配煤的多少对立窑煅烧和熟料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配煤时立窑煅烧和熟料质量的主要表现为生料的热含量和熟料的波动上,优质燃料的煤灰含量低和发热量高,所以它的配比误差主要影响生料的热含量,而劣质燃料误差不仅影响热含量,而且严重影响熟料成分的波动。
    配煤量连续频繁的波动导致立窑热工制度紊乱,入窑生料配煤不足,必然使煅烧温度降低。引起生烧、欠烧、出现大量黄球黄粉,使熟料的烧成率和质量降低。配煤连过大时,若窑内空气不好,会使窑处在还原气氛中操作。如窑内通风良好,空气充足,过多的煤又会使窑温过高而“烧流”,窑内出现结大块和炼边等现象。大块的出现有必然影响通风,这时过多的煤将因空气不足而产生燃烧。形成强烈的还原气氛。因此配煤过多不但浪费了煤,还因高价铁被还原为低价铁时分解出f-CaO而降低熟料质量。通常配煤量大的立窑不但热耗高,热损失大,而且产量低,熟料质量不理想。
    由于配煤不准,造成煤灰掺入量的波动给塑料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使用灰分较高的劣质燃料时,这时单位煤量的波动所引起的煤灰掺入量变化大,对熟料成分的影响更为显著。反之,熟料成分的较大波动也将明显地影响立窑的热恩工制度。如KH和n降低能使烧结温度降低,同样能引起结块、粘边、粉化、呲火等弊病。这些煅烧上的问题和熟料成分上的f=大幅度波动,都会使熟料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

  • 第10题:

    判断题
    回转窑可分五个煅烧区间,立窑只能分三个煅烧区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立窑配煤的多少对立窑煅烧和熟料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配煤时立窑煅烧和熟料质量的主要表现为生料的热含量和熟料的波动上,优质燃料的煤灰含量低和发热量高,所以它的配比误差主要影响生料的热含量,而劣质燃料误差不仅影响热含量,而且严重影响熟料成分的波动。
    配煤量连续频繁的波动导致立窑热工制度紊乱,入窑生料配煤不足,必然使煅烧温度降低。引起生烧、欠烧、出现大量黄球黄粉,使熟料的烧成率和质量降低。配煤连过大时,若窑内空气不好,会使窑处在还原气氛中操作。如窑内通风良好,空气充足,过多的煤又会使窑温过高而“烧流”,窑内出现结大块和炼边等现象。大块的出现有必然影响通风,这时过多的煤将因空气不足而产生燃烧。形成强烈的还原气氛。因此配煤过多不但浪费了煤,还因高价铁被还原为低价铁时分解出f-CaO而降低熟料质量。通常配煤量大的立窑不但热耗高,热损失大,而且产量低,熟料质量不理想。
    由于配煤不准,造成煤灰掺入量的波动给塑料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使用灰分较高的劣质燃料时,这时单位煤量的波动所引起的煤灰掺入量变化大,对熟料成分的影响更为显著。反之,熟料成分的较大波动也将明显地影响立窑的热恩工制度。如KH和n降低能使烧结温度降低,同样能引起结块、粘边、粉化、呲火等弊病。这些煅烧上的问题和熟料成分上的f=大幅度波动,都会使熟料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立窑鼓风有哪几种方式?

    正确答案: 立窑鼓风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底部鼓风。风从炉篦子或卸料篦子底部鼓入,进入窑内将熟料冷却,同时被熟料预热,这种鼓风方式对卸料设备有一定的冷却作用,所以机立窑一般均采用这种方式,它的缺点是空气要穿过整窑物料,阻力较大,需配备鼓风机压力较高鼓风机。
    (2)、侧部鼓风。为了减少料层的阻力,在卸料篦子之上1.5m左右的地方,设一
    环形主风管,在主风管上根据窑的大小,沿圆同方向设备4~8个嘴,风嘴正对窑截面中心,这种鼓风方式一般用于鼓风压力不高的立窑。但是容易造成边风大,中心风不足,多用于2m以下的普遍立窑。在机立窑上应用很少。
    (3)、腰部鼓风。腰部鼓风与侧部鼓风相似,不同之处是其鼓入位置比侧部鼓风位置高约距卸料篦子2~4m处。这种鼓风方式是配合底部鼓风共同时用,即大部分由底部鼓入,少量由腰部鼓入。
    (4)、升高中主风管鼓风,它是将风管从窑的侧面伸进窑的中心,进风口升高至窑的有效高度30~45%的中心部位,出风口没有风帽,以支托熟料。这种通风方式能较大减少料层的通风阻力和窑的下部漏风,并能改善中部通风。升高中心风管,对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有一定好处。但熟料的冷却不良,空气预热差,不利于烧成温度的提高。还易引起卡窑、顶巾、漏生等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机立窑正常煅烧时窑面状况应怎样的?


