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相关问题
  • 第1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位。


    正确答案:

  • 第2题: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新闻法》是否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为什么?


    正确答案: 8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新闻法》,曾经起草过多种供立法部门参考的《新闻法》草稿。但立法机关非常谨慎,随经过多次讨论,但是目前尚未定稿。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新闻出版事业2000-2010年发展规划》,建立《新闻法》、《出版法》和《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预计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尽管《新闻法》经历二十多年的曲折尚未面世,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然影响新闻传播活动,使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制建设逐步发展。新闻事业的管理最终应该走上法制化轨道。
    “新闻立法是现代法治观念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媒介,对政府的违法失职行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社会上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公开的曝光,既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又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置政府于阳光之下,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障。新闻立法是完善新闻监督的基础。新闻立法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保障新闻自由,它还有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与其保障新闻自由的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新闻活动对社会无害,新闻自由才有价值。即使是极端崇尚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也非常强调自由与责任的相伴性。从我国的新闻工作实践来看,
    一方面,记者和人民群众利用新闻手段发表意见、开展批评的权利很多时候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新闻侵权现象也大量发生。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都是现实对法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立法必须提速。新闻立法是新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进政治文明意义重大。新闻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对社会既定利益关系的调整,其难度不言而喻。对待新闻立法,我们也应该像对待其他部门立法一样,抱着慎重、积极而宽容的态度。不能奢望有了一部新闻法,新闻自由就有了彻底的保障。新闻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总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密切联系着的,以保障新闻自由为宗旨的新闻立法也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条件下,新闻在法治之下比在人治之下总有较多的自由。”

  • 第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正确答案: (1)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2)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4)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5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
    (5)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2012年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6)2013年国际贸易额首次跃居第一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跃居第一位;
    (7)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构建世界上最大社会保障网络。

  • 第4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投资发展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①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
    ②境外投资企业分布多集中港澳工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近年来地域分布出现多元化趋势;
    ③投资领域重点一般相结合;
    ④投资方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合资全作形式为主;
    ⑤对国内总公司依赖较重,自我开拓能力和横向联系能力不强。

  • 第5题: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首先是入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其次,国内旅游方兴未艾;第三、出境旅游稳步发展。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20多年来,我国旅游生产力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旅游配套程度明显改善。
    首先,接待服务设施方面增速较快;
    其次,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综合功能全面发展,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围绕上述要点展开)

  • 第6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公共政策的发展的特征。


    正确答案:1.在政策的制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把政策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先后实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政策创新、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创新以及用人政策、工资政策、住房政、医疗政策等引起社会巨大变化的政策创新,推动了城乡公共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不搞政治运动,严格按照政策主体定位的要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政策决策咨询系统,使政策执行逐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3.在政策的评估上,强调政策的实效性,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在政策的终结上,强调政策适用性、人民性、大局性,凡是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离基本国情的政策,凡是违背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不得社会公正公平的政策,凡是不顾大局、甚至破坏大局的政策都将被终结。

  • 第7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一)1980—1986年:广播改革初始阶段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二)80年代中期—90年代:广播整体改革阶段“珠江模式”:直播为主、大时段板块节目、主持人个性化播音、开通热线电话
    (三)新世纪以来:广播立体化发展阶段
    1、音乐之声(2002年12月1日)
    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类型频率
    2、中国之声
    板块+轮盘
    事件直播+权威资讯+权威解读

