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比空栽培技术模式,是采用种植2垄玉米空1垄的栽培方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玉米的播种方法有垄上()、人工穴播、催芽埯种、深播浅覆土。


    正确答案:精量点播

  • 第3题:

    减缓大豆重迎茬损失的农艺措施有那些?


    正确答案: (1)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不同生态区重迎茬条件下,不同品种在产量上有很大差别。因此,按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选用熟期适宜、耐重迎茬的优良品种,可以减少大豆产量损失。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选用抗根腐病的优质高产品种,西部地区选用抗孢囊线虫的优质高产品种,都有较好的效果。
    (2)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病虫害有孢囊线虫、根腐病和疫霉病等。这几种土传病虫害主要在大豆生育前期危害。根部受害的植株矮小、枯黄、甚至死亡,严重减产。这三种病虫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危害不一样。西部干旱地区主要受孢囊线虫危害;北部地区主要受根腐病、根蛆的危害,菌核病的危害也较重;东部、中南部地区主要受根腐、根蛆的危害,蛴螬危害也较重。多雨年份土壤湿度过大,易发生根腐病;干旱年份孢囊线虫发生较重,重迎茬种植还加重了大豆黑斑病、紫斑病、蚜虫、食心虫的危害。(3)采取伏秋深翻和精细整地。土壤环境恶化是造成重迎茬大豆减产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实行深翻或深松细整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大豆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性,可以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同时,翻耕土地还可以深埋虫卵、病源菌和草籽,防止病虫害蔓延。
    (4)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重迎茬大豆植株不如正茬健壮,吸肥能力较弱,再加上重迎茬土壤肥力也不如正茬。因此,要增施肥料,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有机肥是多元素复合体,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满足大豆不同生育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尤其是在中下等肥力条件下增产效果与日俱增为明显。施用有机肥要强调质量,有机质含量要达到8%以上,一般亩施1000~1500kg,结合伏秋整地一次施入。有些地块硼、钼等微量元素不足,有必要补充。施用化肥宜通过土壤或作物营养诊断,实行专用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5)综合除草、控制草荒。重迎茬大豆杂草危害较正茬严重,与大豆伴生的苍耳、鸭跖草和寄生的菟丝子等恶性杂草加速蔓延,与大豆争夺营养、水分和光照等,同时,由于长期或重复使用普施特等残效期长的豆田除草剂,使杂草增强了抗药性,又增加了土壤残毒,致使化学除草对恶性杂草的效果不好,还影响大豆和下茬敏感作物的生长,严重者可造成大豆籽粒留有残毒,降低质量,影响出口。
    (6)应用重迎茬大豆调控技术。重迎茬大豆植株较正茬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弱。应用生根粉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减缓根部病虫危害;施用药肥兼用型种衣剂可以兼有防病虫、健植株的作用;施用有机微复肥和叶面追肥可以补充养分的不足,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发育,对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大豆重迎茬调节剂、缓解剂、叶喷剂、专用肥,有的效果很好,可以通过试验后选用。
    (7)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密植、实施耕作栽培综合措施大豆重迎茬种植,由于病虫危害以及营养不良容易出现死苗、病株、弱苗,减少田间绿色面积。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加大播量,合理分布群体,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一般情况下,重迎茬大豆可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8~10%。目前较好的种植方式有垄上双行精量点播,“三垄”;栽培方式,窄行密植等技术。适时早播、浅播,充分利用积温创高产。高寒地区种植大豆,温度是限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扩大高产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保证成熟度和品质,采取适时早播(5cm地表耕层稳定通过40C)、浅播(镇后2cm),促使种子早萌动,早发芽,早出土,早成熟。可保证高产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实现晚熟品种促早成熟、夺高产的目的

  • 第4题:

    怎样解决玉米茬播种玉米整地难的问题?


