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预防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病人应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正确的是()。

    A、患者因素

    B、导尿管质量

    C、未更换尿袋

    D、未预防使用抗菌药


    答案:A

  • 第3题:

    关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 第4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5题:

    对于长期导尿患者是否需要常规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正确答案: 关于长期导尿患者是否需要常规更换导尿管,国内外亦有不同的做法。尽管都认可更换导尿管或集尿袋都会破坏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感染机会,但国内医院普遍采取每2~4周常规更换一次导尿管。WS/T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中要求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而国外指南则不建议在常规固定的时间间隔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应根据临床情况判断,如感染、阻塞、无菌性或密闭系统破坏时更换。

  • 第6题:

    卫生部制定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答案: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 第7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


    正确答案: 逆行性感染。

  • 第8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置管后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⑵保持尿液引流装臵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⑶应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⑷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消毒。
    ⑸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⑺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9题:

    简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管理要求?


    正确答案:⑴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⑵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臵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⑶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⑷应当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 第10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包括?


    正确答案: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⑴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⑵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⑶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⑷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 第11题:

    判断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于长期导尿患者是否需要常规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正确答案: 关于长期导尿患者是否需要常规更换导尿管,国内外亦有不同的做法。尽管都认可更换导尿管或集尿袋都会破坏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感染机会,但国内医院普遍采取每2~4周常规更换一次导尿管。WS/T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中要求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而国外指南则不建议在常规固定的时间间隔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应根据临床情况判断,如感染、阻塞、无菌性或密闭系统破坏时更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

    A、保持引流装置密闭通畅

    B、早期拔除导尿管

    C、留置尿管大于3天的患者应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D、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案:ABCD

  • 第14题:

    关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插管前控制要点,描述错误的是()


    答案: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4F,女性宜选用16F

  • 第15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为: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 第17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何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正确答案: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 第19题:

    ICU需要重点预防的医院感染类型是哪些?()

    • A、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多长时间清洁尿道口?


    正确答案: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 第21题:

    简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途径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途径:主要为逆行性感,细菌侵入主要通过导尿时带入细菌,或经导尿管与尿道黏膜间的空隙逆行进入膀胱,或者经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处或经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有效地预防措施:严格掌握留置岛尿管的适应症,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及加强导尿后的护理。

  • 第22题:

    问答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途径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途径:主要为逆行性感,细菌侵入主要通过导尿时带入细菌,或经导尿管与尿道黏膜间的空隙逆行进入膀胱,或者经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处或经集尿袋的放尿口处侵入。有效地预防措施:严格掌握留置岛尿管的适应症,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及加强导尿后的护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