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各自如何表示?如何转换?”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分页系统中页面大小由谁决定?页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在分页系统中页面大小由硬件决定。
    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
    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过程是:用页号P去检索页表,从页表中得到该页的物理块号,把它装入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同时,将页内地址d直接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的块内地址字段中。这样,物理地址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由二者拼接成的实际访问内存地址,从而完成了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 第2题:

    8086/8088微处理器可寻址得存储空间是多少?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后,其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是如何组成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换的?


    正确答案: 8086/8088微处理器可寻址得存储空间位220B=1MB。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后,存储器地址分为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器物理地址用20位地址码表示,编码范围为00000H~FFFFFH.逻辑地址时用户编码得地址,有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组成,两者都得16位。CPU访问存储器时,需在BIU得地址加法器中进行有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得变换,变换关系为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 第3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各用在何处?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由两个16位的部分即段基址和偏移量组成,一般在程序中出现的地址都表示为逻辑地址形式;物理地址是一个20位的地址,它是唯一能代表存储空间每个字节单元的地址,一般只出现在地址总线上。
    由于8086/8088CPU中的寄存器只有16位长,所以程序不能直接存放20位的物理地址,而必须借助逻辑地址,即用两个16位的寄存器来表示物理地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量;另外,一个物理地址可对应多个逻辑地址。

  • 第4题:

    8086/8088 CPU寻址存储器时,什么是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8086/8088系统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物理地址,物理地址就是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编码。在CPU与存贮器之间进行任何信息交换时,需利用物理地址来查找所需要的访问的存储单元。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
    逻辑地址的表示格式为:段地址:偏移地址。知道了逻辑地址,可以求出它对应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10H+偏移地址。

  • 第5题:

    系统中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有什么关系?表示的范围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逻辑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也称为绝对地址,由段基址和偏移量两部分构成。物理地址与系统中的存储空间是一一对应的。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每个逻辑段的地址范围:0000:0000H~FFFF;H0001:0000H~FFFF;H…;FFF://F0000H~FFFF;H共有232个地址,但其中有许多地址是重叠的(体现出逻辑地址的优势,可根据需要方便地写出逻辑地址,又不影响其准确的物理地址,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为多对一的关系)。物理地址的地址范围:00000H~FFFFF。H

  • 第6题:

    什么是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在8086系统中,如何由逻辑地址计算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是思维性的表示,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联合表示的地址类型叫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是真实存在的唯一地址,指的是存储器中各个单元的单元号。
    在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段地址×10H+偏移地址

  • 第7题:

    什么是段式存储管理?它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是怎么变换的?


    正确答案:把程序按内容或构成关系分成段,每段有自己的名字。一个用户作业或进程包含的段对应于一个二维虚拟储存器。以段为单位分配内存,然后通过地址映射机构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只将那些经常访问的段驻留内存,其他的段放在外存,待需要时自动调入。地址变换过程:由虚地址中的段号为索引,查段表。找出该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并将其和段内地址相加,从而得到物理地址。

  • 第8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


    正确答案: 用户目标程序使用的地址单元称为逻辑地址(相对地址),一个用户作业的目标程序的逻辑地址稽核称为该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
    主存中的实际存储单元称为物理地址(绝对地址),物理地址的总体相应构成了用户程序实际运行的物理地址空间。

  • 第9题:

    问答题
    在分页系统中页面大小由谁决定?页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在分页系统中页面大小由硬件决定。
    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
    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过程是:用页号P去检索页表,从页表中得到该页的物理块号,把它装入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同时,将页内地址d直接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的块内地址字段中。这样,物理地址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由二者拼接成的实际访问内存地址,从而完成了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

    正确答案: 用户目标程序使用的地址单元称为逻辑地址(相对地址),一个用户作业的目标程序的逻辑地址稽核称为该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
    主存中的实际存储单元称为物理地址(绝对地址),物理地址的总体相应构成了用户程序实际运行的物理地址空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在8086系统中,如何由逻辑地址计算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是思维性的表示,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联合表示的地址类型叫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是真实存在的唯一地址,指的是存储器中各个单元的单元号。
    在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段地址×10H+偏移地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8086/8088微处理器可寻址得存储空间是多少?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后,其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是如何组成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换的?

    正确答案: 8086/8088微处理器可寻址得存储空间位220B=1MB。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后,存储器地址分为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器物理地址用20位地址码表示,编码范围为00000H~FFFFFH.逻辑地址时用户编码得地址,有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组成,两者都得16位。CPU访问存储器时,需在BIU得地址加法器中进行有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得变换,变换关系为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8086/8088CPU中,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是指什么?已知逻辑地址为1F00:38A0H,如何计算出其对应的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物理地址时CPU存取存储器所用的地址。逻辑地址是段和偏移地址形式的地址,即汇编语言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
    若已知逻辑地址为1F00:38A0H,则对应的物理地址=1F00Hx16+38A0H=228A0H。

  • 第14题:

    逻辑地址由()和()组成,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公式是()。


    正确答案:段基址;偏移地址;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 第15题:

