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为什么说食用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安全的?

题目

为什么说食用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安全的?


相似考题
更多“为什么说食用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安全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美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调查表明,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使用农药不到1 次,而种植普通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需要使用农药3.7 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用量,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也明显减少,转基因水稻的产量比以往大大提高,由此可以推测:()

    A. 转基因水稻经济及健康效益明显,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 转基因水稻因为使用较少的农药,节省了农民的开支
    C. 转基因水稻是高科技的产物,因而是好的,有前途的
    D. 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代价较高,农民种植成本相应提升,会制约其大规模的推广

    答案:A
    解析:
    原文主要论述的是转基因水稻比普通水稻使用农药较少,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明显减少,并且产量大大提高。故答案为A

  • 第2题:

    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玉米是将其他生物的基因导人玉米中,使玉米产生人类所 需要的性状。转基因玉米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人们最关心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 转基因玉米是否对人体有害?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 一位专家断言:转基因玉米是安全 的,可放心食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这位专家的断言?( )


    A.转基因玉米抗杂草,所以无须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除草剂
    B.转基因玉米大面积商业化种植10余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性事故
    C.普通玉米的害虫食用转基因玉米后会中毒,所以种植转基因玉米无须使用农药
    D.杂交育种产生的作物是安全的,用传统方法对作物品种的杂交选育,实质上也是转 基因

    答案:C
    解析:
    C项说害虫食用转基因玉米会中毒,却并未保证这种毒素对人体无害,因 此实际上对专家的断言有削弱作用,故C项不能支持科学家的断言。

  • 第3题:

    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科学研究表明,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和种植抗虫棉一样,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一是从生存竞争能力看,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性可交配种类和异交结实率、花粉离体生存与传播能力、落粒性和落粒率、休眠性和越冬能力、生态适应性和生物量等性状和评价指标上,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变化。
    二是从基因漂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看,根据国内外文献和对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观察,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规律与非转基因水稻常规品种是一致的,没有发现Bt蛋白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安全有不良影响。
    三是从对非靶标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看,根据室内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没有发现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田天敌、益虫、经济昆虫有影响,也没有发现对主要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从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看,我国已于1996年发布实施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建立了专门的保护体系,通过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护等方式对包括野生稻在内的野生资源进行保护。中国是水稻起源中心和基因多样性中心之一,属内种间以及种内亚种和品种间的基因漂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转基因品种和非转基因品种的基因漂移,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影响和环境安全性是一样的。

  • 第4题:

    转基因抗虫水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吗?


    正确答案: 含有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其核心知识产权属于国内研发单位。“华恢1号”所用受体为恢复系“明恢63”,外源基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蛋白融合基因cry1Ab/cry1Ac。培育“华恢1号”品种的关键技术环节已经获得专利授权。
    转基因抗虫水稻“Bt汕优63”母本为珍汕97A,父本为“华恢1号”,是由华中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是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究自主知识产权上的重要成果。

  • 第5题: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会产生“超级害虫”吗?


    正确答案: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持续应用同一种农药,害虫往往会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使用效果下降甚至失去作用,产生该农药难以防治的害虫。实际上,可以利用更换农药、作物品种、改变栽培制度等方法有效控制这种害虫,不会产生所谓的“超级害虫”。
    转基因抗虫作物跟农药类似,理论上害虫也会产生抗性。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生产当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针对性措施:一是庇护所策略,即在Bt作物周围种植一定量的非Bt作物作为敏感昆虫的庇护所,通过它们与抗性昆虫交配而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二是双基因/多基因策略,研发并推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转双价或多价基因的抗虫植物;三是严禁低剂量表达的转Bt植物进入市场;四是加强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演变的监测。

  • 第6题:

    转基因食品为什么要进行食用安全评价?


