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更多“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A.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B.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C.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 第3题:

    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形成统一民族君主国的国家是()

    • A、德国和意大利
    • B、葡萄牙和西班牙
    • C、英国和法国
    • D、西班牙和英国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第5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正确答案: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 第6题:

    根据皮尔萨察城镇总平面,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类型。


    正确答案:(1)基本形态特征:城市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渐进主义”(Incremantalism)的城市自发形式(2)三种类型: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教堂、修道院、广场等;商业交通型

  • 第7题: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城市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世纪欧洲城市比古希腊、古罗马缩小很多(2)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城堡建设的需要,城市选择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地区(1分)(3)中世纪早期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形态以环状、放射状居多(4)后期工商业发展及军事需要形成一些网格状城市(5)教堂广场为城市中心:集会、狂欢、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6)意大利广场有:市政、商业、宗教及综合性等类型(7)围合性好、规模和尺度适宜,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8)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

  • 第8题:

    问答题
    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农业经济:农业方面三圃制逐渐推行,铁犁、重型复合性铧犁、铁耙广泛使用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马耕普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园艺业、果艺业和葡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得到普遍发展。八世纪初,古代地中海区域使用的浅掘犁,在西北欧大部地区已被重型复合式铧犁所代替。
    2、手工业:此时无论在采矿、冶铁或金属制造方面还是在毛纺织业和建筑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技术上要求越来越熟练精通,这就不是一般的以手工业作为副业的农民所能办到的,生产的发展要求手工业必须脱离农业而独立。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手工业,变成为出卖(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
    3、封建政治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领主都希望在自己领地上建议城市以招揽劳动者并提高经济收入。
    4、许多手工业者和农民由于不堪忍受领主的压榨,纷纷逃离庄园,到比较安全、交通便利、能取得廉价原料的地方从事手工业生产,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1)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15世纪以前)这一时期,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2)全面继受罗马法时期(15世纪以后)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3)法典编纂时期(18世纪中叶至德国统一)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编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内部原因:土地私有化和公社内部两级分化。
    外部原因:
    ⑴封建贵族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的无秩序,人们的无安全。
    ⑵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强取豪夺和各种苛重的捐税,农民无力承受。
    ⑶强制性的军事服役和各种徭役,使农民长期脱离土地,不能过安定的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正确答案: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内部原因:土地私有化和公社内部两级分化。
    外部原因:
    ⑴封建贵族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的无秩序,人们的无安全。
    ⑵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强取豪夺和各种苛重的捐税,农民无力承受。
    ⑶强制性的军事服役和各种徭役,使农民长期脱离土地,不能过安定的生活。


  • 第14题:

    简述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在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俗教育形式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以医学著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著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著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免除赋税和兵役、迁校自由、颁发教师许可证等。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在一些做法上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基础,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尤其是中世纪大学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推行学术自由,鼓励学者和学生探求真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与中世纪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奠定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2)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中世纪大学推行学术自由,会集了大量学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传播了社会文化,直接成为传承文化的桥梁;进行了对真理的探求,促进了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使大学成为了社会学术中心。
    (3)为后期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早期中世纪大学形成了初步的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比如学科划分制度,这种按照职业划分的教学和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学。再比如学位制度,现代各国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都是直接源于中世纪大学。

  • 第15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1)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15世纪以前)这一时期,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2)全面继受罗马法时期(15世纪以后)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3)法典编纂时期(18世纪中叶至德国统一)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编纂。

  • 第16题:

    中世纪城市法典中有许多属于城市法院的判决汇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

    • A、《萨克森城市管辖法》
    • B、《比萨城市法典》
    • C、《米兰城市法典》
    • D、《毕士托瓦法典》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 A、英国
    • B、法国
    • C、意大利
    • D、德国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 A、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 B、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 C、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 D、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城市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世纪欧洲城市比古希腊、古罗马缩小很多(2)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城堡建设的需要,城市选择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地区(1分)(3)中世纪早期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形态以环状、放射状居多(4)后期工商业发展及军事需要形成一些网格状城市(5)教堂广场为城市中心:集会、狂欢、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6)意大利广场有:市政、商业、宗教及综合性等类型(7)围合性好、规模和尺度适宜,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8)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根据皮尔萨察城镇总平面,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类型。

    正确答案: (1)基本形态特征:城市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渐进主义”(Incremantalism)的城市自发形式(2)三种类型: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教堂、修道院、广场等;商业交通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的特点:
    1.中世纪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政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2.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
    3.中世纪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
    4.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5.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性感、丰富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形成统一民族君主国的国家是()
    A

    德国和意大利

    B

    葡萄牙和西班牙

    C

    英国和法国

    D

    西班牙和英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