    解释逻辑地址、偏移地址、有效地址、物理地址的含义,8086存储器的物理地址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计算?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表示为段地址:偏移地址,书写程序时用到,一个存储单元可对应出多个逻辑地址;
    偏移地址:是某一存储单元距离所在逻辑段的开始地址的字节个数。
    有效地址:是指令中计算出的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是CPU访问存储器时用到的20位地址,是存储单元的唯一的编号。
    物理地址计算公式:物理地址=段地址×10H+有效地址(或偏移地址)

  • 第16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是指在程序和指令中使用的一种地址,它包括两部分:段基地址和偏移地址。段基地址说明每段在主存中的起始位置,它来自于段寄存器(CS、DS、ES、SS)。偏移地址说明主存单元距离段起始位置的偏移量。它是一个16位的偏移地址,根据指令的不同,它可以来自于8086CPU中不同的16位寄存器IP、SP、BP、SI、DI、BX等。
    物理地址是指CPU对存储器进行访问时实际寻址所使用的地址,物理地址是由段寄存器与偏移地址共同确定的。在实际工作时,从段寄存器中取出段基址,将其左移4位,再与16位偏移地址相加,就得到了物理地址,此地址在CPU总线接口部件BIU的20位地址加法器中形成。
    物理地址的计算方法为:物理地址=段基地址×16+偏移地址。

  • 第17题:

    在80x86中,什么是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线性地址是连续的不分段的地址;逻辑地址是由程序提供的地址;物理地址是内存单元的实际地址。

  • 第18题:

    在8086中,逻辑地址、偏移地址、物理地址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逻辑地址是在程序中对存储器地址的一种表示方法,由段地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如1234H:0088H。偏移地址是指段内某个存储单元相对该段首地址的差值,是一个16位的二进制代码。物理地址是8086芯片引线送出的20位地址码,用来指出一个特定的存储单元。将逻辑地址中的段地址左移四位后再加上逻辑地址中的段内偏移地址便可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

  • 第19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线性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如何转换?


    正确答案: 由段的起始地址(段基址)或者段的编号和段内相对地址两部分表示的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经过“分段机构”处理后,用一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地址称为“线性地址”。
    经过“分页机构”处理后,用一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存储单元的“真实”的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的位数等于地址总线的宽度。
    工作在实地址模式下的80X86MPU不使用线性地址,物理地址=段基址×16+段内偏移地址。
    80X86MPU工作在保护模式下时,分段机构用段的编号在“段描述符表”中找到段的起始地址,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线性地址”。
    分页机构把线性地址从高位到低位分解为“页组地址:页地址:页内地址”三部分,由页组地址(页组号)查找“页组表”,获得该页组对应的“页表”首地址。然后用页地址(页号)去查“页表”,得到该页的起始地址,拼接上页内地址,得到“物理地址”。
    保护模式下也可以关闭分页机构,此时线性地址等于物理地址。

  • 第20题:

    什么叫物理地址?什么叫逻辑地址?什么叫地址映射?地址映射分哪几类?(静态、动态)


    正确答案: 物理地址是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即存储单元的真实地址,它是可识别、可寻址并实际存在的。用户程序经过编译或汇编形成的目标代码,通常采用相对地址形式,其首地址为零,其余指令中的地址都是相对首地址而定。这个相对地址就称为逻辑地址或虚拟地址。逻辑地址不是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能根据逻辑地址到内存中存取信息。为了保证CPU执行程序指令时能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运行时可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映射或地址重定位。
    地址映射可分为两类:1、静态地址映射2、动态地址映射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线性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如何转换?

    正确答案: 由段的起始地址(段基址)或者段的编号和段内相对地址两部分表示的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经过“分段机构”处理后,用一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地址称为“线性地址”。
    经过“分页机构”处理后,用一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存储单元的“真实”的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的位数等于地址总线的宽度。
    工作在实地址模式下的80X86MPU不使用线性地址,物理地址=段基址×16+段内偏移地址。
    80X86MPU工作在保护模式下时,分段机构用段的编号在“段描述符表”中找到段的起始地址,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线性地址”。
    分页机构把线性地址从高位到低位分解为“页组地址:页地址:页内地址”三部分,由页组地址(页组号)查找“页组表”,获得该页组对应的“页表”首地址。然后用页地址(页号)去查“页表”,得到该页的起始地址,拼接上页内地址,得到“物理地址”。
    保护模式下也可以关闭分页机构,此时线性地址等于物理地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各自如何表示?如何转换?

    正确答案: 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称为逻辑地址,由16位“段基址”和16位“偏移地址”(段内地址)组成。段基址表示一个段的起始地址的高16位。
    偏移地址表示段内的一个单元距离段开始位置的距离。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用20位二进制表示。
    将两个16位二进制表示的逻辑地址错位相加,可以得到20位的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8086/8088CPU中,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是指什么?已知逻辑地址为1F00:38A0H,如何计算出其对应的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 物理地址时CPU存取存储器所用的地址。逻辑地址是段和偏移地址形式的地址,即汇编语言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
    若已知逻辑地址为1F00:38A0H,则对应的物理地址=1F00Hx16+38A0H=228A0H。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