  • 第8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正确答案: (1)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2)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4)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5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
    (5)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2012年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6)2013年国际贸易额首次跃居第一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跃居第一位;
    (7)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构建世界上最大社会保障网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一)1980—1986年:广播改革初始阶段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二)80年代中期—90年代:广播整体改革阶段“珠江模式”:直播为主、大时段板块节目、主持人个性化播音、开通热线电话
    (三)新世纪以来:广播立体化发展阶段
    1、音乐之声(2002年12月1日)
    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类型频率
    2、中国之声
    板块+轮盘
    事件直播+权威资讯+权威解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沿革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沿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90年代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21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实行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历史性作用。
    (2)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开创了由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各类经济区所形成的东部、中部、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局面。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办园模式的改革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2)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幼儿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幼儿教育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转变。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儿童看作被动的学习者,纵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它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看作有积极主动学习愿望的人,幼儿是能够在一定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的。其次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以往,教师的角色更偏向于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全程参与和包办幼儿学习的全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3)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受国外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和百家齐放的趋势。(4)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公共政策的发展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在政策的制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把政策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先后实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政策创新、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创新以及用人政策、工资政策、住房政、医疗政策等引起社会巨大变化的政策创新,推动了城乡公共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不搞政治运动,严格按照政策主体定位的要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政策决策咨询系统,使政策执行逐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3.在政策的评估上,强调政策的实效性,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在政策的终结上,强调政策适用性、人民性、大局性,凡是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离基本国情的政策,凡是违背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不得社会公正公平的政策,凡是不顾大局、甚至破坏大局的政策都将被终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事业的三次改革。


    正确答案: (1)珠江模式:
    1986年12月15日,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提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办台方针。珠江台还实行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板块节目”(大时段)为肌体,主持人直播,并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听众参与(“热线电话”)、进行双向交流的传播模式,人们称这种节目形式为“珠江模式”。
    ①广播内容专门化
    ②节目设置板块化;
    ③栏目主持人固定化;
    ④栏目播出直播化;
    ⑤开通热线,鼓励听众参与。
    (2)东广模式:
    1992年,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为标志的“东广模式”,是广播第二次裂变的标志。
    ①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
    ②“不画地为牢”,而是“请各方代表人物进直播室,将各方面新闻媒介的最新消息尽快的提供给听众”;
    ③努力开发节目资源和频率潜力,实现24小时直播。
    (3)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建设为广播第三次改革的标志
    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

  • 第14题:

    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 1940年3月,周恩来历尽艰辛从莫斯科带回一部由共产国际援助的广播发射机。中共中央立即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并着手进行筹建电台的工作。同年12月30日,呼号为“XNCR”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当时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用破旧汽车头改制成发动机;用烧木炭的办法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用几根长木杆子接起来充当发射天线;机房、编辑部设在半山腰的窑洞里,所以被子称为“窑洞广播电台”。电台设立后,由于敌机的轰炸,特务的破坏,加上设备的残缺,播音总是断断续续。到1942年底终因广播发射机使用的大型电子管失效而不得不停播。
    1945年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到1947年3月,电台一直高在延安,对外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内则是新华社编辑科的一个口语广播组。组长是杨述,编辑有韦君宜、张纪明,播音员有李慕琳、孟舒、钱家楣、王恂等。1946年6月,口语广播组扩大必为语言广播部,部主任是温济泽。由于设备得到改善,逐步走向正轨。南京、上海、重庆甚至南亚一些国家都可以收听到它的播音。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蒋军的进攻下撤出延安,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偏僻村子里继续播音,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4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在太行山建立广播电台,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1948年5月,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报道前线传来的捷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电台撰写过不少广播稿。
    1949年3月25日,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进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化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0月1日下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全国已有40多家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联播。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史上第一次举行的全国电台联播节目。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此同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宣告成立,局长先后由李强、梅益等担任。从此,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第15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其体现在:() ①我国首次和平利用原子能 ②我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 ③我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 ④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什么是“珠江模式”,以之为例,说明我国广播事业的变化发展,近年广播事业发展有哪些新动向。


