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要评述王韬的“商为国本”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


    正确答案: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重大影响,林语堂称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办报思想:
    (1)办报的意义:"办报立言"。
    (2)报纸的功能: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 第2题:

    试评述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和郑观应经济思想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1)他们都把学习西方,发展中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反对单纯“求强”,提出“先富后强”,认为“师夷”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应放在经济方面。
    (2)他们都把“商”尤其是对外贸易看做发展经济的中心和关键,宣扬“以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乃至“以商立国”,把“振兴商务”作为学习西方,按资本主义方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口号。
    (3)他们主要强调经济改革,对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政治和思想改革缺乏足够认识,宣扬“变器不变道”。对清政府压制民间资本,阻碍经济改革的弊政虽有批判,但对专制制度则持肯定、维护态度。

  • 第3题:

    简要评述郑观应的商战论。


    正确答案:郑观应对商战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商战的含义是“以商为战”,把发展以商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种重要的、对中国的兴衰存亡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商战论的实质是要求在坚持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做斗争中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商战论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较为突出、较有影响的经济思想。

  • 第4题:

    早期维新思想家具有鲜明的重商倾向,其中()以商立国的商战理论为代表,提倡以商立国。

    • A、王韬
    • B、郑观应
    • C、马建忠
    • D、薛福成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一场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一场将其部分政府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由于《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政论为主的报纸,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丞》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韬十分强调报刊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可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在当时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
    ①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先导作用;
    ②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③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 第6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7题:

    问答题
    试评述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和郑观应经济思想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 (1)他们都把学习西方,发展中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反对单纯“求强”,提出“先富后强”,认为“师夷”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应放在经济方面。
    (2)他们都把“商”尤其是对外贸易看做发展经济的中心和关键,宣扬“以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乃至“以商立国”,把“振兴商务”作为学习西方,按资本主义方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口号。
    (3)他们主要强调经济改革,对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政治和思想改革缺乏足够认识,宣扬“变器不变道”。对清政府压制民间资本,阻碍经济改革的弊政虽有批判,但对专制制度则持肯定、维护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商为国本”论。

    正确答案: 王韬提出了同以农为本的传统说法相对立的“商为国本”论。他所说的商,不完全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而是包括一切同市场相联系的生产、流通行业。不仅国内外贸易,一切新式工、矿、交通、服务行业,都可列入商的范畴。但是,王韬在商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商业、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他的“商为国本”,实际上是一种以对外贸易为中心和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近代重商观点的开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评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

    正确答案: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重大影响,林语堂称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办报思想:
    (1)办报的意义:"办报立言"。
    (2)报纸的功能: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洛克两种性质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正确答案: 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以认识论为主题,他明确宣布,他的哲学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理智,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系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他的认识论也就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又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论渊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商为国本”论师西法从何师起?


    正确答案:对此提出的最早答案是从商师起。
    维新派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富强而中国贫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一向以农为本,而西洋诸国则是以商为国本。
    这里所说的“商”,主要指“通商”即发展对外贸易。“商为国本”论不仅要求全面通商,把中国的一切生产品都尽可能作为商品纳入对外贸易轨道;还要求以商本代替农本,把中国由自给自足、对外部世界封闭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商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它已脱离传统经济思想的藩篱,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最早的表现形式。

  • 第14题:

    简要评述张之洞的利权分离论。


    正确答案:这是张之洞为当时已经显示出落后性的官督商办辩护的理论。利权分离是指官督商办企业中赢利的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掌握的关系问题。
    张之洞主张:企业的赢利可以按照股份分配给出资的商民,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必须由官方掌控。他认为,经营管理权对办新式企业是完全不必要的,商民没有经营管理权,照样可以投资办企业;而且单靠商民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无法解决办企业必需的一些基本必要条件,因此只能由官府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 第15题:

    评述韬奋言论活动及其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非党的进步政论家并起过重要作用的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报刊评论家邹韬奋和他的报刊言论。1926年,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并任主编。1935年11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8月返回上海改出《生活星期刊》。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为全面抗战呼号。1938年,任《全民抗战》主编。总之,邹韬奋先后主编过7个报刊,撰写了千余篇报刊评论。邹韬奋尤以“小言论”和“答读者”最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言论善于抓住全国人民最关心的新闻事件和迫
    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经过认真思考,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给予分析说理,文笔明显畅快,一气呵成。他的报刊评论注重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他认为报刊言论要做“人民的喉舌”,“言人之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由此他的言论在当时社会上,特别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 第16题:

    《救亡决论》一文的作者是(),他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

    • A、王韬
    • B、严复
    • C、马建中
    • D、冯桂芬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王韬


    正确答案: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 第18题:

    简要评述洛克两种性质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正确答案: 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以认识论为主题,他明确宣布,他的哲学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理智,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系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他的认识论也就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又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论渊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商为国本”论师西法从何师起?

    正确答案: 对此提出的最早答案是从商师起。
    维新派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富强而中国贫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一向以农为本,而西洋诸国则是以商为国本。
    这里所说的“商”,主要指“通商”即发展对外贸易。“商为国本”论不仅要求全面通商,把中国的一切生产品都尽可能作为商品纳入对外贸易轨道;还要求以商本代替农本,把中国由自给自足、对外部世界封闭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商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它已脱离传统经济思想的藩篱,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最早的表现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一场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一场将其部分政府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由于《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政论为主的报纸,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丞》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韬十分强调报刊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可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在当时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
    ①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先导作用;
    ②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③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救亡决论》一文的作者是(),他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
    A

    王韬

    B

    严复

    C

    马建中

    D

    冯桂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张之洞的利权分离论。

    正确答案: 这是张之洞为当时已经显示出落后性的官督商办辩护的理论。利权分离是指官督商办企业中赢利的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掌握的关系问题。
    张之洞主张:企业的赢利可以按照股份分配给出资的商民,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必须由官方掌控。他认为,经营管理权对办新式企业是完全不必要的,商民没有经营管理权,照样可以投资办企业;而且单靠商民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无法解决办企业必需的一些基本必要条件,因此只能由官府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正确答案: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同年3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在狱中8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1937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