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犯罪对象”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对象决定犯罪的性质

    B.犯罪客体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

    C.行为对象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D.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E.行为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


    参考答案:C, D, E
    行为对象所呈现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它一般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客体所表现的是行为的内在本质,因而决定犯罪的性质。

  • 第2题: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

    B.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犯罪对象也称为犯罪客体

    D.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1)概念不同。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选择A;由此可知,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C。(2)层次不同。两者在犯罪构成体系中位于不同的层次,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是任何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对象则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刑法》第316条的脱逃罪就不存在犯罪对象,排除B。(3)是否受侵害。任何犯罪都侵犯一定的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中的犯罪对象———枪支,弹药,就没有受到侵害,因此,选择D。

  • 第3题: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且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具体可以从犯罪工具角度、犯罪关系角度、资产对象角度、信息对象角度等方面定义。从( )角度,是利用计算机犯罪。以构成犯罪行为和结果的空间为标准,可分为预备性犯罪和实行性犯罪。从(请作答此空)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

    A.犯罪工具角度
    B.犯罪关系角度
    C.资产对象角度
    D.信息对象角度

    答案:B
    解析: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且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具体可以从犯罪工具角度、犯罪关系角度、资产对象角度、信息对象角度等方面定义。首先是利用计算机犯罪,即将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以构成犯罪行为和结果的空间为标准,可分为预备性犯罪和实行性犯罪。对于前者,犯罪的后果必须通过现实空间而不是虚拟空间实现。从犯罪关系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从资产对象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资产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例如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认为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作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从信息对象角度,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内的信息作为对象进行的犯罪,即计算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犯罪。

  • 第4题: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由于所有的犯罪都会侵犯特定的客体,因此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C.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D.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


    答案:A,C,D
    解析:
    解析: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人、物、信息),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A选项正确。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之一,而犯罪对象仅是犯罪客观方面中的选择性要素之一。犯罪对象虽然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但在某些犯罪中,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犯罪对象不是其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B选项错误。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C选项正确。相同的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D选项正确。

  • 第5题: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
    A.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一定不是
    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C.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D.犯罪客体与犯罪主体相对应,而犯罪对象则不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则是危害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能够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具有这种法律属性;其二,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题中的选项C和D并不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区别表现。

  • 第6题:

    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

    • A、犯罪对象
    • B、犯罪的主体
    • C、犯罪客体
    • D、犯罪的客观方面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对象,刑法上称其为()

    • A、犯罪客体
    • B、犯罪结果
    • C、犯罪对象
    • D、危害结果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犯罪性质是由()决定。

    • A、行为对象
    • B、犯罪客体
    • C、犯罪主体
    • D、犯罪结果

    正确答案:B

  • 第9题:

    行为对象的错误包括()

    • A、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侵害,而甲与乙的法律性质不同
    • B、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侵害,而甲与乙的法律性质相同
    • C、误将非犯罪对象当作犯罪对象加以侵害
    • D、误把犯罪对象当作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下列关于金融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金融犯罪的对象只能是人
    • B、金融犯罪的对象只能是金融工具
    • C、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
    • D、金融犯罪对象的金融工具不包括货币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B

    犯罪对象的功能是区分此罪与彼罪

    C

    犯罪对象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

    D

    犯罪对象是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犯罪客体寓于犯罪对象中,揭示犯罪的本质,而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BC两项,犯罪客体的功能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犯罪对象仅是部分犯罪具备的要件。D项,犯罪对象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利益

  • 第12题:

    多选题
    根据刑法理论,下列有关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A

    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则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B

    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除非《刑法》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决定犯罪性质

    C

    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

    D

    所有的犯罪都会侵害犯罪对象,但不一定侵害犯罪客体

    E

    直接客体是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直接客体有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之分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比较。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并非都有犯罪对象。所以选项C错误。所有的犯罪都会侵害犯罪客体,但并非必然损害犯罪对象。所以选项D错误。

  • 第13题: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参考答案:错

  • 第14题:

    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对象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B.犯罪客体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但犯罪对象则未必

    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但犯罪对象则未必(⊙o⊙)

    D.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正确答案:BCD
    BCD【解析】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 第15题: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且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具体可以从犯罪工具角度、犯罪关系角度、资产对象角度、信息对象角度等方面定义。从( )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资产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从(请作答此空)角度,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内的信息作为对象进行的犯罪,即计算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犯罪。

    A.犯罪工具角度
    B.犯罪关系角度
    C.资产对象角度
    D.信息对象角度

    答案:D
    解析: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且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具体可以从犯罪工具角度、犯罪关系角度、资产对象角度、信息对象角度等方面定义。首先是利用计算机犯罪,即将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以构成犯罪行为和结果的空间为标准,可分为预备性犯罪和实行性犯罪。对于前者,犯罪的后果必须通过现实空间而不是虚拟空间实现。从犯罪关系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从资产对象角度,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资产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例如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认为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作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从信息对象角度,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内的信息作为对象进行的犯罪,即计算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犯罪。

  • 第16题:

    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抢劫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犯罪客体是财产的所有权
    B.犯罪对象寓于犯罪客体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质
    C.脱逃罪的犯罪对象不是必要构成要素
    D.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客体

    答案:B
    解析:
    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事物,而犯罪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利益。犯罪客体寓于犯罪对象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质,而犯罪对象是它的载体。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往往是通过侵犯或指向犯罪对象来实现的。B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犯罪对象虽然是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但也有极少数犯罪,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脱逃罪等不是其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会利益,即侵害一定的客体,但是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 第17题:

    体现犯罪的本质并决定犯罪的性质的是()

    • A、犯罪对象
    • B、犯罪客体
    • C、犯罪主体
    • D、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犯罪对象


    正确答案: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 第19题:

    关于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为对象决定犯罪的性质
    • B、犯罪客体不能决定犯罪的性质
    • C、行为对象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 D、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 E、行为对象不是犯罪分类的根据

    正确答案:C,D,E

  • 第20题:

    犯罪客体不是犯罪对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根据刑法理论,下列有关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 A、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则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 B、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除非《刑法》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决定犯罪性质
    • C、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
    • D、所有的犯罪都会侵害犯罪对象,但不一定侵害犯罪客体
    • E、直接客体是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直接客体有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之分

    正确答案:A,B,E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金融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金融犯罪的对象只能是人

    B

    金融犯罪的对象只能是金融工具

    C

    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

    D

    金融犯罪对象的金融工具不包括货币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金融犯罪对象的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各种金融票证、有价证券、信用证、信用卡等。

  • 第23题:

    单选题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对象,刑法上称其为()
    A

    犯罪客体

    B

    犯罪结果

    C

    犯罪对象

    D

    危害结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行为对象的错误包括()
    A

    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侵害,而甲与乙的法律性质不同

    B

    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侵害,而甲与乙的法律性质相同

    C

    误将非犯罪对象当作犯罪对象加以侵害

    D

    误把犯罪对象当作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