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生产者、销售着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更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犯罪吗?”相关问题
  • 第1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销售金额在二百万以上的,处以( )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52~53 题。

    第 52 题 生产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 )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产品质量法》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如何处罚?


    正确答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6题:

    生产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违法行为,应追究何种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第7题:

    什么是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 第8题:

    简述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正确答案:(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 第9题:

    食品的掺杂掺假


    正确答案:一种人为故意向食品中加入杂物的过程,其掺杂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得更大利润。

  • 第10题: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所说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和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产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多选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  )。
    A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B

    以假充真

    C

    以次充好

    D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 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假、掺杂,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全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是( )。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在20万元以上而不满50万元的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销售金额较大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A、掺杂、掺假
    • B、以假充真
    • C、以次充好
    • D、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生产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所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二倍以上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第19题:

    掺杂、掺假行为


    正确答案:是指违法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的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或标准要求的一种质量违法行为。

  • 第20题:

    棉花经营者在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货值金额2倍以上()罚款;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正确答案:5倍以下

  • 第21题:

    什么是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行为?


    正确答案: 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进行质量欺诈的违法行为。其结果是,致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份或者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食品的掺杂掺假

    正确答案: 一种人为故意向食品中加入杂物的过程,其掺杂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得更大利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正确答案: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