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在用奇偶分半法计算信度时,分半的前提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同质性信度主要反映测验内部( )间的一致性。
    (A)两半测验 (B)题目与分测验
    (C)所有题目 (D)分测验与分测验


    答案:C
    解析:
    同质性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当各个测题的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不论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则测验是同质的;相反,即使所有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性很低或为负相关时,则测验为异质的。

  • 第2题:

    下面哪种不是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 )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异质法

    答案:D
    解析:
    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有:①再测法;②复本法;③分半法;④同质法。异质法不属于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因此,答案为D。

  • 第3题:

    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收集幼儿智力测验信度资料的最佳方法是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方差分析法

    答案:C
    解析:
    信度指的是反映测量中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因为造成测量的随机误差的方式或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即信度的估计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等。其中分半信度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分半信度通常是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副本的情况下使用,即收集幼儿智力测验信度资料的最佳方法是分半法。

  • 第4题:

    15名学生的语文测验成绩见下表,用分半法斯皮尔曼一布朗校正公式估计测验的信度。


    答案:
    解析:
    步骤一:用Excel中的CORREL求出两半试题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结果为0.86358。

    步骤二:利用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计算出信度。
    分析:该试卷的信度系数为0.93,大于0.90,所以从信度来看此试卷设计是合理的。
    (2)克伦巴赫α系数法。克伦巴赫α系数法,适用于主观性测试非选择题较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 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

  • 第5题:

    采用半试样进行净度分析时,应对每一份半试样的所有组分分别进行计算,百分率应计算到()小数。


    正确答案:两位

  • 第6题:

    以下不属于检验测量信度的方式的是()

    • A、再测法
    • B、复本法
    • C、分半法
    • D、抽样法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来计算()。

    • A、再测法
    • B、复本法
    • C、分半法
    • D、同质法
    • E、评分者法

    正确答案:E

  • 第8题:

    采用半试样进行净度分析时,应对每一份半试样的所有组分分别计算,百分率应计算到()小数。


    正确答案:两位

  • 第9题:

    判断题
    采用分半法往往会高估信度,因而需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进行校正。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检验测量信度的方式的是()
    A

    再测法

    B

    复本法

    C

    分半法

    D

    抽样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  )不能够适用于速度测验中的信度计算。
    A

    分半法

    B

    重测法

    C

    复本法

    D

    同质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在速度测验中,如果按时间将测验分为两半施测时,可用分半法计算信度。BC两项,如果用重测法和复本法,则可根据被试两次回答的题目数量的变化对速度的一致性作出估计。D项,同质性信度不适用于速度测验,因为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试过每个题目时,题目的变异数才是准确的,并且同质法只施测一次,无法对其速度的一致性作出估计。

  • 第12题:

    多选题
    台阶试验做完后,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
    A

    1分半钟至2分半钟

    B

    2分半钟至3分半钟

    C

    2分钟至2分半钟

    D

    3分钟至3分半钟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计算分半信度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单选

    A. 按项目编号的奇偶数将测验分为两半
    B. 按被试编号的奇偶数将测验分为两半
    C. 按项目编号从中间将测验分为前后两半.
    D. 按被试编号从中间将测验分为前后两半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 /信度
    分半信度: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项目编号的奇数、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受测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

  • 第14题:

    用来估计速度测验的信度的方法是()

    A.奇偶分半法
    B.等级相关法
    C.反应时法
    D.重测法

    答案:D
    解析:
    在估计速度测验的信度时,建议使用重测宿厦或决策一致性系数等方法,不使用分半信度或α系数。

  • 第15题:

    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此时计算该测验的信度应该使用

    A.多质多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重测法

    答案:C
    解析:
    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叫做分半信度。本题中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即只能使用分半法测量分半信度。

  • 第16题: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A再测法

    B比较法

    C 分半法

    D因果法

    E复本法

    F相关法


    A,C,E

  • 第17题:

    采用分半法往往会高估信度,因而需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进行校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台阶试验做完后,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

    • A、1分半钟至2分半钟
    • B、2分半钟至3分半钟
    • C、2分钟至2分半钟
    • D、3分钟至3分半钟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实施于某一被试群体,然后将测验分半,再比较每一半测验上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分半法的核心问题在于分半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 A、完全随机分半
    • B、采用奇偶分半法
    • C、采用难易程度分半法,难易题各组成一组
    • D、按不同内容模块分成奇偶两组再分别组成两个测验

    正确答案:A,B,D

  • 第20题:

    下列哪项不是量表信度的评价指标()

    • A、稳定系数
    • B、等值系数
    • C、分半系数
    • D、克伦巴赫系数
    • E、校标信度系数

    正确答案:E

  • 第21题:

    问答题
    在用奇偶分半法计算信度时,分半的前提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测题并非随机排列,而是按某种顺序(如难度)排列
    2.如果随机排列的题目,则必须是所有题目平等的(要么难度相等,要么性质一样);
    3.如果测验有多个分量表,应该在分量表内部排好顺序,再把各分量表分两半组合起来求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量表信度的评价指标()
    A

    稳定系数

    B

    等值系数

    C

    分半系数

    D

    克伦巴赫α系数

    E

    校标信度系数


    正确答案: E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常用评价量表的信度指标有:①重测信度又称稳定系数,是一组受评者在两次不同时间采用同一量表进行评定,对两次结果作相关性检验,以估计量表结果的稳定性;②等值系数,估计的是两个假定相等的复本测验之间的一致性,是两个平行测验分数的相关;③分半信度将一套量表的各项目按奇、偶数号分成两半,对其评定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④同质性信度是评估量表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量表内各项目分数相关越高,则量表项目就越同质,最常用的检验同质性信度方法为库德-理查逊公式,但K-R20公式只适用于二分法计分题量表,而对多重记分法量表则常用克伦巴赫α系数估计。另外,分半相关法也是估计同质性信度的一种方法。所以本题的A、B、C、D均是量表信度的评价指标。在效度检验中有实证效度,也称校标效度,是量表效度的评价的重要指标,没有校标信度系数这种说法。

  • 第23题:

    多选题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A

    再测法

    B

    比较法

    C

    分半法

    D

    因果法

    E

    复本法

    F

    相关法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