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要叙述保护方式与实地址方式下的中断管理方法的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80×86为CPU的PC机,在实地址工作方式下,其中断向量长度为

    A.8个字节

    B.4个字节

    C.2个字节

    D.1个字节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实地址模式下,中断向量表固定存放在00000H~003FFH内存区域内。在中断向量表中,每一个中断向量对应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每个入口地址占4个字节。

  • 第2题:

    ● 下面关于在I/O 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 (4) 是错误的。

    (4)

    A. 中断方式下,CPU 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B. 中断方式和DMA 方式下,CPU 与I/O 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C. 中断方式和DMA 方式中,快速I/O 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 若同时接到DMA 请求和中断请求,CPU 优先响应DMA 请求


    正确答案:C


  • 第3题:

    ● 关于在 I/O 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 (4) 是错误的。

    (4)

    A. 中断方式下,CPU 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B. 中断方式和 DMA 方式下,CPU 与 I/O 设备都可并行工作

    C. 中断方式和 DMA 方式下,快速 I/O 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 若同时接到 DMA 请求和中断请求,CPU 优先响应 DMA 请求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程序查询方式下,CPU与I/O设备串行工作
    B.程序中断方式下,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
    C.DMA方式下,主程序可与I/O数据传送并行工作
    D.实现了DMA方式的系统中,程序中断方式没有存在的必要

    答案:D
    解析:
    DMA方式比较适合成块数据的I/O传送,但在实现了DMA方式的系统中,DMA传送结束时需要用中断方式来通知CPU进行后处理;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也需要中断方式来进行处理。

  • 第5题:

    多重中断方式下,开中断的时间应选择在()之后。

    A.保护断点
    B.保护现场
    C.中断周期
    D.恢复现场

    答案:B
    解析:
    多重中断方式下,为了能够及时响应其他更高优先级的中断,且保证能在响应更高优先级的中断后正确返回原中断服务程序,开中断的时间应选择在保护现场之后。

  • 第6题:

    80386工作在实地址方式下,段寄存器中存放的是()


    正确答案:段基址

  • 第7题:

    80836只有工作在()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设计能力。

    • A、中断方式
    • B、实地址方式
    • C、保护地址方式
    • D、虚拟8086方式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关于在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是错误的。

    • A、中断方式下,CPU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 B、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CPU与I/O设备都可并行工作
    • C、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快速I/O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 D、若同时接到DMA请求和中断请求,CPU优先响应DMA请求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实地址方式下,中断类型码为8的中断矢量从地址开始内存单元开始存放,共占个字节().

    • A、00020H,2
    • B、00010H,2
    • C、00010H,4
    • D、00020H,4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比较程序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的区别,根据比较,指出中断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中断方式:外部设备工作完成后,通过“中断请求”信号“主动”向CPU“报告”。 查询方式:外部设备工作完成后,状态信号储存在接口电路内,被动地等待CPU来读取。 根据上述比较,可以得到中断工作方式的如下特点: 优点:
    1)CPU能够及时了解外部设备的状态,从而对外部设备IO请求进行及时处理。
    2)由于CPU“被动”地等待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外部设备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CPU可以同时执行其他的程序,CPU和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3)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中断方式下,CPU可以同时管理多台外部设备,CPU的效率得到提高。
    缺点:
    1)用中断方式需要CPU增加相应的管理逻辑,增加了CPU电路的复杂性。
    2)由于CPU“被动”地接收“中断请求”信号,CPU必须通过与外部的一个联络过程才能知道是那一个设备在申请中断,这增加了响应时间。为了从当前任务转移到中断服务,CPU必须保护原有的运行环境,进行“任务”的“切换”,这也会增加响应时间。
    3)有较多的设备使用中断方式时,会产生“中断申请”的“竞争”。这一方面降低了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80386工作在实地址方式下,段寄存器中存放的是()

    正确答案: 段基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80836只有工作在()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设计能力。
    A

    中断方式

    B

    实地址方式

    C

    保护地址方式

    D

    虚拟8086方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以80x86为CPU的PC机,在实地址工作方式下,其中断向量长度为8个字节