    正确答案: 针对玉米面积逐年上升,大豆面积逐渐减少,势必面临玉米重茬的情况,而生产上常常不能及时进行秋整地,导致春季原茬播种难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⑴选用早熟品种,结合农艺降水技术,切忌越区种植,秋季及时收获,在封冻前进行整地,保证黑色越冬,达到备耕状态,春季适时早播;
    ⑵如秋季不能正常整地,可在春季进行整地、起垄、播种连续作业,防止跑墒;
    ⑶也可在秋季下雪前,采用自制滚子撞一遍,可将玉米茬撞碎,减轻来年春季整地难度。

  • 第5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7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环腐病可用50mg/kg硫酸铜浸泡薯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25~40g/亩的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20g/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mL/亩的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65~130g/亩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0~10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

  • 第6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选茬整地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梯田地或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茬口以豆类、小麦茬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 第7题:

    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起垄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川台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每幅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 第8题:

    大豆最忌()。

    • A、重茬和迎茬
    • B、轮作
    • C、重茬
    • D、迎茬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种植玉米应优先选择()茬、小麦茬或马铃薯茬。


    正确答案:大豆

  • 第10题: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选茬整地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糜子忌连作,以马铃薯、豆类为好。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耙耱保墒,培肥地力,以利蓄水保墒。

  • 第11题:

    玉米实行宽窄行种植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①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发挥边行优势。
    ②可以适当增加密度。
    ③易于在宽行中间套种矮秆作物,提高经济效益。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A

    马铃薯套作玉米;

    B

    垄稻沟鱼;

    C

    玉米间大豆间蘑菇;

    D

    稻田生态养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比空栽培技术模式,是采用种植()垄玉米空()垄的栽培方式。


    正确答案:2;1

  • 第14题:

    下列的作物中不适宜作为大豆前茬作物种植的是()。

    • A、玉米
    • B、向日葵
    • C、高粱
    • D、马铃薯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大豆“大垄密”栽培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大豆“大垄密”栽培是指在110~130厘米大垄的台上,播种3行、每行为双行精量点播,或播4行、每行为单条精量点播。其主要技术要点有四项:
    (1)技术要点
    刚开始采用“大垄密”栽培模式时,宜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型品种。所选品种“不产生较重的倒伏”,是密植栽培技术的前题,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还减产。所以,刚开始采用“大垄密”栽培模
    式时,要选择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型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的品种有垦丰16、垦丰20、合丰50等。对于有经验的种植者,该技术几乎可以应用到所有品种。2009年我们(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在园区用高大、繁茂、分枝型品种垦丰14、垦豆18进行大垄密栽培示范,密度33万株/公顷(比该品种垄三栽培方式增加10%~15%),田间长势良好,未出现倒伏现象。所选地要有深松基础:窄行密植栽培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要有深松或深翻基础,打破犁底层,使之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并于上年秋季整好地,起好垄,达到播种状态。
    合理增施肥量:窄行密植栽培要实现高产,必须适当加大施肥量,比常规垄作增加10~20%的肥量。在氮、磷肥充足的情况下要适当提高钾肥用量。化学除草要及时,一定要具有控制住杂草的技术:由于窄行密植栽培,不便于机械中耕管理,所以,对除草剂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必须有依据杂草群落变化的情况,而采取相应除草技术的能力。要掌握科学选用,安全、高效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2)窄行密植栽培的注意事项
    要合理密植。不能因为是“密植栽培”就片面追求“密”,而应该根据品种的特性来决定适宜密度。一般品种每公顷保苗宜在40~45万株,而垦丰16宜为35~40万株。所选的品种熟期在当地不宜过早,否则会浪费积温影响产量;在杂草多、预计化学除草效果不理想的地块,慎用此技术;在干旱地区或预计当年大豆在结荚鼓粒期干旱的年景,慎用此技术;适期喷施叶面肥;在土壤肥沃、或前期雨水充足的情况下,应于始花期采取化控措施。

  • 第16题:

    哪些前茬作物适宜种大豆,哪些前茬作物不适宜种大豆?


