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我国近代设计儿童“公养”、“公育”这一理想教育制度的是40年代后”相关问题
  • 第1题:

    儿童的“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

    A、学校教育

    B、公有

    C、公养

    D、公育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我国近代设计儿童“公养”、“公育”这一理想教育制度的是40年代后期。

    A

    B



  • 第4题:

    在康有为的()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大同书》

  • 第5题:

    简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其思想基础是康有为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建立大同世界,就要实行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家庭界限。
    (2)相应地,教育要实行儿童的“公养”、“公育”制度,即儿童教育完全由政府负责;人人由社会负责受教育,直到20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3)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二十年一贯制。这虽然至今都无法实现,但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反封建性,是进步的。

  • 第6题:

    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设计了“()”、“公教”或者“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公养

  • 第7题: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受教育。


    正确答案:蒙养院

  • 第8题:

    填空题
    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设计了“()”、“公教”或者“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 公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正确答案: 康有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正确答案: "公养"、"公教",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体现在《大同书》中。他在《大同书》中历数了人类的38种苦界,主张最终"去苦界至极乐",实现"大同世界"。而打破一切界限,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去家界"。如何去家界,没有了家庭,教育怎么办?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公养"、"公育"制度。
    他涉及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公养"、"公教"的理想制度。在《大同书》全面阐发了这个思想。他认为这是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儿童从胎教到20岁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负责,全社会的人都有权接受这一完整的教育,其中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或叫慈幼院)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的机构,属学龄前教育,为"公养阶段";6岁以后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20岁,为"公教"阶段,接受系统的学龄期的教育。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康有为的()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 《大同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受教育。

    正确答案: 蒙养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设计了儿童公养、公育的理想王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4题:

    “公养”、“公育”,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15题:

    试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正确答案: "公养"、"公教",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体现在《大同书》中。他在《大同书》中历数了人类的38种苦界,主张最终"去苦界至极乐",实现"大同世界"。而打破一切界限,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去家界"。如何去家界,没有了家庭,教育怎么办?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公养"、"公育"制度。
    他涉及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公养"、"公教"的理想制度。在《大同书》全面阐发了这个思想。他认为这是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儿童从胎教到20岁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负责,全社会的人都有权接受这一完整的教育,其中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或叫慈幼院)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的机构,属学龄前教育,为"公养阶段";6岁以后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20岁,为"公教"阶段,接受系统的学龄期的教育。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 第16题:

    原始社会对儿童实行的是()

    • A、公有私育
    • B、私有私育
    • C、公有公育
    • D、私有公育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蔡元培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正确答案:康有为

  • 第19题: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但对儿童不实行公养公育。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判断题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但对儿童不实行公养公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原始社会对儿童实行的是()
    A

    公有私育

    B

    私有私育

    C

    公有公育

    D

    私有公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其思想基础是康有为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建立大同世界,就要实行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家庭界限。
    (2)相应地,教育要实行儿童的“公养”、“公育”制度,即儿童教育完全由政府负责;人人由社会负责受教育,直到20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3)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二十年一贯制。这虽然至今都无法实现,但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反封建性,是进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我国近代设计儿童“公养”、“公育”这一理想教育制度的是40年代后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