    B.以80x86为CPU的PC机,在实地址工作方式下,其中断向量长度为4个字节

    C.以80x86为CPU的PC机,在实地址工作方式下,其中断向量长度为2个字节

    D.以80x86为CPU的PC机,在实地址工作方式下,其中断向量长度为1个字节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实地址模式下,中断向量表固定存放在00000H~003FFH内存区域内。在中断向量表中,每一个中断向量对应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每个入口地址占4个字节。

  • 第14题:

    ● 关于在I/O 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 (4) 是错误的。

    (4)

    A. 中断方式下,CPU 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B. 中断方式和DMA 方式下,CPU 与I/O 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C. 中断方式和DMA 方式中,快速I/O 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 若同时接到DMA 请求和中断请求,CPU 优先响应DMA 请求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以下关于CPU与I/O设备交换数据时所用控制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程序查询方式下交换数据不占用CPU时间
    B.中断方式下CPU与外设可并行工作
    C.中断方式下CPU不需要主动查询和等待外设
    D.DMA方式下不需要CPU执行程序传送数据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CPU与I/O设备交换数据时常见的控制方式有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等。在程序查询方式下,CPU执行指令查询外设的状态,在外设准备好的情况下才输入或输出数据。在中断方式下,是外设准备好接收或发送数据时发出中断请求,CPU无需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DMA方式下,数据传送过程是直接在内存和外设间进行的,不需要CPU执行程序来进行数据传送。

  • 第16题:

    关于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Ⅰ.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要高Ⅱ.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保护现场,DMA方式不需要保护现场Ⅲ.程序中断方式的中断请求是为了报告CPU数据的传输结束,而DMA方式的中断请求完全是为了传送数据

    A.只有Ⅱ
    B.Ⅱ、Ⅲ
    C.只有Ⅲ
    D.Ⅰ、Ⅲ

    答案:C
    解析:
    I项,DMA方式不需要CPU干预传送操作,仅仅是开始和结尾挪用CPU-点时间,其余不占用CPU任何资源;中断方式是程序切换,每次操作需要保护和恢复现场,所以DMA优先级高于中断请求,这样可以加快处理效率。II项,从I的分析可知,程序中断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以便中断执行完之后还能回到原来的点去继续没有完成的工作:DMA方式不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ⅡI的说法正好相反。

  • 第17题:

    教室布置有哪几种方式?请简要叙述一下各自的特点。


    答案:
    解析:
    教室的布置可以以教师为中心,即突出教师的位置,使教师便于讲授和控制,学生便于集中精力听讲;也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即突出学生的位置,使学生能够相互影响和交流,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显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接近。当然,学生往往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教室布置的具体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传统布置法
    传统布置法即学生面向讲台,分排就座,座椅前通常有桌子,便于放学生用具和记笔记,若只有椅子,则可将椅子设计成宽扶手的,便于学生利用它记笔记。从空间利用的角度看,这种布置方法是最好的,因为它只要留出教师的活动空间和座位间的通道,其余空间都可摆放桌椅;从讲授的角度看,这种布置方法也是最佳的,因为讲授过程中不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只要专心听讲即可。
    (二)臂章形布置法
    这种方法由传统布置法发展而来,它将每列桌子靠中间过道的一头向后稍移一定的角度,以使处于同排而被过道隔开的学生能相互看见,相互交流。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桌椅排成两列的教室。这种布置方法具备传统教室布置的一些优点,又便于学生交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尝试,但它会分散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注意力。
    (三)环形布置法
    环形布置法即将桌椅围成一个不封闭的圆圈,缺口处为教师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便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布置方法。它适合于应用研讨法或案例分析法的教.学,而不适合于讲投法教学,因为有近半的学生不能正视教师。
    (四)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法
    根据培训的内容和需要还可以采用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的方式,圆桌会议布置法适合于人数在15人以下的研讨性培训,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增加亲近感,另一方面学员精力比较容易集中。而圆桌分组布置方式的主要优势是:比较适合较大型的团队培训;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可以在桌与桌之间进行沟通,不离开位置就能组成新的小组,培训师可以在各桌之间巡视,并且加入任何一组。其不足是学员们不容易看到培训师,并且在观看投影时都得转动一个角度;在演讲时,这种布置方式鼓励了私下的谈话,削弱了演讲效果。
    (五)U形布置法
    U形布置法即将桌椅围成一个U形,开口处是教室的正面。这种布置形成两边的学生互相对视,另排学生正对教师。它适合于模拟练习法,U字里面的空间可以作为模拟者的演练区域。
    (六)V形布置法
    V形或称人字形布置即将课桌、座位以一个角度进行布置,摆成一个V字形。采用V字形布置,不像平行布置那么拘谨,所有的学员都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黑板、投影幕布,培训师可以从过道走向任何一个学员进行沟通,学员们可以进行最佳的沟通。其主要缺陷是:不便于学员们相互看见对方,有些学员的视线会被其他学员挡住,学员的沟通不如U形布置。为此,可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如采用单排的V形布置,可以为培训师和学员提供最佳视角,也最便于沟通,但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10人以下为宜。

