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试述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题目

试述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价值学说是斯密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2、斯密价值学说的二重性:其一是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斯密认为,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交换时购买的劳动量。其二是三种收入决定价值,斯密认为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构成。
3、原因:混同了价值增值和价值形成;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和雇佣劳动者;混同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混同了价值决定和价值表现;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更多“试述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参考答案:

    (1)贡献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这样,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基本上得到揭示。不仅如此,斯密后来直接地从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中,引申出利润。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
    (2)缺陷①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②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③将资本家的利润视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从而违背了他关于利润是劳动者的生产物无偿扣除的正确立场,陷入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④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⑤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


  • 第2题:

    试述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斯密绝对成本理论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接着,斯密将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绝对成本理论。

  • 第3题:

    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什么?原因在哪里?


    正确答案:斯密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
    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设下,赞美“看不见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
    另一方面,由力图从事务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历史与逻辑的矛盾,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斯密在研究中的二重性方法,使得斯密用两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他未能使两种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时常造成一些矛盾。这些缺陷属于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在所难免的,但其根本缺陷却是受资产阶级立场和眼光本身所限制的。

  • 第4题:

    试述李嘉图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2)在说明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时,李嘉图抛弃了将稀少性作为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认为绝大部分商品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
    (3)指出斯密价值论的矛盾和错误,认为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比例,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4)在对决定价值的劳动的性质的研究中,李嘉图已接触到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区别;(5)在价值量问题上,李嘉图接受斯密关于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的观点,进一步指出必要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包括直接生产该商品的劳动和生产生产资料所用的劳动,由最不利的生产条件决定;
    (6)接受了斯密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加以区分的思想;
    (7)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并感觉到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转移的区别。

  • 第5题:

    试述唐朝“两税法”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唐朝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理财措施,虽然在一定时期缓解了财政困难,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和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因之在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内容:
    一、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但保留丁额。
    二、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等入户籍,交纳赋税。
    三、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四、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
    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要在六月交完,秋税要在十一月交完。
    六、“量入制出”。
    意义:一、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二、扩大了税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价值学说是斯密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2、斯密价值学说的二重性:其一是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斯密认为,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交换时购买的劳动量。其二是三种收入决定价值,斯密认为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构成。
    3、原因:混同了价值增值和价值形成;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和雇佣劳动者;混同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混同了价值决定和价值表现;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亚当.斯密提出税收的四项原则为:(一)平等原则;(二)确实原则;(三)便利原则;(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斯密绝对成本理论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接着,斯密将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绝对成本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李嘉图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
    (2)在说明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时,李嘉图抛弃了将稀少性作为价值源泉的错误观点,认为绝大部分商品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
    (3)指出斯密价值论的矛盾和错误,认为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比例,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4)在对决定价值的劳动的性质的研究中,李嘉图已接触到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区别;(5)在价值量问题上,李嘉图接受斯密关于价值取决于必要劳动量的观点,进一步指出必要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包括直接生产该商品的劳动和生产生产资料所用的劳动,由最不利的生产条件决定;
    (6)接受了斯密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加以区分的思想;
    (7)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并感觉到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转移的区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正确答案: (1)贡献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他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利润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这样,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基本上得到揭示。不仅如此,斯密后来直接地从工人超出用来补偿自身工资的劳动量之上所完成的劳动中,引申出利润。斯密在把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利润,表述为劳动超过工资之上的余额以后,对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地租,也作了同样的论述。
    (2)缺陷①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②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③将资本家的利润视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从而违背了他关于利润是劳动者的生产物无偿扣除的正确立场,陷入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泥潭。④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⑤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造成斯密二重价值观点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1)把价值增殖与价值形成混在一起,从而把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混为一谈
    (2)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
    (3)混同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4)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5)混同了价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企图寻找“不变的价值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什么?原因在哪里?

    正确答案: 斯密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
    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设下,赞美“看不见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
    另一方面,由力图从事务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历史与逻辑的矛盾,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斯密在研究中的二重性方法,使得斯密用两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他未能使两种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时常造成一些矛盾。这些缺陷属于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在所难免的,但其根本缺陷却是受资产阶级立场和眼光本身所限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发动机气缸盖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主要缺陷,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①气缸盖变形。在工作中缸盖受到燃烧室局部的高温、高压作用,或在拆装中未按顺序拧紧或拧松紧固螺栓,拧紧的力矩不均匀,或发动机在热车状态下拆卸缸盖等,均可能造成缸盖变形;
    ②气缸盖裂纹。缸盖裂隙纹常发生在进、排气门麻的过梁处,或气门座和涡流室喉口的边缘,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垢沉积太厚,散热不良,缸盖受热不均,发动机过热而骤加冷却水,或残余应力施放;
    ③水道口腐蚀。其原因是冷却水的腐蚀。

  • 第14题:

    形成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原因在于()

    • A、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
    • B、混同了价值增殖与价值形成
    • C、混同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 D、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 E、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

    正确答案:A,B,C,D,E

  • 第15题:

    简述造成斯密二重价值观点的原因?


    正确答案:主要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1)把价值增殖与价值形成混在一起,从而把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混为一谈
    (2)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
    (3)混同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4)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5)混同了价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企图寻找“不变的价值观”。

  • 第16题:

    试述斯密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30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财富也会因此而增加。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

  • 第17题:

    试述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亚当.斯密提出税收的四项原则为:(一)平等原则;(二)确实原则;(三)便利原则;(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 第18题:

    多选题
    形成斯密二重价值理论的原因在于()
    A

    混同了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

    B

    混同了价值增殖与价值形成

    C

    混同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D

    混同了价值决定与价值表现

    E

    混同了独立商品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正确答案: 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是斯密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他的方法的二重性的结果。
    斯密的二重方法是同他的二重研究任务相联系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因为这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在他的书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表述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正确答案: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认为“甚或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认识到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坚持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所费劳动决定,价值大小与之成正比。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优越性、缺点以及分工产生原因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
    他认为:
    (1)分工的优越性:主要是在于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斯密举了有十八道工序的制针业,说如不实行分工,有的工人一天甚至不能做一枚别针;而实行分工,则平均每人每天可做4800枚。
    (2)分工的缺点:在于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斯密认为,分工使工人长年累月从事单调死板的活动,损坏了工人全面的活动能力和智力发展。这既造成不平等,也对人的健康不利。
    (3)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是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他认为,人类的利己心产生交换倾向,而交换倾向导致分工。这是“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斯密否认分工是由人们头脑中发明出来的,这具有一定的客观意义。但他把分工归因于人类本性的交换倾向,这是因果颠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唐朝“两税法”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唐朝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理财措施,虽然在一定时期缓解了财政困难,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和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因之在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内容:
    一、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但保留丁额。
    二、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等入户籍,交纳赋税。
    三、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四、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
    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要在六月交完,秋税要在十一月交完。
    六、“量入制出”。
    意义:一、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二、扩大了税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各自的贸易政策主张。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