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陶渊明的思想和庄子《齐物论》相似”相关问题
  • 第1题:

    陶渊明生死观的思想来源不包括()

    • A、老子
    • B、庄子
    • C、孔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包括齐、物论(即人物之论平等观)与齐物、论(即申论万物平等观)。

    • A、《庄子•内篇•逍遥游》
    • B、《庄子•内篇•养生篇》
    • C、《庄子•内篇•齐物论》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论述庄子“齐物论”思想。


    正确答案:庄子之学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同老子一样,他将“道”视为最高范畴。对于所接触到的经验世界、经验事物所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庄子以之“齐物论”的思想加以辩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辩证:庄子暴露事物的矛盾,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引出“万物一齐”的“齐物”之论。他讲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表明,经验事物在性质、功能上的种种区分,是极可变动的、不确定的,那么在本然的意义上,在未落入对待的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齐同”的,这是万事万物作为道的表现。
    2、经验知识的人为性、主观性判认:庄子“齐物论”不仅致力于暴露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引出“齐物”之论,更致力于暴露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引出齐同种种之“物论”,即是由不同认知主体所引发的认知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在庄子看来,经验知识和由经验知识加给外界的种种性质、功能的判别,不仅是极不确定、极其相对的,还是极其人为、极其主观、极不可靠的,这是由偏见之心造成的。因此,《齐物论》不仅是要齐同万物,还要齐同种种对事物的认知和论说,即齐同种种“物论”。庄子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认知的一般特点:认知总是从人的特定角度、特定需要出发,抽取客观事物的某一片面、片段而形成的,无疑是“主观的”,而把这种主观认识强加给外界时,外部世界无疑也成为“人为的”。庄子对于认知的一般特点、功能的判断是十分睿智的,但他对于主观、人为东西的否弃态度需要我们加以辨别。

  • 第4题:

    《齐物论》的逻辑结构的最后层次是()

    • A、齐我
    • B、齐万物
    • C、齐物论
    • D、齐物我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提出“齐物论”的是()。

    • A、孟子
    • B、庄子
    • C、老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与罗杰斯的人格发展理论相似的中国思想家是()。

    • A、 孔子
    • B、 孟子
    • C、 老子
    • D、 庄子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判断题
    “齐物”的思想不仅体现在《齐物论》中,《庄子·至乐》中鼓盆而歌的故事也能体现这一思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陶渊明的思想没有受到以下哪部作品的影响()
    A

    史记

    B

    论语

    C

    庄子

    D

    诗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正确答案: 《大宗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该思想体现了()。
    A

    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思想

    C

    人定胜天论思想

    D

    人地协调论思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陶渊明的思想和庄子《齐物论》相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庄子“齐物论”思想。

    正确答案: 庄子之学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同老子一样,他将“道”视为最高范畴。对于所接触到的经验世界、经验事物所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庄子以之“齐物论”的思想加以辩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辩证:庄子暴露事物的矛盾,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引出“万物一齐”的“齐物”之论。他讲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表明,经验事物在性质、功能上的种种区分,是极可变动的、不确定的,那么在本然的意义上,在未落入对待的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齐同”的,这是万事万物作为道的表现。
    2、经验知识的人为性、主观性判认:庄子“齐物论”不仅致力于暴露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引出“齐物”之论,更致力于暴露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引出齐同种种之“物论”,即是由不同认知主体所引发的认知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在庄子看来,经验知识和由经验知识加给外界的种种性质、功能的判别,不仅是极不确定、极其相对的,还是极其人为、极其主观、极不可靠的,这是由偏见之心造成的。因此,《齐物论》不仅是要齐同万物,还要齐同种种对事物的认知和论说,即齐同种种“物论”。庄子的讨论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认知的一般特点:认知总是从人的特定角度、特定需要出发,抽取客观事物的某一片面、片段而形成的,无疑是“主观的”,而把这种主观认识强加给外界时,外部世界无疑也成为“人为的”。庄子对于认知的一般特点、功能的判断是十分睿智的,但他对于主观、人为东西的否弃态度需要我们加以辨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陶渊明的思想没有受到以下哪部作品的影响()

    • A、史记
    • B、论语
    • C、庄子
    • D、诗品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体现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 A、齐生死
    • B、齐万物
    • C、齐是非
    • D、逍遥游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齐物”的思想不仅体现在《齐物论》中,《庄子·至乐》中鼓盆而歌的故事也能体现这一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下面关于庄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主义的思想
    • B、辩证法的思想
    • C、著有《齐物论》
    • D、生活在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阮籍和陶渊明的人生观相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中国古代哲人庄子所说的“身与物化”,与西方美学史上著名的()

    • A、表现论极为相似
    • B、移情论极为相似
    • C、客观说非常一致
    • D、活物论非常相似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哲人庄子所说的“身与物化”,与西方美学史上著名的()
    A

    表现论极为相似

    B

    移情论极为相似

    C

    客观说非常一致

    D

    活物论非常相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曾皙和庄子的思想具有相似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指物论”是(  )的思想。
    A

    公孙龙

    B

    惠施

    C

    庄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指物论”是公孙龙的哲学思想之一,一共相为其类之物之所共有。按一方面言,物莫非指,盖具体的物皆共相之聚合而在时空占位置者也。按又一方面言,则物为非指,盖在时空占位置者乃个体,非共相也。故按一方面言,“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按又一方面言,“指非非指,指与物非指也”。“指与物非指”者,若干共相联合现于时空中之“位”而为物。现于物中之指,即“与物”之指,即所谓“物指”。若使无指,则不能有物。若使无物指,亦不能有物。若使有指无物,则仅有“藏”而不现之共相,而讲物指之人亦无有矣。

  • 第22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庄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主义的思想

    B

    辩证法的思想

    C

    著有《齐物论》

    D

    生活在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陶渊明生死观的思想来源不包括()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