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对某系统进行监测后表明平均每个进程在I/O阻塞之前的运行时间为T。一次进程切换的系统开销时间为S。若采用时间片长度为Q的时向片轮转法,对下列各种情况算出CPU利用率。 1)Q=∞    2)Q>T    3)S<Q<T     4)Q=S    5)Q接近于0

题目

对某系统进行监测后表明平均每个进程在I/O阻塞之前的运行时间为T。一次进程切换的系统开销时间为S。若采用时间片长度为Q的时向片轮转法,对下列各种情况算出CPU利用率。 1)Q=∞    2)Q>T    3)S<Q<T     4)Q=S    5)Q接近于0


相似考题
更多“对某系统进行监测后表明平均每个进程在I/O阻塞之前的运行时间为T。一次进程切换的系统开销时间为S。若采用时间片长度为Q的时向片轮转法,对下列各种情况算出CPU利用率。 1)Q=∞    2)Q>T    3)S<Q<T     4)Q=S    5)Q接近于0”相关问题
  • 第1题:

    1 mol理想气体在等温T下向真空膨胀,体积从V1变至V2,吸热为Q,其熵变应如何计算?()

    A.ΔS=R ln(p2/p1)

    B.ΔS=Rln(V2/ V1)

    C.ΔS=Q/T>0

    D.ΔS=0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在一个使用循环调度的系统中,s表示执行进程切换所需要的时间,q表示循环的时间片,r表示进程在发生I/O阻塞前平均运行时间。(a)如果q=∞,CPU 效率是(31);(b)如果q>r,那么,CPU的效率是(32);(c)s<q<r,CPU的效率是(33);(d)s=q<r,效率为(34);(e)q几乎为零时,CPU的效率是(35)。

    A.0

    B.1/2

    C.q/(q+s)

    D.r/(r+s)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有以下程序 void f(int *x,int *y) { int t; t=*X; *X=*y; *y=t; } main() { int a[8]={1,2,3,4,5,6,7,8},i,*p,*q; p=a; q=&a[7); while(p>q) { f(p,q); p++; q--; } for(i=0; i<8; i++) printf("%d,",a[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8,2,3,4,5,6,7,1,

    B.5,6,7,8,1,2,3,4,

    C.1,2,3,4,5,6,7,8,

    D.8,7,6,5,4,3,2,1,


    正确答案:D
    解析:在C语言中,函数参数的默认传递方式是传值,即函数内部的形参只是调用时的实参的一个拷贝,改变形参,实参不会被改变.如果想要实现传址调用只能使用传递指针的方式来实现.利用指针作函数的参数时,无论形参指针还是实参指针所指的都是同一个内存地址,所以形参如果改变了这个地址中的内容,也就是改变了实参所指的地址内容.本题程序开头定义了一个函数f(),在函数中用一个临时变量t交换了两个指针参数所指的地址内容,所以该函数的作用就是交换两个参数所指的内容。在主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一个int型数组a,并定义了两个int型指针p、q分别指向数组a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然后使用一个while循环调用函数f()不断交换两个指针所指的内容,每次交换后p往后移动一个元素,q往前移动一个元素,直到q不再大于p,即直到两个指针在数组a的中间相遇为止。所以,程序最终运行的结果是数组a中的所有元素全被反序排列一次。故应该选择选项D。

  • 第4题:

    "必要时"的外文缩写为

    A.p.O.

    B.s.O.s.

    C.q.n.

    D.q.s.

    E.q.D.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要求熟悉处方中常见的外文缩写。注意"必要时"有两种表示方法,"s.o.s."及"p.r.n."。此题提示应熟记其他处方中常用的外文缩写。

  • 第5题:

    假设某分时系统采用简单时间片轮转法,当系统中的用户数为n、时间片为q时,系统对每个用户的响应时间T=( )。

    A.n
    B.q
    C.n×q
    D.n+q

    答案:C
    解析:
    时间片轮转调度是一种简单、公平且广泛使用的算法。每个进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若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若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调度程序所要做的就是维护一张就绪进程列表,当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它被移到队列的末尾。当系统中的用户数为n、时间片为q时,系统对每个用户的响应时间T=n×q。

  • 第6题:

    设P=,Q为三阶非零矩阵,且PQ=O,则().