    正确答案:与传统育种方法不同,转基因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为了预防在基因操作过程中,把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安全有害的基因转入受体生物,或者由于基因操作引起受体生物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政府都重视和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第7题:

    国际上是如何进行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


    正确答案: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主要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组织制定。这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成立的,是政府间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标准和方法并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的唯一的国际机构。其所制订的食品标准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为国际贸易争端裁决的依据。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于2003年起先后通过了四个有关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标准。依据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评价,在美国主要是食品药品局(FDA)负责,欧盟是欧盟食品安全局负责,中国是农业部负责。各国安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评价原则都是按照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包括科学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个案分析原则等。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要严格。

  • 第8题:

    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主要方向不包括()。

    • A、抗虫
    • B、抗除草剂
    • C、抗花叶病
    • D、抗逆

    正确答案:C

  • 第9题:

    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均是哪一类()。

    • A、转抗虫基因水稻
    •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2018年1月,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美国FDA的商业化许可。

    • A、龙稻1号
    • B、郑旱2号
    • C、华恢1号
    • D、两优2号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2009年,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据了解,我国所研究出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其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有30项以上的专利是国外公司所有,许多专家学者担心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商业化生产后,将来我国不仅要面临转基因水稻所可能带来的危害,还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给国外公司。以上资料主要说明了技术具有()

    • A、专利性
    • B、综合性
    • C、目的性
    • D、创新性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鱼类等水产动物是转基因研究的理想材料?

    正确答案: (1)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原始的类群,从多倍体、雌、雄核发育较易成功来看,鱼类的遗传可塑性较强;
    (2)从远缘杂交、细胞核移植等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种、属、亚科间亲和协调都较容易,可见鱼类的受精卵具有较强的接受、整合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3)多数鱼类、贝类和甲壳类具有怀卵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操作简单和易于观察分析等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被转入基因的生物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性状。这种技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公众最关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类食品是否对人有毒?是否会引起过敏?一位专家断言: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放心食用。以下各项陈述都支持这位专家的断言,除了:( )

    A.转基因农作物抗杂草,所以无需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除草剂
    B.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大面积商业化种植13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性事故
    C.普通水稻的害虫食用转基因水稻后会中毒,所以种植转基因水稻无需使用农药
    D.杂交育种产生的作物是安全的,用传统方式对作物品种的杂交选育,实质上也是转基因

    答案:C
    解析:
    专家的断言是: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放心食用。A项无需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除草剂、B项从未发生过安全性事故.D项杂交育种产生的作物是安全的且实质上也是转基因均加强了专家的断言.C项“普通水稻的害虫食用转基因水稻后会中毒”说明转基因作物有毒,不能支持专家断言。故答案选C。

  • 第14题: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水稻?


    正确答案: 一方面,水稻是亚洲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们通常叫的水稻是指亚洲栽培稻,它有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籼稻种植面积超过70%;水稻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等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杂交水稻育种等应用研究国际领先。此外,我国水稻,尤其是籼稻的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如果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既不怕国外公司进来争夺国内市场,我们也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保持我国水稻品种改良在国际的优势地位。虽然美国植物转基因技术综合实力最强,但水稻不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转基因技术并不具备优势。水稻是日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基础研究实力很强,但日本主要种植常规粳稻品种,在籼稻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没有优势。欧洲植物转基因在争论中还停滞不前。因此,我们选择水稻作为转基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重点,抢占发展的先机和研究的制高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我国水稻品种改良的技术优势,促进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发展转基因水稻,并积极推进产业化,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层面上的布局,也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 第15题:

    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野生稻资源保护有影响吗?


    正确答案: 近缘物种间通过花粉传播进行遗传物质(基因)的交流,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不管是转基因作物还是非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都会发生近缘物种、品种间的基因漂流,基因漂流不是转基因作物特有的。我国作物杂交育种工作,均要求严格的隔离条件,以保证种子的纯度;而对于一些重要的野生资源,国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原地保护或异地保护策略。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同时,在自然群体中,如果没有长期的选择压力,一些引入的低频率外来基因或性状,会在群体中逐渐消失,这是群体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换句话说,即使偶然发生了转基因向相关物种的漂移,这些外源基因也会逐渐从自然物种中消失。

  • 第16题:

    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动物试验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按照个案分析的原则,根据需要,目前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所使用的动物试验都可用于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理学试验、过敏性动物试验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可选择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主要是针对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按剂量分组,短时间内经口灌胃给予目标物质,在高剂量组尽可能给予更多的目标物质,观察受试物对大、小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同时可以得到最低有作用水平或最大无作用水平,为风险性分析中的暴露量计算提供依据。
    在食品安全评价中,通常还要考虑到安全系数(不确定系数)。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外推到人体一般都采用100为安全系数,其中个体间的差异为10,种属间的差异也为10。以转基因抗虫水稻为例,其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是抗虫蛋白,用抗虫蛋白进行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得到抗虫蛋白的最大无作用水平为每公斤体重5克,从成分分析得到每公斤转基因抗虫水稻含有2.5毫克抗虫蛋白,按50公斤体重者每天食用1公斤大米计算,其安全系数为100000。
    亚慢性毒理学试验可以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对于生物体的中长期营养与毒理学作用,因此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通常选择90天大鼠喂养试验。在评价方法上,在不影响动物膳食营养平衡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通常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将转基因食品掺入到动物饲料中,让动物自由摄食,喂养90天时间。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及正常动物饲料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转入基因是否对大鼠产生了不良的营养学与毒理学作用。
    过敏性动物试验主要是利用豚鼠等敏感动物建立鼻炎、哮喘等模型,通过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物比较,来研究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即潜在的致敏性。通过采用统计学检验不同动物分组之间的差别,来判断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的有无与高低。

  • 第17题:

    虫子都不吃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人能吃吗?


    正确答案: 可以放心食用。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胞杆菌已有百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超过15年。至今没有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的记录。

  • 第18题:

    我国已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基本情况及应用前景如何?


    正确答案: 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华恢1号”的受体品种是水稻三系恢复系“明恢63”,外源基因是由我国自主合成的杀虫蛋白cry1Ab/cry1Ac融合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以专一、高效地控制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鳞翅目害虫。外源抗虫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导入,经多代选择获得能够稳定遗传表达的恢复系。“华恢1号”与“珍汕97A”所配组合被命名为“Bt汕优63”。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是目前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加大了人体中毒几率。大规模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尚未发现有效的抗水稻鳞翅目害虫的基因资源。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可高效专一控制水稻鳞翅目害虫,是防治水稻鳞翅目虫害的新途径。经过室内外多点、多代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杀虫蛋白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和表达,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鳞翅目主要害虫的抗虫效果稳定在80%以上,对稻苞虫等鳞翅目次要害虫也有明显的抗虫效果。此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节省投入成本,减少劳动强度,避免由此造成的人体中毒、中暑风险;
    二是种植转基因抗虫杂交稻可以大幅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农药对田间益虫的影响,维持稻田生物种群动态平衡;
    三是减少农药残留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率。

  • 第19题: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 B、种植该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C、转基因抗虫油菜有杀虫作用是由于具有Bt基因表达出杀虫蛋白
    • D、转基因抗虫油菜有杀虫作用是由于菜青虫吃了转移到优质油菜中Bt基因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原则是?


    正确答案:采用危险性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处理。

  • 第21题:

    转基因作物所转的基因大多使该植物具有抗病性、抗虫性、能抗除草剂或具有人们所需的特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些还不能定论。我国从()开始,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转基因产品。

    • A、1998年5月1日
    • B、2000年5月1日
    • C、2003年5月1日
    • D、2004年5月1日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为什么说鱼类等水产动物是转基因研究的理想材料?


    正确答案: (1)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原始的类群,从多倍体、雌、雄核发育较易成功来看,鱼类的遗传可塑性较强;
    (2)从远缘杂交、细胞核移植等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种、属、亚科间亲和协调都较容易,可见鱼类的受精卵具有较强的接受、整合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3)多数鱼类、贝类和甲壳类具有怀卵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操作简单和易于观察分析等特点。

  • 第23题:

    2009年,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但据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在给动物喂食转基因食品后,动物出现了过敏症上升、不孕不育、死亡率上升、血细胞异常、免疫系统受损等多种不良状况。以上资料主要说明了技术具有()

    • A、创新性
    • B、两面性
    • C、综合性
    • D、目的性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