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文中,报”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定()为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媒介。

    A、《中国财经报》
    B、《中国经济导报》
    C、《中国日报》
    D、“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E、《中国建设报》

    答案:B,C,D,E
    解析:
    按照《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授权,指定《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建设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为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发布媒介。其中依法必须招标的国际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在《中国日报》发布。

  • 第2题:

    简述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30年代肖孝嵘著有《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
    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 第3题:

    联系实际论述外国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中国孩子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

  • 第4题: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指出今后十年应关注的重点人群有()

    • A、青少年
    • B、婴幼儿
    • C、儿童
    • D、妇女群体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皮亚杰是第一位完整叙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学者,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儿童心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由此,可以看出()

    • A、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 B、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 C、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 D、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间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中国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过分溺爱,保护儿童,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 第8题:

    问答题
    联系实际论述外国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中国孩子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是()。
    A

    《八十年代中国主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B

    《九十年代中国主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C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D

    《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皮亚杰是第一位完整叙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学者,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儿童心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一文中,报道了我国心理学家对“猪孩”的研究案例。

    正确答案: 《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属于队报队刊的是()。

    • A、《中国儿童报》
    • B、《中国少年报》
    • C、《中国中学生报》
    • D、《辅导员》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以下哪一点与家庭教育的地位有关。()

    • A、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监督者和批评者
    • B、家庭教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 C、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 D、家庭教育是儿童心理教育的唯一阵地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一文中,报道了我国心理学家对“猪孩”的研究案例。


    正确答案:《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第16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北京为“希望工程”的孩子们举行了鼓号队汇演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孩子们安排了参观鸟巢、水立方等活动,为孩子们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在我国,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

    • A、政府
    • B、群众团体组织
    • C、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 D、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是()。

    • A、《八十年代中国主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B、《九十年代中国主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C、《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 D、《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家庭教育结合”的育人机制。


    正确答案:社会教育

  • 第19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 第20题:

    判断题
    中国学者吴凤岗在《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文中,报道了我国心理学家对“狼孩”的研究案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30年代肖孝嵘著有《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
    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指出今后十年应关注的重点人群有()
    A

    青少年

    B

    婴幼儿

    C

    儿童

    D

    妇女群体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国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过分溺爱,保护儿童,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