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析东方战线的建立。”相关问题
  • 第1题: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实表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既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共两党的共同需要。
    (1)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策略。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证明,单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3)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群众比较熟悉的一面旗帜,利用它可以发展革命力量。
    (4)可以利用广东国民政府的地盘公开发动工农群众,发展革命力量。


  • 第2题:

    试析东晋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初年的政策措施。


    参考答案:

    背景:东晋政权的建立,是当时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产物,也是各种政治势力交互作用的而结果。由于西晋灭亡,胡族贵族入住中原,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为了抵御胡族的奴役和压迫,汉族地主阶级和广大汉族人民需要建立与自己民族利益相一致的封建政权。同时,北方世家大族的南迁,进一步壮大了南方地主阶级力量,从而为封建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在胡族政权的威胁和农民暴动、豪强叛乱的多重压力下,南方世家大族与中原大族的矛盾缓和,产生了支持司马氏重建政权的共同要求。此外,东晋政权的建立也得益于琅邪大族王导的鼎力拥戴之功。
    政策:东晋建立之后,在大族内部加强团结合作,给予世家大族政治经济优遇,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减少农民赋役负担,采用“侨置”措施大力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后来为了接军侨置带来的地方机构混乱和户籍管理困难,又实行“土断”政策,调整地方机构,重新登录户籍,进一步加强对流民的管理。


  • 第3题: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答案:
    解析:
    二战爆发后,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着手在西部边境采取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道防御线——东方战线。1939年9月苏军占领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10月,这两个地区分别加入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同年,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利。1940年苏联战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政府建立的这条“东方战线”使领土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相反,在法国斯进行侵略的二战之初,苏联政府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 第4题:

    下面对抗日民族统-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正确答案:A

  • 第5题: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
    •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反抗帝国主义
    • C、建立民族主义联合战线反抗军阀
    • D、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试析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 


    正确答案:(1)政府有限介入策略
    (2)政府主动介入策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都有限介入

  • 第7题:

    下面对抗日民族统—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试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或法律原则,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
    (1)行政指导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但又不能强制进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就成为必然选择。
    (2)行政指导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在过去,我国政府职能主要靠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和管理经济,行政模式也是一种“官本位”的全面管制模式。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弊端很多。实行行政指导自然是经济体制转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3)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行政指导是一种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益的行政管理方式,采用行政指导有利于:
    (1)降低管理本身成本;
    (2)降低社会成本;
    (3)更为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由此观之,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客观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 两半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就为动员各阶层参加统一战线提供了全民族的基础。无产阶级只要加强对其领导,就完全能够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民族资产阶级也有革命性的一面,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与之建立统一战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给革命者利用矛盾,争取革命的同盟军提供了可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东方战线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30年代后期,苏联面临纳粹德国侵略的威胁,力图改善西部边界的防御地位。从1939年9月1940年8月,苏联先后从波兰、芬兰、爱少尼来、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中占领土地。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领土自北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在苏德战争中起到有限的作用。东方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有损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原因有()。
    A

    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

    D

    中国积极提倡和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这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国共两党的力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
    (3)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新高潮的起点。

  • 第14题:

    试析东方问题。


    参考答案:

    ⑴东方问题是什么?
    东方问题最早出现在欧洲协调的维罗纳会议上讨论希腊问题时使用的。其中东方是指欧洲的东方,具体是指奥斯曼土耳其。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东方问题源于土耳其帝国的衰落,所以它的本质是对土耳其领土的蚕食、侵略和争夺,以及这种侵略和争夺对欧洲大国均势的影响。
    ⑵东方问题的由来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17世纪开始衰落。同时,随着欧洲资义的发展。列强日益对外扩张。19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尔干以及东南端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成为欧洲列强必争的战略要地。黑海是俄国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巴尔干是东南欧的门户。上述两海峡扼守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咽喉。因此,侵占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占领巴尔干,打通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通道,是历代俄国沙皇追求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斗争,1744年俄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楚库克——凯尔那吉和约》,这一条约标志着俄国势力在近东地区膨胀的开始,也埋下了东方问题的种子。此后,俄国又多次进攻土耳其,并获得大量利益。1821-1829年,欧洲列强纷纷插手东方问题。东方问题开始成为具有全欧性质的焦点和国际政治纷争的中心。
    ⑶欧洲列强如何卷入东方问题
    在整个19世纪东方问题的争端舞台上,主要国家为俄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和统一后的德国。沙皇俄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肢解奥斯曼帝国,蚕食其领土并力求取得独占优势,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以便自由出入地中海。英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明独立的奥斯曼帝国,维持其庞大的殖民体系中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以保障它在东方特别是印度的权益,并借此控制黑海海峡,遏止俄国势力伸向地中海,为此俄英双方在近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成为19世纪东方问题角逐场上的两个主要对手。法国在近东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其对东方问题的政策通常与英国保持一致。奥地利对东方问题的政策一开始与俄国较一致,双方还曾联合入侵土耳其,但随着双方关系的恶化,奥地利开始与统一后的德国联合推进东进政策,与英法俄在近代展开激烈争夺。
    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东方问题对欧洲国际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东方问题重要性使欧洲列强均参与其中。东方问题开始成为具有全欧性质的焦点和国际政治纷争的中心。东方问题是威胁维也纳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东方问题的发展在最终摧毁正统秩序和大国均势和平,使维也纳体系走向解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第15题:

    “东方战线”


    答案:
    解析:
    “东方战线”: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着手在西部边境采取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道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壁障——东方战线。自1939年9月苏联以各种手段占领了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领土。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苏联政府建立的这条“东方战线”使领土自北到南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相反,在法西斯进行侵略的二战之初,苏联政府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 第16题: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原因有()。

    • A、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B、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C、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
    • D、中国积极提倡和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试析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1)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存款者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接管,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必需的合并和营业转让给予资金援助。
    2)为整个金融体系设立了有一道安全防线,提高了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具有事先检查和事后监督双重稳定。3)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接管,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必需的合并和营业转让给与资金援助。

  • 第18题:

    下列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 C、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建立的
    • 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试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或法律原则,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
    (1)行政指导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但又不能强制进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就成为必然选择。
    (2)行政指导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在过去,我国政府职能主要靠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和管理经济,行政模式也是一种“官本位”的全面管制模式。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弊端很多。实行行政指导自然是经济体制转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3)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行政指导是一种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益的行政管理方式,采用行政指导有利于:
    (1)降低管理本身成本;
    (2)降低社会成本;
    (3)更为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由此观之,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客观要求。

  • 第20题:

    问答题
    试析东晋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初年的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背景:东晋政权的建立,是当时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产物,也是各种政治势力交互作用的而结果。由于西晋灭亡,胡族贵族入住中原,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为了抵御胡族的奴役和压迫,汉族地主阶级和广大汉族人民需要建立与自己民族利益相一致的封建政权。同时,北方世家大族的南迁,进一步壮大了南方地主阶级力量,从而为封建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在胡族政权的威胁和农民暴动、豪强叛乱的多重压力下,南方世家大族与中原大族的矛盾缓和,产生了支持司马氏重建政权的共同要求。此外,东晋政权的建立也得益于琅邪大族王导的鼎力拥戴之功。
    政策:东晋建立之后,在大族内部加强团结合作,给予世家大族政治经济优遇,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减少农民赋役负担,采用“侨置”措施大力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后来为了接军侨置带来的地方机构混乱和户籍管理困难,又实行“土断”政策,调整地方机构,重新登录户籍,进一步加强对流民的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析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1)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存款者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接管,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必需的合并和营业转让给予资金援助。
    2)为整个金融体系设立了有一道安全防线,提高了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具有事先检查和事后监督双重稳定。3)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接管,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必需的合并和营业转让给与资金援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面对抗日民族统—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A

    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

    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

    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

    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