    正确答案: 机立窑正常煅烧状态下窑面应是浅锅底形,边部料面距窑口100~200毫米,底火上层的位置在扩大口的中部,湿料层厚度为100~400毫米;起火较快,烟气升腾有力;二肋起火均匀,不龇火;中部烟气上升较快。

  • 第14题:

    立窑煅烧过程稳定底火的“三平衡”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立窑煅烧过程中的风、料、煤的合适比例,是立窑优质、节能、高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个比例的具体表现就是:加料速度、卸料速度、上火速度的动态平衡。也称之为立窑稳定底火的“三平衡”。

  • 第15题:

    机立窑在正常煅烧时应怎样操作?


    正确答案: 机立窑在正常煅烧时要保持连续加料。窑面压料操作,必须压住二肋盖住边部。让布料机自由转动撒料,不准随意钩住或停止布料机转动压料。不得停料返火,如湿料层厚了,底火较深时,可减少加料量,慢慢将火提浅。

  • 第16题:

    试述立窑熟料的煅烧过程?


    正确答案: 入窑生料成球后,由布料机加入到窑内;料球首先在预烧带干燥预热,随窑下部的卸料过程逐步进入烧成带;空气通过球料之间的空隙流动与料球表面接触,使表面的煤首先燃烧,发出的热量使料球脱水和部分碳酸钙分解,同时也使料球内部产生孔隙,燃料在料球内部逐渐燃烧,产生较大的热量,使料球呈现部分熔融状态,并使生料中的各化学成分在高温下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组分的水泥熟料;然后经过冷却带与入窑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从底部卸出。

  • 第17题:

    石灰窑煅烧工艺主要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石灰窑煅烧工艺有两大特点,即并流、蓄热。并流就是石灰石煅烧时,煅烧产物和石灰石一起并列向下流动。蓄热就是窑膛1的煅烧产物、高温废气通过两窑膛下部的连接通道进入窑膛2,在窑膛2高温废气向上流动,将预热带的石灰石预热到最高温度,把热量积蓄起来,同时高温废气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温度后排出窑膛,冷却空气和热石灰发生交换后亦将热量储存起来参与冷的石灰石热交换。

  • 第18题:

    立窑鼓风有哪几种方式?


    正确答案: 立窑鼓风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底部鼓风。风从炉篦子或卸料篦子底部鼓入,进入窑内将熟料冷却,同时被熟料预热,这种鼓风方式对卸料设备有一定的冷却作用,所以机立窑一般均采用这种方式,它的缺点是空气要穿过整窑物料,阻力较大,需配备鼓风机压力较高鼓风机。
    2)、侧部鼓风。为了减少料层的阻力,在卸料篦子之上1.5m左右的地方,设一环形主风管,在主风管上根据窑的大小,沿圆同方向设备4~8个嘴,风嘴正对窑截面中心,这种鼓风方式一般用于鼓风压力不高的立窑。但是容易造成边风大,中心风不足,多用于2m以下的普遍立窑。在机立窑上应用很少。
    3)、腰部鼓风。腰部鼓风与侧部鼓风相似,不同之处是其鼓入位置比侧部鼓风位置高约距卸料篦子2~4m处。这种鼓风方式是配合底部鼓风共同时用,即大部分由底部鼓入,少量由腰部鼓入。
    4)、升高中主风管鼓风,它是将风管从窑的侧面伸进窑的中心,进风口升高至窑的有效高度30~45%的中心部位,出风口没有风帽,以支托熟料。这种通风方式能较大减少料层的通风阻力和窑的下部漏风,并能改善中部通风。升高中心风管,对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有一定好处。但熟料的冷却不良,空气预热差,不利于烧成温度的提高。还易引起卡窑、顶巾、漏生等现象。

  • 第19题:

    回转窑可分五个煅烧区间,立窑只能分三个煅烧区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生料球必须具备哪几种性能才适合立窑煅烧?


