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牛羊外道是佛教典籍中记载着这些苦行外道的修炼方式之一。”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外行的乱说。密法是纯正的佛法,有下面三个理由证明:
    一是佛经。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
    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另有印度佛教学者研究佛经的著述,藏译集子称《丹珠尔》,其中收译的密部论著共有1747种,占总数的74.8%。这类论著中有佛亲传弟子恩扎菩提著的《密集主续疏》,有公元前2世纪白莲种王著的《时轮续略疏无垢光》,还有公元前1世纪大佛学家龙树著的《五次第》、《菩提心疏》等7部密法论和其弟子提婆著的《密行明灯》、《空行母仪规》等7种密法论,及月称的《密集大疏明灯》等。
    这么多的经典资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密法的来源吗?特别是龙树、提婆、月称是大乘显教中观论的奠基人,如果说密法来自印度教的话,他们这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怎么会把旁门外道的“邪术”当作佛门正法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呢?如果说“密法是公元7世纪应运而生”的东西的话,那么,对佛经中的密法典藉和公元前的佛教学者的密法论著该作如何解释呢?如果都是后人的“伪作”,那么,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证明是“伪作”呢?
    二是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等“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佛教思想的对立面是什么?凡系统研究佛法的人,无人不知。而在密法中反映的“性空观”、“佛心论”、“解脱道”、“无常观”、“六道轮回”、“业缘生成说”、“超世法”等等基本教理观点和大乘显教的观点完全一致,而与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完全对立。在《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神)邪魔,化为胜乐62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如果说“密法发源于印度教”,那么,对此类问题又该作何解释?如果说印度教的思想“渗透”在佛教密法中的话,“渗透”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不指出来呢?
    三是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大威德和胜乐金刚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在密藉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取爱欲魔之命。此类文化特征,不止一例。如果说佛密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那么对这类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 第2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 第3题:

    什么道叫做外道?常听人讲经说,外道所修法,徒劳无益。外道也是诵经拜神,或做善事,这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外道者,佛教以外之教也,佛法深了真心,故称内道,彼等不解心法,故曰外道。外道所诵之经,其理浅薄,于万法真相,多所错解,为不了义之语。所拜之神,乃系来往六趣,未见道之生死凡夫。所作之善,皆系有漏之善,非属真纯。其结果,途正者不过人天福报,不了生死;途邪者则报在三恶,苦厄无穷,故曰徒劳无益。不同佛处,如上所云,仔细体味,即能了解矣。

  • 第4题:

    想来王闰之也颇感慨,“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可惜笑的人不是我,而是她。”据记载,此“墙里佳人”在临死之前念的那段佛偈语的佛教名称统称为什么?


    正确答案:据记载,此“墙里佳人”在临死之前念的那段佛偈语的佛教名称统称为“六如”。

  • 第5题:

    外道天神为什么手持兵器?这与佛教圣尊手持兵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遍入天拿着兵器,摧毁了很多非天的军队,大天以嗔恨心,用三尖箭毁坏了非天地上、地下、天上的三层城市。《殊胜赞》也说:“大天怒一箭,焚烧三层城。”大天射出愤怒的一箭,将非天的三层城市摧毁无余。能瘦,是嘎达嘎天尊,又名六面童子。他的嗔恨心特别严重,通过挥舞短矛,将自己的一个舅舅杀害了。
    2)不相同。遍入天、帝释天、梵天手持兵器,经常与非天作战,外道的是去杀害众生。佛教中有些护法神和忿怒本尊,手上虽然持着一些兵器,但按照密宗续部和护法神故事的说法,这些兵器是用来摧毁烦恼、斩断分别念的一种标志,并不是用它去杀害众生。

  • 第6题:

    邪教,外道与正教如何分法?


    正确答案:理真智圆,不偏不易,大公无私,正教也。妖言幻术,悖乎性德,违反伦常,邪教也。舍本务末,真伪混杂,似是实非,外道也。然邪外亦未尝自承其为邪外,其间毫厘千里,要在读书达理之人。具明眼以辨之。

  • 第7题:

    问答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一般人士认为佛教是迷信,消极,又外道种种邪说之破坏佛法,佛教论藏中有否辟斥之论?祈细示明。

    正确答案: 古无斥佛教‘迷信、消极’名词,大概今日言者,多系半中半西之时髦,此等人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何必计较。如有悲心度之,亦须拣时潮流行之事与说,若考据文献,恐不契机,无论其文字难明,彼目中亦无古人也。居士必欲知之,如汉苍梧太守之牟子,梁僧佑大师之弘明集,唐道宣律师之广弘明集,宋相张商英之护法论等皆是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们今天所说的“邪门外道”,这个“外道”是从()引用过来的。
    A