  • 第18题:

    ()方式是80286~80486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 A、实地址
    • B、虚地址保护
    • C、V86
    • D、X86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什么是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它们分别使用什么存储模型?


    正确答案: 实地址方式:与8086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只能寻址1MB物理存储器空间,逻辑段最大不超过64KB;但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32位操作数和32位寻址方式;相当于可以进行32位处理的快速8086。实地址工作方式只能支持实地址存储模型。
    保护方式:具有强大的段页式存储管理和特权与保护能力,使用全部32条地址总线,可寻址4GB物理存储器。保护方式通过描述符实现分段存储管理,每个逻辑段可达4GB。处理器工作在保护方式时,可以使用平展或段式存储模型。
    虚拟8086方式:在保护方式下运行的类似实方式的运行环境,只能在1MB存储空间下使用“16位段”。处理器工作在虚拟8086方式时,只能使用实地址存储模型。

  • 第20题:

    比较程序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的区别,根据比较,指出中断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中断方式:外部设备工作完成后,通过“中断请求”信号“主动”向CPU“报告”。 查询方式:外部设备工作完成后,状态信号储存在接口电路内,被动地等待CPU来读取。 根据上述比较,可以得到中断工作方式的如下特点: 优点:
    1)CPU能够及时了解外部设备的状态,从而对外部设备IO请求进行及时处理。
    2)由于CPU“被动”地等待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外部设备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CPU可以同时执行其他的程序,CPU和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3)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中断方式下,CPU可以同时管理多台外部设备,CPU的效率得到提高。
    缺点:
    1)用中断方式需要CPU增加相应的管理逻辑,增加了CPU电路的复杂性。
    2)由于CPU“被动”地接收“中断请求”信号,CPU必须通过与外部的一个联络过程才能知道是那一个设备在申请中断,这增加了响应时间。为了从当前任务转移到中断服务,CPU必须保护原有的运行环境,进行“任务”的“切换”,这也会增加响应时间。
    3)有较多的设备使用中断方式时,会产生“中断申请”的“竞争”。这一方面降低了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 第21题:

    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系统与CPU的数据传送方式包括程序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两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它们分别使用什么存储模型?

    正确答案: 实地址方式:与8086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只能寻址1MB物理存储器空间,逻辑段最大不超过64KB;但可以使用32位寄存器、32位操作数和32位寻址方式;相当于可以进行32位处理的快速8086。实地址工作方式只能支持实地址存储模型。
    保护方式:具有强大的段页式存储管理和特权与保护能力,使用全部32条地址总线,可寻址4GB物理存储器。保护方式通过描述符实现分段存储管理,每个逻辑段可达4GB。处理器工作在保护方式时,可以使用平展或段式存储模型。
    虚拟8086方式:在保护方式下运行的类似实方式的运行环境,只能在1MB存储空间下使用“16位段”。处理器工作在虚拟8086方式时,只能使用实地址存储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叙述保护方式与实地址方式下的中断管理方法的区别。

    正确答案: 在实地址方式下,32位80X86微处理器采用与16位80X86相同的中断管理机制,用1KB大小的“中断向量表”存储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这些“中断向量”按照“中断类型”的顺序存放。中断向量表存放在地址0000:0000开始的主存中。
    保护方式下用“中断描述符表”来指出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每一个中断类型对应一个“中断门”或“陷阱门”描述符。中断描述符表可以放在内存的任何位置,表的首地址存放在IDTR寄存器中。
    保护模式下中断响应的过程与实地址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可以用中断机制进行任务的切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