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近交的遗传效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近交系动物具有明确的品系背景资料,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什么是近交?试述近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答案: 1、定义: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
    2、遗传学效应:
    (1)导致基因的分离和纯合:杂合体通过近交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并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纯合速度决定于近交系数(0.5/0.25/0)、等位基因的对数和近交的代数。
    (2)导致近交衰退:等位基因的纯合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出现生活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必须严格加以选择,淘汰有害基因,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出现多个纯合基因型:杂合体通过近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而且逐代趋于稳定。

  • 第3题:

    什么是近交?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交配的双方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叫近亲交配,叫近交。
    效应:
    1固定优良性状
    2揭露有害基因
    3保持优良个体血统

  • 第4题:

    不同的性状近交衰退的程度不同,遗传力低的性状近交衰退不明显,而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则近交衰退非常明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力高的性状近交衰退不显著
    • B、遗传力高的性状近交衰退显著
    • C、遗传力低的性状近交衰退不显著
    • D、遗传力高的性状近交衰退显著
    • E、都不对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近交的遗传效应主要表现在:(1)()(2)()(3)()。


    正确答案:近交使个体基因纯合、群体分化;近交会降低群体均值;近交可暴露有害基因

  • 第7题:

    简述缺失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有害于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发育:缺失的纯合体很难成活;缺失杂合体生活力降低,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一般是败育的,含缺失染色体的胚囊生活力较花粉强,所以缺失染色体主要通过雌配子遗传的
    (2)缺失区段较小的个体即使有生活力,也会表现出某些遗传上的反常现象,如假显性现象。假显性现象与基因突变有区别的。

  • 第8题:

    ()对重组近交系的遗传组成描述不正确。

    • A、重组近交系的遗传成分虽然限于两个亲代近交系。
    • B、重组近交系和普通近交系一样,具有极高的纯合性。
    • C、重组近交系由于各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一染色体上基因的交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 D、重组近交系的遗传成分均等的来自两个主系。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近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答案: ①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的纯合,即增加纯合子的频率,减少杂合子的频率,最终是使杂合子群体分解为它们各自组成的部分——纯系;
    ②近交的另一遗传效应是导致近交衰退,使群体均值降低。这是由于近交减少了杂合子的频率,清除了显性效应,从而是Hd降低;另外,由于隐性的甚至有害的基因得到了纯合,并不断积累,也是近交衰退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交是指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间的交配,是完全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其遗传效应主要有:  ①近交使基因型纯合,即增加纯合子的频率 ②近交降低群体均值 ③近交使群体发生分化  ④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纯合并使群体的均值提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近交类型中,自交和回交在遗传效应上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自交导致群体基因型纯合的方向不是定向的,是多方向的,因而可在群体中形成多种纯合基因型,如基因型为AaBb的群体,经连续自交,可形成AABB,AAbb,aaBB,aabb4种纯合基因型。2.回交可导致核代换,因而连续回交可定向的形成同轮回亲本一样的纯合基因型,不是多方向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杂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答案: ①杂交的遗传效应是基因的组合,使在相对性状上有着差异的群体,联合成为一个,形成基因型上杂合的后代;
    ②杂交的另一遗传效应是导致群体均值的提高。

  • 第14题:

    简述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


    正确答案:1、引起插入突变;
    2、产生新的基因;
    3、产生染色体畸变;
    4、引起生物进化。

  • 第15题:

    从遗传效应来看,杂交是不同纯合子间的(),而近交则是一定程度的()。就()与()这两个范畴而论,近交与杂交是一对()的事件。


    正确答案:异型交配;同型交配;同型;异型;效应相反

  • 第16题:

    简述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为什麽说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正确答案: 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为
    (1)近交使群体基因型纯合,而杂交使群体基因型杂合。
    (2)近交降低群体均值,而杂交提高群体均值。
    (3)近交使群体分化,而杂交使群体一致。
    (4)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为什麽说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因为近交只能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不能改变基因频率;选择虽然能改变基因频率,但由于往往难于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很难把杂合子淘汰掉。近交加选择一方面可首先通过近交使杂合子减少、纯合子频率增加,把群体分化成几个可以区别的纯系,然后再通过选择就可较容易地把理想的纯合子留下,把不理想的淘汰掉,很快地在一个群体中使某个基因频率接近于1,使其等位基因的频率接近于0;而在另一个群体中则相反,于是加大了群体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双亲各自的纯度和双亲间的差异程度,即双亲各自的纯度越纯二双亲间的差异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强。因此说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的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 第17题:

    简述近交的用途。


    正确答案: 1、揭露有害基因
    2、保持优良个体血统
    3、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4、固定优良性状
    5、提供实验动物

  • 第18题:

    简述回交育种的遗传效应?


    正确答案:增加杂种后代群体内具有轮回亲本性状个体比例;增强杂交后代的轮回亲本性状。

  • 第19题:

    近交系动物必须符合遗传质量检测要求,必须具有明确的(),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组成、主要生物学特性等,并能充分表明新培育的或引种的近交系动物符合近交系定义的规定。

    • A、繁殖过程
    • B、繁殖系谱
    • C、繁殖代数
    • D、品系背景资料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正确答案:近交是指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间的交配,是完全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其遗传效应主要有:  ①近交使基因型纯合,即增加纯合子的频率 ②近交降低群体均值 ③近交使群体发生分化  ④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近交?试述近交的遗传效应?

    正确答案: 1、定义: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
    2、遗传学效应:
    (1)导致基因的分离和纯合:杂合体通过近交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并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纯合速度决定于近交系数(0.5/0.25/0)、等位基因的对数和近交的代数。
    (2)导致近交衰退:等位基因的纯合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出现生活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必须严格加以选择,淘汰有害基因,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出现多个纯合基因型:杂合体通过近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而且逐代趋于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kk小鼠的遗传特性表现为()。
    A

    近交系背景的单基因遗传。

    B

    近交系背景的多基因遗传。

    C

    封闭群背景的单基因遗传。

    D

    封闭群背景的多基因遗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畜牧业中的动植物近交对遗传漂变的影响。

    正确答案: 畜牧业中近交具有促使等位基因纯合、降低群体均值的效应,并具有固定优良性状、揭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提高群体同质性的作用,但是也会造成种群发生衰退的危险。因为畜牧业动植物近交会导致遗传漂变引起的基因频率波动幅度增大,从而使个别基因的丢失或固定,造成种群的衰退。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配子抽样误差,减少随机遗传漂变造成基因丢失或固定的风险,提高近交保种效果。针对影响基因随机遗传漂变的群体因素,在组建种群时,应尽量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充分考虑群体内个体间的血缘关系,尽量避免初始群体内的个体间具有亲缘关系,这不仅可以保证群体内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遗传基础,而且有利于保证多数基因的初始频率处于或接近中等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