    中国

    B

    印度

    C

    希腊

    D

    巴比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道叫做外道?常听人讲经说,外道所修法,徒劳无益。外道也是诵经拜神,或做善事,这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外道者,佛教以外之教也,佛法深了真心,故称内道,彼等不解心法,故曰外道。外道所诵之经,其理浅薄,于万法真相,多所错解,为不了义之语。所拜之神,乃系来往六趣,未见道之生死凡夫。所作之善,皆系有漏之善,非属真纯。其结果,途正者不过人天福报,不了生死;途邪者则报在三恶,苦厄无穷,故曰徒劳无益。不同佛处,如上所云,仔细体味,即能了解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外道天神为什么手持兵器?这与佛教圣尊手持兵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遍入天拿着兵器,摧毁了很多非天的军队,大天以嗔恨心,用三尖箭毁坏了非天地上、地下、天上的三层城市。《殊胜赞》也说:“大天怒一箭,焚烧三层城。”大天射出愤怒的一箭,将非天的三层城市摧毁无余。能瘦,是嘎达嘎天尊,又名六面童子。他的嗔恨心特别严重,通过挥舞短矛,将自己的一个舅舅杀害了。
    2)不相同。遍入天、帝释天、梵天手持兵器,经常与非天作战,外道的是去杀害众生。佛教中有些护法神和忿怒本尊,手上虽然持着一些兵器,但按照密宗续部和护法神故事的说法,这些兵器是用来摧毁烦恼、斩断分别念的一种标志,并不是用它去杀害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牛羊外道是佛教典籍中记载着这些苦行外道的修炼方式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密教是佛教正法而不是来自外道(印度教)邪法的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佛经
    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
    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和给香巴拉法王月贤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
    (2)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及“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都和婆罗门等印度教派的观点完全对立。
    《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邪魔,化为“胜乐”六十二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
    (3)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
    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
    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
    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
    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
    大威德和胜乐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
    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
    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金刚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密籍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爱欲魔之命”。
    佛密属于什么样的思想体系,产生于什么时代,是从何种文化母体脱胎,这类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从密教本身去找。历代保存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密法典籍资料和反映在密法中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体现在佛像、坛城、法器等密教文化载体中的象征内涵和文化特征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 第14题:

    胜论外道和数论外道认为,诸法有一个常有的造作者,嗔恨心均由它而产生。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不正确。如果认为造作者是常有,则不可能造作这个世间,为什么呢?因为若是常有则不生,若连自己的本体都没有产生,那制造万物是根本不现实的,如同石女儿的本体都不成立,他要创造整个世间有没有可能呢?绝对不可能。
    或者,还有一种破斥方法:你们承认造作者是常有,既是常有之法,则恒时无有变动,又怎么会产生器情世间之种种呢?

  • 第15题:

    变电站通用造价中,征地面积含站外道路面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什么是外道?


    正确答案: 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 第17题:

    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与内学(佛学)相对,这说明因明并非内学,从因明本身来看,它也是一门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学界都可以通用的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正确答案: 正因为因明学是佛教、外道、世俗学界通用的思维规则和推理思辨的科学,所以佛教才能充分利用它被共同承认的推理思辨规则,论证教义,批驳邪说,以理宣教,以理服众。
    因明的一些基本规则,虽非佛门独有,但在因明学理论的完善和提高方面,印度的陈那、法称,藏地的萨班、宗喀巴、贾曹杰、克珠杰等佛教学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们将因明的推理思辨方法用在了佛教教理的论证方面。
    其次陈那的《正理门经》和法称的《释量论》等因明七论中对佛和佛法的正确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论证,起到了破除邪说,维护正见的作用。
    正如克珠杰说的那样:“如果说因明学中有理辨性的内容,因而不属于内学的话,那么大部分佛经也将不属于内学了,因为大部分佛经中都含有理辨性的内容。”
    所以,藏传佛教认为因明学是内外通用的学科,离开因明的思辨推理方法,无法进入唯识和中观深奥哲理的思辨境界,故将因明列为《五部大论》之首位。

  • 第18题:

    问答题
    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与内学(佛学)相对,这说明因明并非内学,从因明本身来看,它也是一门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学界都可以通用的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正确答案: 正因为因明学是佛教、外道、世俗学界通用的思维规则和推理思辨的科学,所以佛教才能充分利用它被共同承认的推理思辨规则,论证教义,批驳邪说,以理宣教,以理服众。
    因明的一些基本规则,虽非佛门独有,但在因明学理论的完善和提高方面,印度的陈那、法称,藏地的萨班、宗喀巴、贾曹杰、克珠杰等佛教学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们将因明的推理思辨方法用在了佛教教理的论证方面。
    其次陈那的《正理门经》和法称的《释量论》等因明七论中对佛和佛法的正确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论证,起到了破除邪说,维护正见的作用。
    正如克珠杰说的那样:“如果说因明学中有理辨性的内容,因而不属于内学的话,那么大部分佛经也将不属于内学了,因为大部分佛经中都含有理辨性的内容。”
    所以,藏传佛教认为因明学是内外通用的学科,离开因明的思辨推理方法,无法进入唯识和中观深奥哲理的思辨境界,故将因明列为《五部大论》之首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想来王闰之也颇感慨,“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可惜笑的人不是我,而是她。”据记载,此“墙里佳人”在临死之前念的那段佛偈语的佛教名称统称为什么?