    A.当t=6时,r(Q)=1
    B.当t=6时,r(Q)=2
    C.当t≠6时,r(Q)=1
    D.当t≠6时,r(Q)=2

    答案:C
    解析:
    因为Q≠O,所以r(Q)≥1,又由PQ=O得r(P)+r(Q)≤3,当t≠6时,r(P)≥2,则,r(Q)≤1,于是r(Q)=1,选(C).

  • 第7题:

    在一段时间t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积的电量是q,则通过该截面的电流I是()。

    • A、I=q*t
    • B、I=q+t
    • C、I=q-t
    • D、I=q/t

    正确答案:D

  • 第8题:

    S6300系列交换机可批量供货的时间点为()。

    • A、2013年Q4
    • B、2014年Q1
    • C、2014年Q2
    • D、2014年Q3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水蒸汽等温过程中()

    • A、q=w
    • B、q=wt
    • C、q=T(s2-s1
    • D、q=T(s1-s2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进行仓库布置需要考虑的内容常见的有:()。
    A

    E、I、Q、R、S、T、C

    B

    E、I、Q、R、M、T、W

    C

    E、I、M、R、S、T、W

    D

    E、I、M、R、S、T、C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项工作是由四个同类性质的分项工程合并而成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Q和产量定额s,分别是:Q1=360m3,s1=40m3/T日;Q2=900m3,s2=60m3/1日;Q3—360m3,S3=80m3/工日;Q4=480m3,s4—120m3/工日.其综合时间定额为( )工日/一。
    A

    0.013

    B

    0.015

    C

    0.017

    D

    0.019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某系统进行监测后表明平均每个进程在I/O阻塞之前的运行时间为T。一次进程切换的系统开销时间为S。若采用时间片长度为Q的时向片轮转法,对下列各种情况算出CPU利用率。 1)Q=∞    2)Q>T    3)S<Q<T     4)Q=S    5)Q接近于0

    正确答案: 1)Q=∞   CPU利用率=T/(T+S
    2)Q>T    CPU利用率=T/(T+S)
    3)T>Q>S  CPU利用率=Q/(Q+S) 
    4) Q=S    CPU利用率=50% 5) Q→0   CPU利用率→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设数组data[0…m]作为循环队列s q的存储空间,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的语句为( )。

    A.S q↑.front:=s q↑.front+1;

    B.S q↑.front:=(S q↑.front+1)%maxsize;

    C.S q↑.rear:=(S q↑.rear+1)%maxsize;

    D.S q↑.front:=(s q↑.front+1)%(maxsize+1);


    正确答案:B
    循环队列采用的方法是:假设向量Sq↑.data[maxsize]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即Sq↑.data[0]接在Sq↑.data[maxsize—1]之后,我们将这种意义下的向量称循环向量,并将循环向量中的队列称为循环队列。若当前尾指针等于向量的上界,则再做入队列操作时,令尾指针等于向量的下界,这样就利用到已被删除的元素空间,克服假上溢现象。因此入队操作时,在循环意义下的尾指针加1操作可描述为:if(Sq↑.rear>=maxsize)sq↑.near:=0;elsesq↑.rear++;如果利用“模运算”,上述循环意义下的尾指针加l操作,可以更简洁地描述为:Sq↑.rear=(sq↑.rear+1)%maxsize。同样,出队操作时,在循环意义下的头指针加1操作,也可利用“模运算”来实现:sq↑.front:=(sq↑.front+1)%max—size。

  • 第14题:

    设栈S的初始状态为空,队列Q的初始状态如图所示。

    对栈S和队列Q进行下列两步操作: (1)删除Q中的元素,将删除的元素插入S,直至Q为空。 (2)依次将S中的元素插入Q,直至S为空。在上述两步操作后,队列Q的状态是【 】。


    正确答案:a4a3a2a1
    a4a3a2a1 解析:队列的删除是从队头开始的,所以在执行第一步后,S中的内容及顺序应为a1a2a3a4。但栈的出栈顺序是先进后出,所以出栈/顷序为a4a3a2a1。队列的内容及顷序也与出栈情况一致。

  • 第15题:

    有以下程序: void f(int*x,int*y) { int t; t=*x;*x=*y;*y=t; } main() { int a [8]={1, 2,3,4,5, 6, 7,8},i,*p,*q; p=a;q=&a[7]; while(p<q) {f(p,q);p++;q-;} for(i=0;i<8;i++)printf("%d,"a[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______。

    A.823,4,5,6,7,1,

    B.5,6,7,8,12,3,4,

    C.1,2,3,4,5,6,7,8,

    D.8,7,6,5,4,3,2,1,


    正确答案:D
    解析:本程序中函数f的作用是交换指针变量x和y所指向的存储单元的值。

  • 第16题:

    JK触发器及其输入信号波形如图所示,那么,在t=t0和t = t1时刻,输出Q分别为:

    A. Q(t0)= 1,Q(t1)=0
    B. Q(t0)= 0,Q(t1)=1
    C. Q(t0)= 0,Q(t1)=0
    D.Q(t0)= 1,Q(t1)=1


    答案:B
    解析:
    提示:图示电路是下降沿触发的JK触发器,RD是触发器的异步清零端,由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分析即可得答案。

  • 第17题:

    图示输水管道系统,由a处用四条并联管道供水至b处。已知各管段的管长l1=200m,l2=400m,l3=350m,l4=300m,比阻S1=1.07s2/m6,S2=S3=0.47s2/m6,S4=2.83s2/m6。若总流量为Q=400L/s,各管道的流量为( )。


    A.Q1=123L/s,Q2=189L/s,Q3=23L/s,Q4=65L/s
    B.Q1-108L/s,Q2=121L/s,Q3=54L/s,Q4=117L/s
    C.Q1=108L/s,Q2=115L/s,Q3=123L/s,Q4=54L/s
    D.Q1=54L/s,Q2=156L/s,Q3=98L/s,Q4=92L/s

    答案:C
    解析:
    熟练记忆并联管路计算中的阻抗及比阻的表达式.并能运用并联管路的相关性质进行计算。各支管的总阻抗:,



    因此得



    根据连续性条件Q=Q1+Q2+Q3+Q4=3.71Q1,求得
    Q1=108L/s,Q2=115L/s,Q3=123L/s,Q4=54L/s

  • 第18题: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A、V1、V2、V3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 B、Ⅱ、Ⅲ、aVF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 C、V3、V4、V5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 D、V1~V5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 E、V5、V6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为q,电流为()。

    • A、q×t
    • B、q/t
    • C、q+t
    • D、q-t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以下选项中,对指针变量不正确的操作是()。

    • A、ints[10],*q;q=&s[0];
    • B、ints[10],*q;q=s;
    • C、ints[10];int*q=s=1000;
    • D、ints[10];int*q1=s,*q2=s;*q1=*q2;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1mol理想气体在等温T下向真空膨胀,体积从V1变至V2,吸热为Q,其熵变应如何计算?()

    • A、ΔS=0
    • B、ΔS=Rln(V2/V1
    • C、ΔS=Q/T>0
    • D、ΔS=Rln(p2/p1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CPU执行下列程序后: LDI0.0 LDT37 ANT38 TONT38,30 TONT37,20 =Q0.0 T37执行的周期是()秒,Q0.0接通时间为()秒,断开时间为()秒。若Q0.0接通时间时间改为4秒,则T37的预设值为()

    正确答案: 2,3,2,1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有以下程序:#include int *f(int *s,int *t){ if(*s < *t)*s=*t; return s;}main(){  int i=3,j=5,*p=&i,*q=&j,*r; r=f(p,q); printf("%d,%d,%d,%d,%d",i,j,*p,*q,*r);}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
    A

    5,5,5,5,5

    B

    3,5,5,5,5

    C

    5,3,3,3,5

    D

    3,5,3,5,5


    正确答案: A
    解析:
    程序执行过程为:p指向i的地址,q指向j的地址,调用函数f,比较p指向地址存储的元素值3与q指向地址存储的元素值5的大小,if语句成立时将q指向地址存储的元素值5赋给p指向地址存储的元素,即此时p指向地址存储的元素值i=5,返回值指针r指向i,最后输出5,5,5,5,5,答案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