    正确答案: I、简述“珠江模式”及其影响
    1984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广州地区公开招聘节目监制人、主持人、编辑等人员。12月15日,广播电台开播,这标志着广播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该台每天逢整点播出信息,逢半点播出新闻,各19次,平均每天播发科技和经济信息110条。珠江经济电台全部节目都设主持人,以两三个小时为一节,播出综合性内容,即所谓大板块节目,大部分为直播,使听众能够更多的参与节目。听众普遍认为经济台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节目具有时代感。以上的这套做法被称为——“珠江模式”。“珠江模式”的精髓在于其将听众作为主人平等地进行交流,彻底改变了从前的说教、单向的传播模式,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双向的传播模式。导致了整个广播宣传方式的变化,开拓了广播的社会功能,丰富了广播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从而被广播电视界广泛采用。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广东、上海、辽宁、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经济台,它们多由原来的人民广播电台派生而来,打破了原有的广播电台“一省一台”或“一市一台”的状况,过去的覆盖面基本上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经济台多以覆盖经济区为目标,如:珠江台覆盖珠江三角洲,天津经济台覆盖华北经济区等。
    II、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动向:
    89年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当时成为新闻播出次数最多的广播电台,每半小时播出一次新闻;广州人民广播电台于91年开播,它是中国第一家24小时播音的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92年开播英语台,93年首推全国专业性市场经济台。广播节目的多元化和细分化使各台都加强了对象化节目的分量。近年来,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发达地区,都形成了多台竞争机制或总台下的系列台竞争机制,给广播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广播技术也进行了革新。珠江台率先推出调频立体声广播,96年又在亚洲首先实现了数字音频广播。
    广播的变化与趋势:
    ①广播的生存时间发生了变化,广播的黄金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发生了变化。早上是高峰期。
    ②广播的生存空间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③中国传统的广播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越来越多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播模式接近。

  • 第17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正确答案: ⑴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年~80年代中期)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⑵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1997年)在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义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⑶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轨道的时期。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并行的三大市场。

  • 第18题: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就是财政支出规模。各国有所不同,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变化,这一比重也有所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具有必然性。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政府扮演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在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比重较小,同时许多生活必需用品由政府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甚至更新政策改造投资均由国家拨付。在这种体制下,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必然高。改革后,为了调动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应地,削减或取消了许多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下滑。
    (2)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速度过快,下降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 第19题: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学者首次从德语和俄语著作全面直接地探知和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闻文献,一大批研究性论著相继问世,使我国新闻界见到了马列新闻学说的真经。
    (2)打幵国门,引进了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传播学的引进、交流和研究,大大拓宽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眼界和思路,为丰富和更新我国的新闻观念起了积极作用。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体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新闻理论基础》面世,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第一次进行系统化的表述。随着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范畴体系逐渐趋向成熟。其中最具创新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舆论及其引导艺术的理论。
    (4)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新闻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全国已有60所高校设有新闻院系和专业,形成了具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在职培训等多层次的新闻教育体系。全国现有新闻学教师2000余人,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部门以及大型媒体都设有新闻研究机构,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新闻学术队伍已经形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

    正确答案: 回归新闻本位,更重视遵循新闻自身的规律,转变固有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概念,多元化的功能得到认可“舆论工具”而非仅仅“宣传工具”。
    冲破“两个凡是”宣传的束缚,在对《苦恋》事件的处理上也张合适度;展开对新闻属性的大讨论,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成为改革的方向;舆论监督的功能得到恢复,一系列以“渤海二号”为始的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陆续展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推进读者互动讨论,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革;媒体有更大的自主性,开始自办发行,一系列经济型报刊异军突起,周末班大战与扩版热;对新闻传媒管理上,基本*系统化和完善化,进入专业化归口管理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投资发展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①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
    ②境外投资企业分布多集中港澳工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近年来地域分布出现多元化趋势;
    ③投资领域重点一般相结合;
    ④投资方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合资全作形式为主;
    ⑤对国内总公司依赖较重,自我开拓能力和横向联系能力不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新闻法》是否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为什么?