    正确答案: 据记载,此“墙里佳人”在临死之前念的那段佛偈语的佛教名称统称为“六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人说密法是外道演变而来,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 这是外行的乱说。密法是纯正的佛法,有下面三个理由证明:
    一是佛经。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
    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另有印度佛教学者研究佛经的著述,藏译集子称《丹珠尔》,其中收译的密部论著共有1747种,占总数的74.8%。这类论著中有佛亲传弟子恩扎菩提著的《密集主续疏》,有公元前2世纪白莲种王著的《时轮续略疏无垢光》,还有公元前1世纪大佛学家龙树著的《五次第》、《菩提心疏》等7部密法论和其弟子提婆著的《密行明灯》、《空行母仪规》等7种密法论,及月称的《密集大疏明灯》等。
    这么多的经典资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密法的来源吗?特别是龙树、提婆、月称是大乘显教中观论的奠基人,如果说密法来自印度教的话,他们这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怎么会把旁门外道的“邪术”当作佛门正法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呢?如果说“密法是公元7世纪应运而生”的东西的话,那么,对佛经中的密法典藉和公元前的佛教学者的密法论著该作如何解释呢?如果都是后人的“伪作”,那么,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能证明是“伪作”呢?
    二是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等“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佛教思想的对立面是什么?凡系统研究佛法的人,无人不知。而在密法中反映的“性空观”、“佛心论”、“解脱道”、“无常观”、“六道轮回”、“业缘生成说”、“超世法”等等基本教理观点和大乘显教的观点完全一致,而与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完全对立。在《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神)邪魔,化为胜乐62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如果说“密法发源于印度教”,那么,对此类问题又该作何解释?如果说印度教的思想“渗透”在佛教密法中的话,“渗透”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不指出来呢?
    三是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大威德和胜乐金刚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在密藉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取爱欲魔之命。此类文化特征,不止一例。如果说佛密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那么对这类现象又该怎么解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外道?

    正确答案: 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密教是佛教正法而不是来自外道(印度教)邪法的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佛经
    佛经是佛弟子记录整理的佛陀言论集。佛经中的密咒密法有两种,一种是散见于大乘、小乘显法经典中的密咒和涉及密法的言论,一种是专讲密法的《四续部》经典。
    前者如散见于《阿含经》、《般若部》、《华严部》、《杂集经部》、《佛顶经》、《大庄严陀罗尼》等经中的许多密咒、真言和涉及密咒的佛言,如《般若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
    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密集主续》和给香巴拉法王月贤讲的《时轮主续》等《四续部》佛经。这类密典在藏文佛经《甘珠尔》部共有398种,占佛经总数的51%。
    (2)贯穿整个密法的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体系是在彻底否定婆罗门等印度诸教派教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学的“苦、集、灭、道”“四真谛”和“无常、苦、无我、性空”及“四法印”、“业果报应”、“十二因缘”、“佛心论”、“涅槃”等观点,都是针对印度教的常见、断见思想和世间法提出来的,都和婆罗门等印度教派的观点完全对立。
    《时轮续》、《密集续》中明确指出,婆罗门等印度教的观点属于“邪见”。《胜乐法》明确宣称,此法是佛陀为了镇压湿婆(印度教主)邪魔,化为“胜乐”六十二尊愤怒相,传给圣弟子的。
    (3)表现在密宗文化中明显的反印度教的文化特征
    除密部诸佛的形象和坛城、法器、装饰之类的象征意义完全反映佛教教义外,反印度教的明显特征如:
    九首大威德金刚脚下踩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主神大梵天、湿婆、毗湿奴、因陀罗、六面童子、毗那牙迦、太阳神、月亮神等八大天神;
    时轮金刚脚下踩着湿婆和爱欲魔;
    胜乐金刚和瑜伽母都在脚下踩着湿婆和时间女神;
    大威德和胜乐在手中还提着血淋淋的大梵天的头颅。
    湿婆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是婆罗门教的主神。
    印度教中有供奉男根的性崇拜习俗,而在时轮金刚脚下踩着“爱欲魔”。大多数金刚像手持弯刀,密籍中注明手持弯刀,象征夺“爱欲魔之命”。
    佛密属于什么样的思想体系,产生于什么时代,是从何种文化母体脱胎,这类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从密教本身去找。历代保存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密法典籍资料和反映在密法中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体现在佛像、坛城、法器等密教文化载体中的象征内涵和文化特征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邪教,外道与正教如何分法?

    正确答案: 理真智圆,不偏不易,大公无私,正教也。妖言幻术,悖乎性德,违反伦常,邪教也。舍本务末,真伪混杂,似是实非,外道也。然邪外亦未尝自承其为邪外,其间毫厘千里,要在读书达理之人。具明眼以辨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