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特级招待所报案失窃现款2004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前台经理孙某作的案。所长说:“这是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为有力地动摇了保安人员的说法()。A、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所长更了解自己的经理B、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不能是逻辑推理,而只能是证据C、保安人员无法穷尽所有的可能性D、孙某是该招待所公认的优秀经理

题目

某特级招待所报案失窃现款2004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前台经理孙某作的案。所长说:“这是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为有力地动摇了保安人员的说法()。

  • A、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所长更了解自己的经理
  • B、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不能是逻辑推理,而只能是证据
  • C、保安人员无法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 D、孙某是该招待所公认的优秀经理

相似考题
更多“某特级招待所报案失窃现款2004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相关问题
  • 第1题:

    谢某对某公安局以其实施盗窃为由处以15日拘留的处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局向法院提供的证据有:报案人的报案电话记录、公安人员询问笔录、失窃现场勘验笔录、现场提取指纹一枚,及该指纹系谢某左手拇指所留的鉴定书。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报案人所作的询问笔录应当加盖某公安局、公安人员和报案人印章

    B.现场提取的指纹为物证

    C.某公安局提供的证据均为直接证据

    D.根据某公安局所提供的证据,可以认定其处罚决定证据确实充分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租界内。由胡璋经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0年售予陈范。陈范接手《苏报》的初期,《苏报》言论同情变法,1902年以后,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陈范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同情改良逐渐转向同情革命。1902年冬,《苏报》专辟“学界风潮”栏目,报道并支持爱国学生运动,从此为学界所关注。1903年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的章士钊担任主笔。此时《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社的机关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后,每天的《苏报》几乎都会发表一些言词犀利、宣传革命的政论文章。1903年6月9日,《苏报》在“新书介绍”栏中热情介绍了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10日又发表章太炎的《〈革命军〉序》。6月29日,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斥康有为只可保皇立宪,不可革命的论调。并在文中称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这些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与激烈的言论,震撼了全国,也触怒了清廷,清政府决心镇压革命党人。6月30日,上海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容自动投案。此时由于章士钊未列入黑名单,所以仍在主编《苏报》,同时还发表了章太炎在狱中所写的《狱中答新闻报记者》。7月7日,《苏报》被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二人。上海租界当局一方面为维护治外法权,一方面也迫于舆论,不敢将二人引渡给清廷,故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对此案进行会审。当年12月24日,判决章、邹永远监禁。由于受当事人和世人的坚决反对,1904年5月改判章监禁三年,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1905年5月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同盟会专门派人把他接到东京,任《民报》主编。至此,这场以清廷为原告的诉讼方告结束。史称“苏报案”。苏报案的发生,打击和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力量,革命派报刊声望大增。

  • 第3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 第4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第5题:

    下列是正确鉴权算法的是()

    • A、Ki和RAND经过A8算法得出Kc
    • B、Ki和RAND经过A3算法得出Kc
    • C、Ki和RAND经过A8算法得出SRES
    • D、Ki和RAND经过A3算法得出SRES
    • E、Ki和Kc经过A3算法得出SRES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如果机上发生失窃旅客要求报案,在飞机落地前乘务长应广播通知旅客“落地后由于旅客要求报案,请旅客落地后坐在原位”,乘务组尽力让旅客知道不是机组所采取的行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多选题
    发生失窃案应根据()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报案。
    A

    物业管理公司的制度

    B

    客人的正确要求

    C

    保安部的规模

    D

    丢失财务的价值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当旅游车上的物品被窃时,导游员的处理错误的是()
    A

    立即向旅行社领导汇报,讲明情况,听候指示

    B

    安慰旅游者,自认倒霉

    C

    迅速向有关部门报案,并保护现场

    D

    了解失窃经过,列出失物清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特级招待所报案失窃现款2004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前台经理孙某作的案。所长说:“这是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为有力地动摇了保安人员的说法()。
    A

    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所长更了解自己的经理

    B

    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不能是逻辑推理,而只能是证据

    C

    保安人员无法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D

    孙某是该招待所公认的优秀经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保安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如证实发生盗窃汽车的案件,要()。
    A

    立即拨打“110”报警,并留守现场,直到警察到达现场

    B

    与车主一起到派出所报案

    C

    立即拨打“110”报警,由警察处理

    D

    留守现场,叫车主到派出所报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正确答案: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经过周密调查,终于使我们弄明白了事实的真相。