    正确答案:适宜种大豆的前茬作物:有玉米、春小麦、高粱、谷子、马铃薯以及经济作物中亚麻等。
    不适宜种大豆前茬作物:有荞麦、甜菜、向日葵等,因为荞麦和甜菜为前作,大豆产量较低;而向日葵为前作,大豆土传病害较重。

  • 第17题:

    三茬复种马铃薯的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精选种薯,培育壮苗:麦收前7~10天,将种薯出窖精选,剔除杂薯病薯,去芽,臵于室内摊平、晾晒,催芽。
    2、抢墒早播,合理密植:“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成熟后,要抢时收割,落雨后要抢墒早播。播种方式,用窄镢或小铲在旧膜中间开穴播种。播深5~8cm为宜。播后要踩实,使种薯和土壤密切接触。合理密植,干旱山区缺雨,宜稀不宜稠。一般每垄种2行,株距32~37cm,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
    3、施肥:麦收后暂时无雨,采用开穴灌肥,亩灌施人畜粪尿800~1000kg,施肥穴相距70~90cm,种穴与肥穴相距10~20cm。施肥与播种的先后,根据降雨的迟早而定。降雨早,先播种,降雨迟,先施肥,见雨即播。苗期乘雨追肥,亩施硝铵20~30kg,离苗10~20cm穴施。
    4、及时放苗中耕培土:出苗期要及时检查放苗,以免地膜烫伤幼苗,造成缺苗。现蕾前要及时中耕培土,以防结薯太浅,块茎风吹日晒变绿变涩,品质下降。培土用垄间土,要注意保护地膜,培后要整好膜并压实,保证发挥旧膜节水保墒的作用。
    5、适时收获:旧膜复种马铃薯,收得越迟,产量越高,淀粉含量越高。收获前后,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温度正常无寒流,可迟挖,寒流来要早挖,否则会因冻减产。一般在立冬前后收获比较合适。
    6、其它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技术相同,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晚疫病的防治。

  • 第18题:

    留膜免耕二茬小麦栽培技术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当地膜覆盖栽培的前茬作物收获后,留根留茬留膜不犁地,休闲晒垡期只除草(人工或药剂均可),待下季作物播期到时只播种。多茬种植形式有小麦→小麦→油菜或马铃薯。一般种2~3茬,操作简便。
    1、重施深施肥料为了实现一膜两用,两季增产,解决下茬作物缺肥的问题,前茬作物播前要深翻地、重施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5000㎏,尿素20㎏,二铵10㎏,为下茬作物的生长贮备肥源。
    2、护膜收获前茬作物时,要保护地膜,为求不破或少破,这样才能达到纳雨保墒的作用。地膜小麦收获后,膜面要浅覆土,以免烈日曝晒,加速地膜老化破损。
    3、及时清除杂草人工或化学除草均可。
    4、适期播种一般较新膜提前5~10天。
    5、其它管理措施与新膜小麦相同。

  • 第19题:

    全膜覆土穴播二茬油菜栽培技术选用良种、选用良种、合理密植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选用良种:选择抗寒、抗旱、抗病、丰产、适合我县地域种植的新品种陇油8号和陇油9号,种植时用5%甲拌磷颗粒剂2kg/亩拌种,以防地下害虫。
    2、适期播种:我县冬油菜适宜播种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20℃左右为宜,即在8月中下旬播种较好,播种时穴行错开小麦茬。
    3、合理密植:要获得油菜增产,必须要合理密植,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争取多结角、多结粒。用小麦穴播机进行机播,由于油菜籽粒小,难于控制下籽量,可采用炒熟的谷子与油菜籽按6:1混匀进行播种,调整下籽孔为每穴3~4粒,在120cm地膜上播种6行,播量为0.5㎏/亩,密度为2.6~2.8万穴/亩,穴距12cm。

  • 第20题:

    ()技术将两条常规的65厘米垄改为一条130厘米宽的大垄,垄上种2行玉米,行间覆膜。


    正确答案:大垄双行行间覆膜

  • 第21题:

    ()技术将两条常规的65厘米垄改为一条130厘米宽的大垄,垄上种2行玉米,行距35-45厘米。


    正确答案:大垄不等距双行栽培

  • 第22题:

    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 A、马铃薯套作玉米;
    • B、垄稻沟鱼;
    • C、玉米间大豆间蘑菇;
    • D、稻田生态养鸭。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在现在人类大量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三种起源于黄河流域。

    • A、小麦、大麦、大豆
    • B、小米、高粱、大豆
    • C、玉米、小米、高粱小麦西亚传入,玉米美洲传入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