    正确答案: 生料球的质量和粒度大小是影响立窑煅烧过程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仅次于窑内的结构,料球性能和粒度合适能使窑内气体阻力小,通风良好,高温带的温度高,煤燃烧速度快,缩短料球煅烧时间,加快熟料冷却,有利提高窑的产量和质量。
    料球质量除要生料成分合理,又较好的分散度,以及均匀稳定外,还包括以下几点:
    1)、有抵抗机械应力的能力,即料球强度,廖秋在窑内输送和窑内移动和滚动时,与输送设备和窑壁的磨擦或本身相互磨擦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粉末,严重时还会被挤压碎,这样会增加通风阻力,生产不正常,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料球强度一般控制在500~550g/个为宜。冲击强度一般从1米高度自然掉下不粉碎。
    2)、适当的料球粒度和均齐性。粒度太小则球间空隙小而影响通风,不利煅烧,粒度太粗则料球不易烧透,容易造成中部生料等现象。粒度符合要求且均匀可使窑内通风能力增强,阻力减小,从而提高熟料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中一般要求料球粒度5~10㎜,球间空隙控制在40~50%为宜且粒度均齐,避免粉料和泥团。
    3)、在受热过程中,要有抵抗炸裂的了稳定性,料球破裂,将妨碍通风,影响熟料的产、质量。料球热处理的抗裂热稳定性,在950℃电炉内烤5分钟后取出,生料球应保持良好。
    4)、料球空隙率,是料球的一项综合措施,它决定了料球强度的了稳定性。为有利立窑煅烧和提高熟料质量,料球应该疏松多孔,料球气孔率受料球含水量、成球的方法和操作,以及料球在盘内停留时间等影响,生料球中的孔隙率一般控制在31~35%之间为宜。
    5)、料球含水量,它决定了料球和粒度以及料球的热稳定、气孔率等,生产中一般控制料球含水量在14~16%左右。

  • 第21题:

    判断题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按煅烧窑结构分为回转窑和立波尔窑两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生料分散度?生料对物料在立窑煅烧中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生料分散度,实际是生料的比表面积,它包括生料的平均细度和细度的均齐性,提高生料的分散度即是提高生料的比表面积。
    生料成分相同,不同的生料细度,对生料易烧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熟料的矿物性城市生料各氧化物以固相或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形式进行反应的,因此生料颗粒结构大小,直接影响熟料形成过程中的化合反应。生料磨得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各矿物的微粒接触越充分;同时,微粒表面的晶体缺陷也越多,其扩散能力越大。用较小的热能就可以使微粒表面活化,因而能加速固相反应,有利于熟料矿物的形成,C2S吸收f-CaO生成C3S的反应也能进行得较充分,从而降低熟料中f-CaO的含量,提高熟料质量。合理地控制生料细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生料细度的平均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二是要尽可能避免粗颗粒,提高生料均齐程度,将颗粒控制在最低限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高铝和高铁配料方案在立窑煅烧中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立窑配料有高铝阿利特和高铁阿利特之分。所谓高铝阿利特方案,即熟料中Al2O3含量较高,相应铝率较高,C3A含量也较高。而高铁阿利特方案,则熟料中Fe2O3含量较高,铝率较低,C4AF含量较多。通常熟料中Al2O3含量大于6.5%称为高铝配料,
    熟料中Fe2O3含量大于4.5%称高铁配料。高铝方案有熟料早期强度高,底火较结实,
    并容易稳定,烧成温度较宽等优点,但有增强熟料液相粘度和在较低温度下液相较大,以及卡窑、炼边及结窑事故不容易处理等缺点。
    采用高铁方案时,由于Fe2O3含量增加,可增加熟料的早期液相和降低液相粘度,
    但烧成温度变窄,易结大块且底火较脆弱,同时被CO还原的FeO含量也随之增多,使FeO的危害加剧。当铁含量高时,中部高温层受上部料层压力而变形时间长,变形量大,使中部料层基本上处于低温煅烧,没有达到高温就进入十分缓慢的冷却过程,因而造成C3S的分解,使质量下降。
    对于机械立窑,当煤的热值高,灰分较低,操作水平较高,风机的风压较高时,可采用高铝方案。而普通立窑如煤质较差,采用高铝方案就难以使煅烧正常,宜采用高铁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