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章复唱。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重章复唱这一特征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成了《诗经》语言中的一些套语。套语不但是为了方便记忆,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诗经》中的套语不仅为记忆的手段,同时包含有主题的因素。它本身就是艺术内容的历史积淀。所以既有丰富的意蕴又容易为听众理解,这的确是中国早期诗歌的一个突出特色。
其次,重章复唱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重章复唱的过程中,由于套语本身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而不能有变化,那些中心词语的变换与锤炼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只能在那种重章复唱的章法中抓住中心词语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如《芣苢》一诗采用的是动词变化的形式,《召南•草虫》则采用的是两组形容词变化的形式。这里中心词语的变化虽然有动词、名词、形容词之分,但它们的重章复唱方式却完全相同,正是靠这种方式,造成动作描述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意境的烘托和由此带来的感情的加深,达到抒情描写的效果。
更多“《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这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日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 第2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
    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这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其次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 第3题:

    《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釲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 第4题: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正确答案: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 第5题:

    《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1)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2)《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不可考。

  • 第6题:

    以下哪一部作品不是清代研究《诗经》的著作()

    • A、《毛诗后笺》
    • B、《诗经原始》
    • C、《诗经通论》
    • D、《诗集传》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乐府民歌与《诗经》等作品相比,在艺术上有何发展?

    正确答案: 首先,乐府民歌和《诗经》中的民歌一样,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们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现实生活,而且多是发自社会最底层的声音,直接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爱憎。乐府民歌却题材广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跃动着时代的脉搏,是我国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品。
    其次,从诗歌体裁上说,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诗经》中已有某些叙事的成份的作品,象《国风》当中的《氓》、《谷风》、《七月》,《大雅》中的《生民》、《緜》等作品。但是,那些诗还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有的只作了某些客观的铺写,有的仍是通过作品的主人公的主观的倾诉来表达,还是抒情形式,因此只能说它们是抒情诗而带有叙事的成份。而在乐府民歌当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作品,出现人物对话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有的客观地写出一个生活片断,有的写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有比较完整和发展中的故事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等,都是艺术性很高的叙事作品。因此,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三,汉乐府民歌的形式是非常自由多样的,它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且逐渐趋向五言。乐府中的杂言,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一篇之中,句式有时变化很大,由一两个字到八九个字,乃至十个字的句子都有。除了杂言以外,汉乐府民歌中还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如《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五言诗虽比四言诗仅仅多了一个字,但它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既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又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五言诗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是由乐府民歌开其先河的,然后又扩大到整个文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
    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这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其次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正确答案: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诗经》与《楚辞》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特点?

    正确答案: (1)《诗经》以四言形式为主,句式比较整齐
    《楚辞》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样
    (2)《诗经》篇幅较短,风格朴实
    《楚辞》篇幅较长,风格绚丽
    (3)《诗经》语言通俗、质朴、清新、自然
    《楚辞》文采华茂,多用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正确答案: (1)其不同在于讽喻规谏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2)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


    正确答案: (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
    (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
    (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
    (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鸨羽》。
    (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分教训他们,如《抑》。
    (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
    (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女曰鸡鸣》。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黄鸟》。

  • 第14题:

    创作《诗经》讽喻怨刺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
    (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
    (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
    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

  • 第15题:

    《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也就是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大雅•假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两点。诗中第一段说周成王有美好的品德,能安抚百姓,使所有的人都能尽职。所以从天那里承受了福禄。第二段说他因受福禄而有众多的子孙。他又有肃穆的神态,堂皇的仪表,他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因为他从来不犯什么过错,一切都按先王的法度办事。第三段再一次申说他有严肃庄重的仪表,谈吐文雅有序。因而他没有任何私怨私恶,他率领着众多贤人治国,成为四方纲纪。第四段写朝中群臣对他充满了热爱,一个个尽职尽责;老百姓在他的荫庇下也都安居乐业。全诗并没有具体地写成王到底取得了哪些功业,而是一再地歌颂周成王的德行与仪容。不过,正是由此,诗人向我们暗示了成王所取得功业的伟大,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真挚的热爱。

  • 第16题: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


    正确答案:典礼;讽刺;娱乐

  • 第17题:

    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并称什么?


    正确答案:并称为风骚

  • 第18题:

    问答题
    《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有什么特征?这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诗经》作品在章法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章复唱。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重章复唱这一特征对《诗经》作品的语言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成了《诗经》语言中的一些套语。套语不但是为了方便记忆,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诗经》中的套语不仅为记忆的手段,同时包含有主题的因素。它本身就是艺术内容的历史积淀。所以既有丰富的意蕴又容易为听众理解,这的确是中国早期诗歌的一个突出特色。
    其次,重章复唱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重章复唱的过程中,由于套语本身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而不能有变化,那些中心词语的变换与锤炼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只能在那种重章复唱的章法中抓住中心词语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如《芣苢》一诗采用的是动词变化的形式,《召南•草虫》则采用的是两组形容词变化的形式。这里中心词语的变化虽然有动词、名词、形容词之分,但它们的重章复唱方式却完全相同,正是靠这种方式,造成动作描述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意境的烘托和由此带来的感情的加深,达到抒情描写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1)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2)《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不可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其不同在于讽喻规谏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2)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两首诗歌,教学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诗经》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A

    《诗经·卫风-木瓜》

    B

    《诗经·郑风·子衿》

    C

    《诗经·郑风·风雨》

    D

    《诗经·魏风·硕鼠》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诗经·卫风·木瓜》是写情人之间赠送信物以表达情意和求婚的诗歌。B项,《诗经·郑风·子衿》是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的诗歌。C项,《诗经·郑风·风雨》是写一位女子风雨之中怀念情人的诗歌。以上三首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D项,《诗经·魏风·硕鼠》是写农民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诗歌,不属于爱情诗。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

    正确答案: (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
    (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
    (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
    (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鸨羽》。
    (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分教训他们,如《抑》。
    (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
    (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女曰鸡鸣》。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黄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并称什么?

    正确答案: 并称为风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