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他任教授,后任系主任。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来改名《新闻学》)于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当时,毛泽东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探求革命真理,他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好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刊》、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 第2题:

    简述教育技术的含义和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基础。
    (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4)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5)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6)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7)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 第3题: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自由。
    (4)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处在发展过程的自由,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 第4题:

    二三十年代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状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年低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创办了一批大学新闻系科,出版了一批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继1918年北京大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会之后,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办起了新闻系科。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了新闻系,这是我国大学设立的第一个新闻系。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新闻科。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新闻系。1924年北京民国大学、政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分别设立了报学系新闻系。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均设立了新闻系。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新闻科(3年后正式成立新闻系)。此外,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都开设了新闻课程。大学新闻系一时成了热门的科系。
    这个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是:1.授课的基本内容仅限于报学,而未涉及其它的新闻学门类;2.教材大都受欧美新闻学观点的影响;3.教员大都由有实践经验的著名记者和编辑担任,因而新闻教育事业的同时,新闻学术团体的新闻学刊物也获得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国民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学生组织的上海报学会(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组织的复旦大学新闻学会,出版过《新闻世界》季刊和《明日的新闻》半朋刊;著名报人黄天鹏等人组织的北京新闻学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学会(1927年),前者出版过《新闻学刊》(1929年1月改名《报学杂志》),后者出版过《纽斯》周刊。1931年10月,党领导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曾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新闻学,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1938年,范长江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出版了《新闻记者》期刊。
    随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团体的发展,许多著名报人纷纷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新闻学专著。除第40题中介绍过的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外,这个时期出版的比较著名的新闻学著作还有: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黄天鹏的《新闻与新闻记者》、《新闻文学概论》、《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概要》,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伍超的《新闻学大纲》,梁士沌的《新闻学概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杜超彬的《新闻政策》,周孝庵的《如何编辑新闻》,蒋裕泉的《实用广告学》,伍应衡的《中国报纸研究》,胡道静的《上海的日报》、《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谢六逸的《新闻教育之重要及其设施》,张继英的《大学新闻系之组织》等。,这批著作,涉及新闻学研究的名个领域,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完整形成作出了贡献。

  • 第5题: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

    • A、中国广告教育杜
    • B、北京广告研究会
    • C、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 D、中国广告研究会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情况的看法。


    正确答案:1979年我国恢复新闻学研究以来,新闻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982年甘惜分教授出版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以来,现在已出版了40部以上的新闻理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虽然多少给人一些大同小异的感觉,但是应当承认,研究整体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取得了的进展。特别是近年出版的新闻理论著作和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较早期有明显的改进。从研究话题的选择和研究深度看,这几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我国新闻理论的研究面临着新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社会心态总体趋于平稳,人们又逐渐看重新闻学术研究了。于是最近的几年,新闻理论研究开始呈现较为踏实的学术化研究的趋向,我认为在本世纪初新闻理论研究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新闻理论研究框架的布局,应吸纳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较新研究成果,运用来扩大对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认识,不能局限于凭着生活经验,在形式逻辑推理下,翻来覆去地叙说几个简单概念。
    二、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理论要成为新闻理论的重要内容,不能仅以传统的报学理论为主,附带提及广播电视。我们原来的新闻理论,是以报纸工作为对象的研究。后来逐渐加入一些关于广播电视的章节,但是主要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新型的网络传播在综合性新闻理论著作和教材中尚没有提上日程。现在已经很明显,广播和电视,特别是电视传播新闻的手段,比报纸的力度要大而普及,网络传播呈现的更是不同的传播情境。传播技术的不同,带来理论论述的变化。
    三、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经过多年研究的积累,现在应当,也可以转入各自深入研究的阶段。
    四、最近几年内应当全面了解和研究一下西方新闻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规范。有一点需要强调,一般的新闻工作经验总结是要经常做的,但不是新闻理论研究,不必硬往学术上靠;围绕党对新闻工作的指示写的学习体会文章,是必要的宣传,但不能把这样的文章归到学术研究中。

  • 第7题:

    简述新闻的教育史


    正确答案: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办新闻学院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系
    1924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
    1929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
    1949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
    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 第8题:

    简述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正确答案: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①权威性;②典型性;③紧迫性;④重视社会效果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及其历史必然性。

    正确答案: (一)西方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17世纪初的德国,以新闻媒介的产生为主要标志。
    (二)历史必然性:大约在1459年左右,德国工匠古登堡成功地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术,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刷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该技术的产生使得手抄小报时代的结束,人类传播进入第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时代,可以大量印刷复制。不定期出版的手抄小报和新闻书逐渐被定期出版的印刷报纸取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有何发展?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约有12所大学办起了新闻学系。新闻学研究进一步开展,据统计1922年1927年出版新闻学著作10多种,较有影响的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戈共振的《中国报学史》也是在这一时期写作出版的,它全面系统地记叙了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A

    申报

    B

    上海新报

    C

    新闻报

    D

    新青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教育技术的含义和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基础。
    (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4)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5)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6)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7)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人凋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
    (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
    (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 第14题:

