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氯的物化性质是怎样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氯化物化学性质的是( )。

    A.氯原子

    B.钠原子

    C.氯离子

    D.氯化钠分子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氢键的怎样形成对物质性质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当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大的X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后,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强烈的偏向X原子,使氢原子带上了部分正电荷,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它可以吸引与其靠近的另一个电负性较大的、带有孤对电子的Y原子,H原子与Y原子结合就形成了氢键。
    分子间若能生成氢键,物质的熔点、沸点要升高;如果溶质与溶剂分子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要增大;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粘度、表面张力、比热容等很多性质都有影响。

  • 第3题:

    不均匀性是指大小粒度不同或同一粒度在不同部位具有各异的物化特性,且在整体上其物化特性也分布不均匀的性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氯瓶的使用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正确答案:早进早用,贮存期不超过三个月。

  • 第5题:

    论述原油的物化性质、主要成分、怎么形成。


    正确答案: 物化性质:油品的蒸发性能:常用蒸气压和馏程来表示;密度、特性因数K、BMCI、KH、分子量等.2油品的流动性:粘度,粘温性能3低温流动性能: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冷滤点4燃烧性能:闪点、燃点、自燃点5油品的溶解度:苯胺点6其它性质:硫含量、酸度(值)、灰分等7热性质8油品光电性质。
    主要成分:多种烃类(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复杂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硫、氧和氮的有机化合物;原油中除C、H外,还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As等;
    形成:存在于地下多孔的储油构造中。由低级动植物在地压和细菌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而形成。

  • 第6题:

    二氧化硫的物化性质是常温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你怎样看诗人将抽象的情绪物化成的意象在《乡愁》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诗人在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了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象征意义的意象,分别把母子离别的痛苦、夫妻离别的哀怨,母子死别的悲伤,海峡两岸亲人隔离的苦楚,一一表达了出来,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 第8题:

    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很高的持水力,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螯合作用,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能力,具有类似填充剂的充盈作用,可改变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群系组成,促进肠道蠕动,清洁胃肠道,较少和预防胃肠道疾病。

  • 第9题:

    丙烯物化性质是()色气体,常压下沸点()。


    正确答案:无;-47.7℃

  • 第10题:

    填空题
    丙烯物化性质是()色气体,常压下沸点()。

    正确答案: 无,-47.7℃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乙烯物化性质是()色气体,常压下沸点为()。

    正确答案: 无,-103.7℃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你怎样看诗人将抽象的情绪物化成的意象在《乡愁》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 诗人在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了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象征意义的意象,分别把母子离别的痛苦、夫妻离别的哀怨,母子死别的悲伤,海峡两岸亲人隔离的苦楚,一一表达了出来,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二氧化氯的物化性质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性质极不稳定,与氯一样的刺激性气味,毒性比氯要大,相对密度为2.4。二氧化氯在常温下即能压缩成液体,并很容易挥发。二氧化氯很容易爆炸,温度升高、暴露在光线下或与某些有机物接触摩擦,都可能发生爆炸,而且液体二氧化氯比气体二氧化氯更易爆炸。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或水中二氧化氯浓度超过30%就会发生爆炸。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但ClO2不和水起化学反应,在水中极易挥发,在光线照射下容易发生光化学分解。贮存在敞开容器中的ClO2水溶液,ClO2含量会下降很快。因此,二氧化氯不宜贮存,最好现场制取和使用。
    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稳定二氧化氯溶液,多为无色或略带黄绿色透明液体,二氧化氯含量一般在2%左右,而且要加入一定量的特制稳定剂(如碳酸钠、硼酸钠及过氯化物的水溶液或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等),但运输和储存时仍要注意避开高温和强光。因此,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最好在现场边生产边使用。二氧化氯杀菌后生成无毒物质,对环境水体没有污染。

  • 第14题:

    简述一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正确答案: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一氧化碳毒性大,它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人体吸入含一氧化碳的空气后,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雪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

  • 第15题:

    氯瓶是怎样进行供热的?


    正确答案: 氯瓶中每千克液氯挥发成氯气时需要吸收67kcal的热量,氯瓶周围空气中热量被吸收后,就会在瓶壳上产生露冰,继而结霜,这样就会阻碍液氯的进一步挥发。用自来水浇洒于氯瓶的外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冲淋氯瓶的自来水管可以做成和氯瓶一样长。

  • 第16题:

    试述氯气的物化性质。


    正确答案: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分子量为70.9,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比空气约重2.5倍,氯气的临界温度为144℃:,临界压力7.7MPa,将氯通入0℃水中,可析出黄色晶体〔Cl2.8H2O)。于燥的氯气在常温下对铁并无腐蚀作用,但在潮湿的环境下则腐蚀加强。氯气和许多金属都能直接化合成金属氯化物;和氢气化合成氯化氢,和饱和碳氢化合物作用,置换出碳氢化合物中的氢,生成氯化氢。

  • 第17题:

    臭氧的物化性质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人类发现臭氧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厚厚的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的同素异构体,又名三原子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雷电后的腥臭味即是电击产生臭氧而使空气具有的气味。在常温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15%时,呈现出淡蓝色。臭氧的沸点是-112℃,密度是2.144g/m3,是氧的1.65倍。可燃物在臭氧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加猛烈,可获得更高的温度。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在同样条件下是纯氧的10倍。臭氧分子结构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而且臭氧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自行分解。臭氧在空气中的半衰期一般为20~50分钟,一般随温度与湿度的增高而加快。臭氧在水中半衰期约为35分钟,随水质与水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臭氧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受水中所含杂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有金属离子存在时,臭氧可迅速分解为氧气。

  • 第18题:

    氯氰菊酯原药外观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黄色至褐色粘稠状液体或有结晶的半固体,无可见外来杂质。

  • 第19题:

    物化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物化性质指标:
    ①颗粒大小及其分布(dp);
    ②比表面积S(m2/g);
    ③骨架密度ρg(g/ml);
    ④溶剂吸收量Sγ(ml/g);
    ⑤溶胀因子f;
    ⑥比孔体积Vp(ml/g);
    ⑦孔度Ψ。

  • 第20题:

    乙烯物化性质是()色气体,常压下沸点为()。


    正确答案:无;-103.7℃

  • 第21题:

    烷烃的通式,分子结构及物化性质?


    正确答案: 烷烃分子的通式是Cnh2n+2。
    分子结构:分子中各碳原子连成链状,或直链上有支链。
    物化性质:常温F,含1-4个碳原子的气态,5-15个碳原子的为液态,15个以上为固态,烷烃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大分子烷烃在400℃以上易裂解。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硫酸的物化性质?

    正确答案: 硫酸物化性质:无色无臭透明粘稠的油状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至黄棕色,有时呈浑浊状。强腐蚀性。浓硫酸有明显的脱水作用和氧化作用。与可燃物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易任意溶于水,同时发生大量高热,会使酸液飞溅伤人或引起飞溅。所以在混合时只能把硫酸慢慢倒至水中加以搅拌,而绝不可把水倒人硫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黄曲霉毒素物化性质

    正确答案: 黄曲霉毒素均无色、无嗅、无味,分子量为312~346,熔点为200~300℃。易溶于乙腈、甲醇、氯仿、丙酮等溶液,难溶于水、己烷、石油醚;黄曲霉毒素结构较稳定,高温,紫外照射都不能使之破坏。食品原料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一般的烹调和食品加工手段如炒、烘、熏等,对其破坏性甚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