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统计技术中的分析用控制图的取样组数应大于或等于()组。A、5B、10C、25D、50”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子样组数为20~25之间

    D.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E.子样组数最好小于20


    正确答案:ABC

  • 第2题:

    某质量改进小组在分析用控制图阶段,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分析,经过 努力,已使该过程的输出质量特性X服从正态分布N (210.5,1. 12),为进一步改 进质量,他们从明确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开始,一步一步深入进行质量改进工 作,具体如下:
    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分析( )。
    A.过程是孜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是否需要继续抽取样本(子组)
    C.是否要扩大规范限
    D.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


    答案:A,D
    解析:

  • 第3题:

    若F检验统计量近似等于l,说明()

    A.组间方差中不包含系统因素的影响
    B.组间方差中包含系统因素的影响
    C.方差分析中应拒绝原假设
    D.方差分析中应不拒绝原假设

    答案:A,D
    解析:
    推断统计;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F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比较得出的一个比率数。F=1说明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 够大;当F>1且落入,分布的临界区域时,表明数据的总变异基本上由不同的实验处理造 成,或者说不同的实验处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注意,F检验的原假设是F≤1。

  • 第4题:

    关于极差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极差的计算公式为子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B.当子组样本量大于10时,不适宜使用极差控制图

    C.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分析分布中心的波动

    D.极差控制图计算简便

    E.在分析阶段与均值控制图联合使用时,应先分析均值控制图


    答案:A,B,D
    解析:
    。极差控制图用于分析分布标准差的波动,所以选项C错误。

  • 第5题:

    断路器机构箱、汇控柜内所有加热器与各元件、电缆及电线的距离应大于()mm。

    • A、5
    • B、10
    • C、50
    • D、100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样品组数通常为()

    • A、5
    • B、10
    • C、20
    • D、25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任意决定组数和组距,起始组的起点可以在()最小观察值的范围内任意决定。

    • A、大于等于
    • B、小于
    • C、等于
    • D、小于等于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 B、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 C、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 D、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σ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 A、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10组
    • B、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 C、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
    • D、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
    • E、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智能通知存款账户余额大于等于()万元的,余额继续留存在通知存款账户中。

    • A、5
    • B、10
    • C、20
    • D、50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多选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

    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

    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

    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D

    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E

    子样组数最好在20~25之间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A

    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

    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

    子样组数最好大于25

    D

    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绘制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分析用X-s控制图的子组个数一般取20~25个

    B.子组大小和抽样频率的确定应遵从合理子组原则

    C.样本点的绘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D.只要控制用控制图判异,就应该重新绘制

    E.只要分析用控制图判稳,就应该转为控制用控制图监控过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用控制图判稳,且达到技术控制状态后,才能转为控制用控制图监控过程。

  • 第14题:

    某生产车间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决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首先选择控制对象,再对选择的倒角半径采用均值一极差控制图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倒角半径的质量要求计算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最后求得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
    若产品是由甲、乙两人加工生产的,则下列绘制控制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抽取库房中甲、乙已加工好的100个零件进行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B.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C.在加工现场,按照甲、乙的加工顺序进行取样测量,并选取子组大小为4,分别对甲、乙二人加工的产品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D.先绘制极差控制图,判稳后再绘制均值控制图


    答案:C,D
    解析:

  • 第15题: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
    B.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C.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
    D.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
    E.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答案:B,C
    解析:

  • 第16题: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应做到( )。[2008年真题]
    A.子组内取样间隔越长越好
    B.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C.同一子组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取得
    D.尽量缩短子组间取样间隔
    E.过程劣化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答案:B,C,D
    解析:
    在许多控制图的计算过程中,在确定中心线及控制限时,需要抽取多个样本。在有关的控制图标准中,这样的样本称为子组,相应的样本量n称为子组大小。一般取 20~25个子组,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利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取样时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过程稳定性好时可以适当加大子组间取样间隔。

  • 第17题:

    装置机泵密封泄漏速率不大于()滴/分

    • A、5
    • B、10
    • C、25
    • D、30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公称容积大于等于()升的气瓶,应配有固定瓶帽或保护罩;瓶底不能自行直立的,应配有底座。

    • A、5
    • B、10
    • C、100
    • D、400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LED信号机构正常绝缘电阻应不小于()MΩ。

    • A、5
    • B、10
    • C、25
    • D、50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控制图分为()和控制用控制图两类。

    • A、分析用
    • B、技术用
    • C、管理用
    • D、统计用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编发电报(含更正报)中的错情包括编错、漏组、多组、倒组、传递错等,按()计算错情个数,最多不超过()个。

    • A、组数 5
    • B、项数 10
    • C、组数 10
    • D、项数 5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一般防腐阻垢剂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在()小时以内较为合适。

    • A、5
    • B、10
    • C、25
    • D、50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编发电报(含更正报)中的错情包括编错、漏组、多组、倒组、传递错等,按()计算错情个数,最多不超过()个。
    A

    组数 5

    B

    项数 10

    C

    组数 10

    D

    项数 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