    简述新闻学研究的对象。


    正确答案: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 第15题:

    请简述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及其历史必然性。


    正确答案: (一)西方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17世纪初的德国,以新闻媒介的产生为主要标志。
    (二)历史必然性:大约在1459年左右,德国工匠古登堡成功地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术,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刷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该技术的产生使得手抄小报时代的结束,人类传播进入第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时代,可以大量印刷复制。不定期出版的手抄小报和新闻书逐渐被定期出版的印刷报纸取代。

  • 第16题:

    我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 A、申报
    • B、上海新报
    • C、新闻报
    • D、新青年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述新闻教育。


    正确答案: 1929年秋,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组组建为新闻系;1929年9月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恢复;1928年秋,中国新闻学院在广州设立,是我国最早的新闻专科学校;1928年12月,上海民治新闻学院创办,是我国历史最长的民办新闻职业学校;申报函授学校。

  • 第18题: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有何发展?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约有12所大学办起了新闻学系。新闻学研究进一步开展,据统计1922年1927年出版新闻学著作10多种,较有影响的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戈共振的《中国报学史》也是在这一时期写作出版的,它全面系统地记叙了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 第19题: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研究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
    A

    中国广告教育杜

    B

    北京广告研究会

    C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D

    中国广告研究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的意义?

    正确答案: (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人凋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
    (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
    (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二三十年代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状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年低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创办了一批大学新闻系科,出版了一批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继1918年北京大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会之后,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办起了新闻系科。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了新闻系,这是我国大学设立的第一个新闻系。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新闻科。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新闻系。1924年北京民国大学、政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分别设立了报学系新闻系。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均设立了新闻系。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新闻科(3年后正式成立新闻系)。此外,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都开设了新闻课程。大学新闻系一时成了热门的科系。
    这个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是:1.授课的基本内容仅限于报学,而未涉及其它的新闻学门类;2.教材大都受欧美新闻学观点的影响;3.教员大都由有实践经验的著名记者和编辑担任,因而新闻教育事业的同时,新闻学术团体的新闻学刊物也获得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国民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学生组织的上海报学会(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组织的复旦大学新闻学会,出版过《新闻世界》季刊和《明日的新闻》半朋刊;著名报人黄天鹏等人组织的北京新闻学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学会(1927年),前者出版过《新闻学刊》(1929年1月改名《报学杂志》),后者出版过《纽斯》周刊。1931年10月,党领导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曾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新闻学,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1938年,范长江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出版了《新闻记者》期刊。
    随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团体的发展,许多著名报人纷纷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新闻学专著。除第40题中介绍过的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外,这个时期出版的比较著名的新闻学著作还有: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黄天鹏的《新闻与新闻记者》、《新闻文学概论》、《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概要》,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伍超的《新闻学大纲》,梁士沌的《新闻学概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杜超彬的《新闻政策》,周孝庵的《如何编辑新闻》,蒋裕泉的《实用广告学》,伍应衡的《中国报纸研究》,胡道静的《上海的日报》、《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谢六逸的《新闻教育之重要及其设施》,张继英的《大学新闻系之组织》等。,这批著作,涉及新闻学研究的名个领域,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完整形成作出了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情况的看法。

    正确答案: 1979年我国恢复新闻学研究以来,新闻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982年甘惜分教授出版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以来,现在已出版了40部以上的新闻理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虽然多少给人一些大同小异的感觉,但是应当承认,研究整体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取得了的进展。特别是近年出版的新闻理论著作和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较早期有明显的改进。从研究话题的选择和研究深度看,这几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我国新闻理论的研究面临着新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社会心态总体趋于平稳,人们又逐渐看重新闻学术研究了。于是最近的几年,新闻理论研究开始呈现较为踏实的学术化研究的趋向,我认为在本世纪初新闻理论研究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新闻理论研究框架的布局,应吸纳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较新研究成果,运用来扩大对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认识,不能局限于凭着生活经验,在形式逻辑推理下,翻来覆去地叙说几个简单概念。
    二、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理论要成为新闻理论的重要内容,不能仅以传统的报学理论为主,附带提及广播电视。我们原来的新闻理论,是以报纸工作为对象的研究。后来逐渐加入一些关于广播电视的章节,但是主要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新型的网络传播在综合性新闻理论著作和教材中尚没有提上日程。现在已经很明显,广播和电视,特别是电视传播新闻的手段,比报纸的力度要大而普及,网络传播呈现的更是不同的传播情境。传播技术的不同,带来理论论述的变化。
    三、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经过多年研究的积累,现在应当,也可以转入各自深入研究的阶段。
    四、最近几年内应当全面了解和研究一下西方新闻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规范。有一点需要强调,一般的新闻工作经验总结是要经常做的,但不是新闻理论研究,不必硬往学术上靠;围绕党对新闻工作的指示写的学习体会文章,是必要的宣传,但不能把这样的文章归到学术研究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正确答案: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他任教授,后任系主任。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来改名《新闻学》)于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当时,毛泽东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探求革命真理,他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好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刊》、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