    正确答案: 8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新闻法》,曾经起草过多种供立法部门参考的《新闻法》草稿。但立法机关非常谨慎,随经过多次讨论,但是目前尚未定稿。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新闻出版事业2000-2010年发展规划》,建立《新闻法》、《出版法》和《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预计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尽管《新闻法》经历二十多年的曲折尚未面世,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然影响新闻传播活动,使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制建设逐步发展。新闻事业的管理最终应该走上法制化轨道。
    “新闻立法是现代法治观念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媒介,对政府的违法失职行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社会上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公开的曝光,既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又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置政府于阳光之下,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障。新闻立法是完善新闻监督的基础。新闻立法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保障新闻自由,它还有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与其保障新闻自由的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新闻活动对社会无害,新闻自由才有价值。即使是极端崇尚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也非常强调自由与责任的相伴性。从我国的新闻工作实践来看,
    一方面,记者和人民群众利用新闻手段发表意见、开展批评的权利很多时候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新闻侵权现象也大量发生。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都是现实对法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立法必须提速。新闻立法是新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进政治文明意义重大。新闻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对社会既定利益关系的调整,其难度不言而喻。对待新闻立法,我们也应该像对待其他部门立法一样,抱着慎重、积极而宽容的态度。不能奢望有了一部新闻法,新闻自由就有了彻底的保障。新闻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总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密切联系着的,以保障新闻自由为宗旨的新闻立法也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条件下,新闻在法治之下比在人治之下总有较多的自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珠江模式”,以之为例,说明我国广播事业的变化发展,近年广播事业发展有哪些新动向。

    正确答案: I、简述“珠江模式”及其影响
    1984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广州地区公开招聘节目监制人、主持人、编辑等人员。12月15日,广播电台开播,这标志着广播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该台每天逢整点播出信息,逢半点播出新闻,各19次,平均每天播发科技和经济信息110条。珠江经济电台全部节目都设主持人,以两三个小时为一节,播出综合性内容,即所谓大板块节目,大部分为直播,使听众能够更多的参与节目。听众普遍认为经济台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节目具有时代感。以上的这套做法被称为——“珠江模式”。“珠江模式”的精髓在于其将听众作为主人平等地进行交流,彻底改变了从前的说教、单向的传播模式,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双向的传播模式。导致了整个广播宣传方式的变化,开拓了广播的社会功能,丰富了广播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从而被广播电视界广泛采用。为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广东、上海、辽宁、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经济台,它们多由原来的人民广播电台派生而来,打破了原有的广播电台“一省一台”或“一市一台”的状况,过去的覆盖面基本上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经济台多以覆盖经济区为目标,如:珠江台覆盖珠江三角洲,天津经济台覆盖华北经济区等。
    II、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动向:
    89年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当时成为新闻播出次数最多的广播电台,每半小时播出一次新闻;广州人民广播电台于91年开播,它是中国第一家24小时播音的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92年开播英语台,93年首推全国专业性市场经济台。广播节目的多元化和细分化使各台都加强了对象化节目的分量。近年来,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发达地区,都形成了多台竞争机制或总台下的系列台竞争机制,给广播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广播技术也进行了革新。珠江台率先推出调频立体声广播,96年又在亚洲首先实现了数字音频广播。
    广播的变化与趋势:
    ①广播的生存时间发生了变化,广播的黄金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发生了变化。早上是高峰期。
    ②广播的生存空间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③中国传统的广播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越来越多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播模式接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学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学者首次从德语和俄语著作全面直接地探知和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闻文献,一大批研究性论著相继问世,使我国新闻界见到了马列新闻学说的真经。
    (2)打幵国门,引进了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传播学的引进、交流和研究,大大拓宽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眼界和思路,为丰富和更新我国的新闻观念起了积极作用。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体系。1982年,甘惜分教授《新闻理论基础》面世,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第一次进行系统化的表述。随着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范畴体系逐渐趋向成熟。其中最具创新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舆论及其引导艺术的理论。
    (4)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新闻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现在全国已有60所高校设有新闻院系和专业,形成了具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在职培训等多层次的新闻教育体系。全国现有新闻学教师2000余人,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部门以及大型媒体都设有新闻研究机构,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新闻学术队伍已经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