    正确答案:
    删去“使”,“终于”移到主语“我们”的后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谢某对某公安局以其实施盗窃为由处以15日拘留的处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局向法院提供的证据有:报案人的报案电话记录、公安人员询问笔录、失窃现场勘验笔录、现场提取指纹一枚,及该指纹系谢某左手拇指所留的鉴定书。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报案人所作的询问笔录应当加盖某公安局、公安人员和报案人印章
    B:现场提取的指纹为物证
    C:某公安局提供的证据均为直接证据
    D:根据某公安局所提供的证据,可以认定其处罚决定证据确实充分

    答案:B
    解析:
    对报案人所作的询问笔录只需公安人员和报案人签章。因某公安局所提供的证据均为间接证据,且没有形成证据链,不能必然证明谢某实施了盗窃,因而不能认定为处罚决定证据确实充分。所以ACD错,B正确。

  • 第14题:

    保安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如证实发生盗窃汽车的案件,要()。

    • A、立即拨打“110”报警,并留守现场,直到警察到达现场
    • B、与车主一起到派出所报案
    • C、立即拨打“110”报警,由警察处理
    • D、留守现场,叫车主到派出所报案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发生失窃案应根据()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报案。

    • A、物业管理公司的制度
    • B、客人的正确要求
    • C、保安部的规模
    • D、丢失财务的价值

    正确答案:B,D

  • 第16题:

    如旅客发现钱物失窃并向连锁店报失,服务人员应向报失人了解有关情况,问清()等信息

    • A、失窃物品
    • B、失窃原由
    • C、失窃地点
    • D、失窃时间

    正确答案:A,C,D

  • 第17题:

    保安人员若怀疑该车辆为失窃或检查发现车上有攻击性武器,须立即报告公司主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问答题
    李某从2012年起承包一市区招待所,合同规定李某平时不领取工资,从企业净利润中上缴承包费80000元,其余经营成果归李某所有。2012年该招待所利润总额2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但是招待所在年终汇算时发现,漏计餐饮收入10000元,业务招待费超支3000元,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则2012年招待所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李某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正确答案:
    调整账目收入:10000元
    调整账目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0000×5%×(1+7%+3%)=550(元)
    调整申报表业务招待费:3000元(不调整账目,只调整申报表)
    (1)计算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00000+10000-550+3000=212450(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12450×25%=53112.5(元)
    (2)计算个人所得税
    税后净利润=200000+10000-550-53112.5=156337.5(元)
    【注意】只有账面记录的数字才直接对税后利润有影响。
    应纳税所得额=156337.5-80000-(3500×12)=76337.5-42000=34337.5(元)
    应纳税额=34337.5×20%-3750=3117.5(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当旅游车上的物品被窃时,导游员应该怎样处理?()
    A

    向旅行社领导汇报,迅速向有关部门报案,并保护现场;

    B

    了解失窃经过,列出失物清单;

    C

    请公安部门开具失窃证明书,告诉失主可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D

    及时提醒游客,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保安人员若怀疑该车辆为失窃或检查发现车上有攻击性武器,须立即报告公司主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旅游者丢失钱物后,导游员的具体处理方法是(  )。
    A

    详细了解物品丢失的经过

    B

    向保险公司报案

    C

    向旅行社领导汇报

    D

    由接待社开具遗失证明

    E

    由公安部门开具失窃证明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游客丢失了钱物,导游员应做如下处理:①向旅行社领导汇报;②详细了解失物的形状、特征、价值;③立即向公安部门和保险公司报案,协助有关人员查清线索,力争破案,找回被窃证件、物品,降低不良影响;④协助失主持接待社的证明到当地公安局开具失窃证明书。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正确答案: 《苏报》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是上海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一些著名人士如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等人聚集在报馆主人陈范周围,大力宣传民族革命的主张,这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1903年6月,清政府密谋上海租界拘捕了章太炎、邹容、陈范等人。7月7日,上海租界将《苏报》查封。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大江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正确答案: 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两篇文章引暴湖广总督。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湖广总督瑞徵震怒,逐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报》馆。
    《大江报》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会抗议,许多新军士兵来到报馆表示声援,当局慑于民愤,对詹等人只好判了18个月徒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