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文心雕龙》”相关问题
  • 第1题:

    谈谈《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创作灵感的描述。


    正确答案: 神思的基本特征是无限性。文之思也,共神远矣。故寂然凝虚,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勰强调神思的无限性是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灵敏活跃状态。这首先是创作灵感产生的状态。
    而创作灵感产生的前提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要求培养酝酿文思首先应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因素而达到全神灌注的状态。刘勰认为,只有这样,作文时心神才能合乎要求地活跃起来,才会产生作为创作过程心理活动的神思。否则,心乱神驰,躁动不宁,想要作文又为诸多杂念琐事所牵扯,只会造成文思运行的滞涩乃至阻塞,以致于根本无法实际产生神思。虚静也就是神思发动和运行的关键要素。

  • 第2题: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刘勰(xié)

  • 第3题:

    《文心雕龙》作者是()


    正确答案:刘勰

  • 第4题:

    试述《文心雕龙•物色》所述心物交融。


    正确答案: (1)《文心雕龙•物色》是刘勰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论述。
    (2)他认为:在描景状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物交流,主客体融会。作家应该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借对自然景物形象生动的描绘以抒情言志。换个角度说,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应该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他既强调摹写自然离不开主观感情的渗透,又指出感情的抒发亦不可脱离的客观形貌。“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体现在创作构思过程中,是心与物的交流融会;表现在作品中,则是其所达到的“形神兼备”、“情貌无遗”的艺术境界。
    (4)强调不应忽视客观景物对人思想的感召作用,不能置客观物象于不顾而凭主观妄见另造自然。在创作过程中就“心物交融”是刘勰创作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 第5题:

    《文心雕龙》


    正确答案:《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作者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分上、下部,各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部分。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 第6题:

    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 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力图用儒家思想观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潮主流。
    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教》《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
    二.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