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
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更多“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春节的“团拜”盛行于()

    • A、明朝
    • B、唐朝
    • C、清朝
    • D、宋朝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在宋朝的文学体裁中,以章回小说最为盛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它早期的宣传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创刊背景:a、孙中山的伦敦蒙难。让孙中山感到,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效果这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B、要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C、革命的需要,唤起民众的需要。
    (2)创刊意义:a、为宣传民主革命做了大量工作,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b、不仅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宣传舆论阵地、活动据点,而且为他们同保皇派的斗争提供了平台;c、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战场;d、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早期宣传内容:
    a、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b、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c、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侵略的行动;
    d、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和沙俄侵华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e、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见名词解释部分)
    2、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 第4题:

    元宵节中有一个重要的节目“踩高跷”,它盛行于是()

    • A、元朝
    • B、唐宋朝
    • C、明清朝
    • D、先秦

    正确答案:B

  • 第5题:

    著名的手抄小报“威尼斯小报”盛行于()

    • A、15世纪
    • B、16世纪
    • C、17世纪
    • D、18世纪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
    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 第7题:

    中秋节盛行于()

    • A、隋唐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清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 B、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 C、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
    • D、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
    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C

    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

    D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著名的手抄小报“威尼斯小报”盛行于()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外部环境:宋代内忧外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的产物;
    (2)内在因素:朝报的商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民间的典卖风气,盛行于宋朝。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1562年威尼斯政府发行的小报叫()


    正确答案:手抄新闻

  • 第15题:

    细胞学说是何人何时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
    主要内容:动植物均有细胞构成。
    意义:被恩格斯称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第16题:

    斗茶盛行于()。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外部环境:宋代内忧外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的产物;
    (2)内在因素:朝报的商品化。

  • 第18题:

    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什么?它的出版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I、第一份报刊: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该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创办,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初名《万国公报》,双日刊。每期刊载内容论说没有其他内容,主要是公车上书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把它作为维新思想宣传和联络的工具,加快了维新力量的强大。
    1895年,京师强学会成立之后,于12月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刊物。
    《中外纪闻》仍为双日刊,仍由梁启超、梁大燮任主笔。除了刊登论说之外,该刊还刊登中外新闻和报摘,还有上谕。
    II、意义:
    《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以及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识议一变”。

  • 第19题:

    理论“模式化”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理论“模式化”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是:其一,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方法很适用传播学领域。因为,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中,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其二,研究者们生逢其时--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结果,使社会科学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示,这才有可能将“模式”这类原属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顺利地“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

  • 第20题:

    廷杖盛行于()。

    • A、宋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它早期的宣传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创刊背景:a、孙中山的伦敦蒙难。让孙中山感到,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效果这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B、要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C、革命的需要,唤起民众的需要。
    (2)创刊意义:a、为宣传民主革命做了大量工作,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b、不仅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宣传舆论阵地、活动据点,而且为他们同保皇派的斗争提供了平台;c、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战场;d、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早期宣传内容:
    a、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b、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c、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侵略的行动;
    d、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和沙俄侵华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e、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见名词解释部分)
    2、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元宵节中有一个重要的节目“踩高跷”,它盛行于是()
    A

    元朝

    B

    唐宋朝

    C

    明清朝

    D

    先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什么?它的出版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I、第一份报刊: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该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创办,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初名《万国公报》,双日刊。每期刊载内容论说没有其他内容,主要是公车上书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把它作为维新思想宣传和联络的工具,加快了维新力量的强大。
    1895年,京师强学会成立之后,于12月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刊物。
    《中外纪闻》仍为双日刊,仍由梁启超、梁大燮任主笔。除了刊登论说之外,该刊还刊登中外新闻和报摘,还有上谕。
    II、意义:
    《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以及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识议一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廷杖盛行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