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论的论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 ) 、( ) 、( )组成。


    答案:成就需要,期望水平,诱因价值,
    解析:

  • 第2题: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
    阿特金森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成就动机的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等问题的。他认为,动机是个体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人格特质。个体的成就动机都是由追求或希望成功与回避失败两种相反的动机组成。所以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行为趋向,只是程度上各有不同而已。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到底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取决于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趋向的合成。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行为趋向和成就动机看成仅仅由于内部因素激发而来,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是不完善的。不过这一理论对于解释与预测人们的成就行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对推动人们进行深入地研究,编制出各种新的测量工具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也具有启发意义。

  • 第3题: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的是下面哪个理论?()

    • A、期望理论
    • B、成人学习理念
    • C、归因理论
    • D、动机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4题:

    阿特金森认为,大败倾向高的人在选择不同的失败期望概率的任务时,更倾向回避PS为()的任务。

    • A、25%
    • B、75%
    • C、50%
    • D、100%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阿特金森认为动机强度是由()的乘积决定的。

    • A、动机水平
    • B、期望
    • C、诱因
    • D、需要
    • E、效价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正确答案:阿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种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是个体追求成功和由成功来带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倾向性是个体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个体的行为受此两种成就动机的影响,而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 第7题: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动机和()动机组成的。


    正确答案: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论的论点。

    正确答案: (1)求成的动机、成功的期望值、成功的诱因价价值三者数值越大,则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也越强。
    (2)成功的期望值和任务的难度大小密切关联,任务越难,成功概率就越小,任务越易,成功概率就越大。
    (3)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都相同时,求成动机越高者就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1)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2)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取得成功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正确答案: 阿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构成,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当避免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缩不前;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使人焦虑和痛苦。成就动机的强度(TA.等于追求成功的动机(Ts)与避免失败的动机(TF.的强度之差,即:Ta=Ts–Tf。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Ts=Ms×Ps×Is;Tf=Mf×Pf×If。Ta=(Ms-MF.[Ps(1-Ps)]。
    当Ms>Mf,Ps=0.5,Ta最大。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避免失败的力量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的力量最强,任务的吸引力也最大。
    当Ms当Ms=Mf,Ps=?,Ta=0.对于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人而言,任务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焦虑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期望和价值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A.正相关的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互补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期望值和价值之和为1。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当个体认为某种学习任务成功的概率高的时候,乐意投入这个学习任务中,并认为该任务有较高的价值。

  • 第12题:

    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论的论点。
    (1)求成的动机、成功的期望值、成功的诱因价价值三者数值越大,则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也越强。
    (2)成功的期望值和任务的难度大小密切关联,任务越难,成功概率就越小,任务越易,成功概率就越大。
    (3)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都相同时,求成动机越高者就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

  • 第13题:

    阿特金森认为,在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相等的情况下,无论期望概率大小,成就动机总为()

    • A、0
    • B、0.5
    • C、0.84
    • D、1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阿特金森认为,成功倾向高的人在选择不同的成功期望概率的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PS为()的任务。

    • A、25%
    • B、75%
    • C、50%
    • D、100%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阿特金森认为,无论是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其影响因素为()。

    • A、需求
    • B、动机
    • C、期望
    • D、诱因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阿特金森指出,成就动机由()的动机和()的动机组成。


    正确答案: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 第17题:

    多选题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在竞争时产生的心理倾向有(  )。。
    A

    期望成功动机

    B

    回避失败动机

    C

    唤醒水平动机

    D

    自然发展动机


    正确答案: B,A
    解析: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正确答案: (1)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2)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3)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现,____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

    正确答案: 避免失败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