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处女作《婊子镜》、长篇《莫尔菲》、《瓦特》以及三部曲小说《马洛派》、《马隆纳之死》、《无名的人》,《等待戈多》的成功捧走诺贝尔文学奖自此转入戏剧,如《结局》、《啊!美好的日子!》。《等待戈多》是戏剧处女作及代表作。
更多“简述贝克特创作概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 第2题:

    贝克特为体现他的创作意图,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艺术形式是()。

    • A、荒诞
    • B、夸张
    • C、象征
    • D、暗示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

    • A、《马龙之死》
    • B、《剧终》
    • C、《等待戈多》
    • D、《无名无姓的人》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要说明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报告文学两个方面。杂文创作以孤岛时期的的杂文“鲁迅风”为代表;报告文学以抗战初期丘东平的创作和解放区周立波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 第5题:

    明代杂剧的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明杂剧成就: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523种,可考者349种。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并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体式上比之元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杂剧发展:可分为前期、中后期。前期作家、作品数量虽多,但题材单调,成就甚微,多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的喜庆剧,道德距、神仙剧。明中叶后,杂剧内容和手法都有所创新。出现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短小精悍,多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徐渭最富盛名。

  • 第6题:

    贝克特反对将小说创作模式化,提出“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的主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本时期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总体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①抗战初期(1937.7-1938.10)。文学创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题和昂扬乐观的气息及英雄主义格调;文学体裁小型化、轻型化、大众化和通俗化,文学获得了战斗性和时代性,却疏离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②抗战中期(1938.10-1944.9)。作家转向清醒地面对现实,文学创作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文学形式由轻小型转变为宏大厚重的史诗性作品,文学的审美风格显出沉郁、凝重和博大。
    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作家们对黑暗的诅咒、嘲谑和对光明的期待与焦躁,使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 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报告文学两个方面。杂文创作以孤岛时期的的杂文“鲁迅风”为代表;报告文学以抗战初期丘东平的创作和解放区周立波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元代后期西域诗人的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西域诗人的崛起是元代后期诗坛的一大景观。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下列几位来自西域的色目诗人:马常祖:与虞集、萨都刺等人常有唱和,是当时诗坛的活跃人物。文章宏赡精赅,尤致力于诗歌创作,有《石田集》。迺贤:又名马易之。他二十多岁到京师后,文名卓著,尤长于诗歌创作,每有一篇新作问世,即为士大夫所传诵。诗风“清新俊逸”。泰不华:曾参与修宋、辽、金三史,以诗文名世,有《顾北集》。余阙:为文有气魄,但作诗规仿六朝,清新明丽,诗风素淡。有《青阳集》。丁鹤年:生当元末乱世,长期流亡漂泊,故诗歌作品里充满了国亡家破的感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贝克特反对将小说创作模式化,提出“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的主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述"文革"结束后小说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文革"结束后小说创作进入新时期,最早出现的是揭露和控诉"四人帮"罪行、宣泄人民呼声的"伤痕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稍后的"反思小说"在清理"文革"灾难的同时,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错误和偏差也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批判,作品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接着出现的"改革小说"是对80年代各领域改革引起的社会振荡的直接反映,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寻根小说",其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探寻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主要作家作品有汪曾祺的《受戒》、莫言的《红高粱》等。

  • 第12题:

    简述天水概况。


    正确答案: (1)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陇山、渭水、西秦岭、西汉水两山两水之间。其景致是北方山川与江南山水神奇融合,有“秦州八景”。
    (2)陕甘川宁四省通衢之称,丝绸之路西入陇上的第一重镇,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兵家必争之地。(3)拥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等。1992年8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羲皇故里”。
    (4)秦人在统一六国时,在清水、甘谷两地建立邽县和冀县,这是甘肃省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

  • 第13题:

    简述鲁迅的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鲁迅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_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l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 第14题:

    简述福建核电概况。


    正确答案: 福建现在建和规划共3个核电,分别为宁德核电、福清核电和三明核电。宁德核电位于福建宁德福鼎市,一期建设C、PR10004*111万千瓦机组预计2012-2013并网发电,二期规划C、PR10002*100万千瓦机组,运营主体为中广核;福清核电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辖区,现一期建设堆型为M310+100万千瓦机组两台预计2013-2014并网发电,二期规划堆型为PWR100万千瓦4台,运营主体为中核集团;三明核电位于福建三明将乐辖区,现规划堆型为PWR100万千瓦4台,运营主体为中核集体。
    另外莆田、漳州等地有发展核电计划,但受福岛核事故影响,短期内规划建设的可能性不大,在短中期范围内福建省将以宁德核电、福清核电、三明核电三大核电站为主。

  • 第15题:

    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
    第二时期,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柳永是词史上全力作词的第一人,他的词,在内容上有新扩展,在体制上突破小令的格局,以赋体作长调。
    第三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他在革新词体、开创词风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诗为词”,凡可入诗的都能以词来表达,这样使词摆脱了“艳料”的范围,提高了词品和词的抒情功能。第四时期,是以周邦彦为代表。他精通音律。北宋婉约词发展到周邦彦,可谓集大成矣。
    南北宋之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前期词抒发青春蓬勃的少女和少妇情怀,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南渡后词风骤然一变,以国破家亡的的悲剧为背景,在词中抒写了与时代不幸相交融的个人的不幸,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的体制和题材,与《花间集》相近;词风清丽闲雅,不出南唐巢臼。第二个时期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柳永是词史上全力作词的第一人。第三个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苏轼在革新词体、开创词风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四个时期是以周邦彦为代表。周邦彦精通音律,曾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他既工于持律,又善于创调,能自度曲。
    在南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南渡后词风亦翕然一变,以国破家亡的大悲剧为背景,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鲁迅的文学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鲁迅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_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l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贝克特创作概况

    正确答案: 处女作《婊子镜》、长篇《莫尔菲》、《瓦特》以及三部曲小说《马洛派》、《马隆纳之死》、《无名的人》,《等待戈多》的成功捧走诺贝尔文学奖自此转入戏剧,如《结局》、《啊!美好的日子!》。《等待戈多》是戏剧处女作及代表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①完全抛开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情节和结构,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
    ②摒弃正常语言形式,通过非理性夸张,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③大量运用“怪诞”手法,具有浓重的寓意象征意味,“怪诞”是贝克特等荒诞派剧作家戏剧创作的基本手法,它在一种超过极限的夸张中,使普通形而下的现象或事物扭曲变形,得到一种高度概括、抽象的形而上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
    A

    《马龙之死》

    B

    《剧终》

    C

    《等待戈多》

    D

    《无名无姓的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