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新中国成立初,关于新闻业务的建设是怎样展开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


    正确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 第2题: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正确答案:官厅水库

  • 第3题:

    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


    正确答案: 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第二年,第二轮市场经济大潮加速了社会世俗化转型,日益边缘化的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1980年代新启蒙运动中的乐观和自信,陷入困惑与矛盾之中。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学者王晓明、陈思和、张汝伦、朱学勤等人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讨论从1993年夏天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第6期刊出的一篇对话开始,“对话”认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处在严重的危机当中,其本质“暴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危机”;要用人文精神克服文艺日益庸俗化的倾向。
    1994年初,《读书》杂志上陆续登载了6篇对话,《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也开辟了相关专栏,讨论很快成为一个“媒体事件”,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1996年,上海和北京两地同时出版两本《人文精神讨论文选》。在全民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浪潮中,那场显得不合时宜的大讨论,并没有取得多么深刻的学术成果,但它提示的精神生态和人文关怀问题,在讨论结束后反而越来越显出了价值。

  • 第4题: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三个时期?


    正确答案: 经营管理的初创与启动时期;萎缩和停滞时期;恢复和振兴时期。

  • 第5题: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总的情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事业被消灭;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带来被取缔或受到限制;资产阶级的新闻带来得到改造;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大发展,终于在我国占居统治地位。
    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中共中央为此发出了一系列文件,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都作了明确规定。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具体政策是:对于国民党各级反动政府、各反动党派和反动军队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和资财,不准它们再用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外国人在中国举办的新闻事业区别对待: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通讯社予处分,与中国人民友好者准予继续自由出版。前者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和《大美晚报》,皆因多次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处分而自动停刊;后者如鲍威尔主持的《密勒氏评论报》,一直出版到1953年,因揭露美帝国国政府禁予以保护。
    对经营的报刊区别对待,长期等进步立场的报刊予以保护。采取立场的报刊不保护也不禁止,依法登记后可以继续出版;受国民党控制的反动报刊则加以取缔;公开宣布“起义”的报刊加以改造,使它们变成人民的报纸。例如当时被国民党控制的《申报》和《新闻报》就被接管,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后被改组成为人民的报纸继续出版。
    由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使旧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根本的改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闻事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来自各解放区和原国统区的新闻工作者大会师,实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第6题: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哪几个时期()

    • A、鸦片战争前
    • B、新中国成立前
    • C、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
    • D、改革开放初至今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新中国成立前10年,我国民族工业呈现何种状况?试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10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前10年状况、原因:
    ⑴状况:民族工业处于严重萎缩状态,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基本上破产、停滞;
    ⑵原因:
    ①列强的长期掠夺,尤其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经济掠夺和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的涌入,使民族工业根本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使大批企业破产;
    ③长期的战乱、动荡;
    后10年的发展:
    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⑵新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⑶先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
    ⑷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说明了:
    ⑴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⑵20年间工业的衰败与繁荣,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 第8题: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正确答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第9题:

    问答题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正确答案: 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新中国海军成立时舰艇是怎样命名的?

    正确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诞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现有的舰艇如何命名?此时有人提议用领袖和将军的人名。消息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他笑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我们人民海军刚刚组建,现有的战舰是我们海上的根据地,是星星之火。
    这几句话实际上是一种启示,这样,原国民党海防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被命名为“南昌”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南昌”号的寓意是很明显的了。在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举行了舰艇命名典礼,一艘艘银灰色的舰艇都展示了他崭新的舰容和舰名—“井冈山”、“延安”、“遵义”、“古田”、“兴国”、“瑞金”、“大别山”等。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批命名的舰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总的情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事业被消灭;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带来被取缔或受到限制;资产阶级的新闻带来得到改造;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大发展,终于在我国占居统治地位。
    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中共中央为此发出了一系列文件,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都作了明确规定。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具体政策是:对于国民党各级反动政府、各反动党派和反动军队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和资财,不准它们再用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外国人在中国举办的新闻事业区别对待: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通讯社予处分,与中国人民友好者准予继续自由出版。前者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和《大美晚报》,皆因多次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处分而自动停刊;后者如鲍威尔主持的《密勒氏评论报》,一直出版到1953年,因揭露美帝国国政府禁予以保护。
    对经营的报刊区别对待,长期等进步立场的报刊予以保护。采取立场的报刊不保护也不禁止,依法登记后可以继续出版;受国民党控制的反动报刊则加以取缔;公开宣布“起义”的报刊加以改造,使它们变成人民的报纸。例如当时被国民党控制的《申报》和《新闻报》就被接管,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后被改组成为人民的报纸继续出版。
    由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使旧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根本的改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闻事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来自各解放区和原国统区的新闻工作者大会师,实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这一时期经济宣传报道始终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
    1)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2)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全貌。
    3)让人民群众充当宣传报道的主角,突出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中国海军成立时舰艇是怎样命名的?


    正确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诞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现有的舰艇如何命名?此时有人提议用领袖和将军的人名。消息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他笑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我们人民海军刚刚组建,现有的战舰是我们海上的根据地,是星星之火。
    这几句话实际上是一种启示,这样,原国民党海防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被命名为“南昌”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南昌”号的寓意是很明显的了。在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举行了舰艇命名典礼,一艘艘银灰色的舰艇都展示了他崭新的舰容和舰名—“井冈山”、“延安”、“遵义”、“古田”、“兴国”、“瑞金”、“大别山”等。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批命名的舰艇。

  • 第14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的发展状况怎样?


    正确答案:为解决旧社会遗留的失业问题,国家大力提倡互助互济,全国总工会发起救济失业工人捐款活动,并发布《互助储金会条例》,推动各地基层工会建立“互助储金会”,入会者缴存储金,给有困难的职工以应付急需的借贷。

  • 第15题: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在新闻部署召开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就提出了()的方针。


    正确答案:报纸企业化经营

  • 第16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这一时期经济宣传报道始终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
    1)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2)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全貌。
    3)让人民群众充当宣传报道的主角,突出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三化建设是()。


    正确答案: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 第18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


    正确答案:(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括: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 第19题:

    新中国成立初,关于新闻业务的建设是怎样展开的?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新闻建设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变化。新闻界推出了不少有利的建设性措施,从最基本的纯洁语言文字到注重语法修辞。此后,还开展了练笔运动,接着,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行汉语规范化。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业务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的需求。

  • 第20题: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条例是()。

    • A、《记者行为准则》
    • B、《记者守则》
    • C、《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D、《记者职业规范》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多选题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哪几个时期()
    A

    鸦片战争前

    B

    新中国成立前

    C

    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

    D

    改革开放初至今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三化建设是()。

    正确答案: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三个时期?

    正确答案: 经营管理的初创与启动时期;萎缩和停滞时期;恢复和振兴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初,关于新闻业务的建设是怎样展开的?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新闻建设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变化。新闻界推出了不少有利的建设性措施,从最基本的纯洁语言文字到注重语法修辞。此后,还开展了练笔运动,接着,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行汉语规范化。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业务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的需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