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B9只)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A、盗窃罪B、投毒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题目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B9只)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 A、盗窃罪
  • B、投毒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相似考题
更多“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B9只)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A、盗窃罪B、投毒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AB项,甲投毒的对象是交售粮站的稻米,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同时,甲只有投毒的故意,没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因此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甲取出一部分稻米的行为属于盗窃行为,但构成盗窃罪要求盗窃的财物价值数额较大,所以甲取出一部分稻米用作饵料,用来毒麻雀的,由于数额不大,不构成盗窃罪。故AB项错误。
    CD项,甲毒死麻雀的行为,没有侵害被刑法保护的法益,故不成立犯罪。甲将有毒的麻雀作为食品售予他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侵犯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秩序,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兜底”罪名,在其他罪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可以使用此罪名。故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2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有29 只羊)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羊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A.盗窃罪
    B.投毒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A,D
    解析:
    。甲向乙家的羊圏投毒的行为并未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构成盗窃罪。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有关盗窃案件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在实施盗窃中,造成公私财物严重毁损的,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出于报复等动机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的,应以盗窃罪和其他罪实行并罚。选项C错误。选项D显然是正确的 (《刑法》第144条)。注意,根据2002年3月2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刑法修正案(三)》第1、2条)的罪名改为投放危險物质罪,取消投毒罪罪名。

  • 第3题:

    共用题干

    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趁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吸收犯

    答案:A,B,C,D
    解析:
    甲显然不构成抢劫罪。甲的行为属于以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这是因为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口和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的行为,都是将毒药投入特定的私人处所,一般不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公私财产安全。从甲的主观故意看,甲意图毒死的人也是相当确定的,其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概括故意。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也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法律有特别规定,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甲将有毒的麻雀卖给饭馆,当然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为卖给饭店的麻雀是用来食用的,都算是食品。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项。
    依据《刑法》第128、264条的规定,甲最初怀有普通盗窃的故意而实施盗窃行为,并不知道包内有枪,所以只构成盗窃罪。此后,当他发现枪时,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将手枪私自藏于家中,已经具备了非法持有枪支的故意,所以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
    本题真正疑难的是到底定三个过失犯罪中的哪一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首先可以被排除的,因为本案没有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危险物品肇事罪和失火罪的区别在于失火罪是一种普通的犯罪,是由于业务过失以外的普通过失造成的。危险物品肇事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中,由于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而发生的。此时,行为人的过失是业务过失,行为人没有尽到业务上应有的注意义务。在本案中,作为危险物品管理者的乙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注意义务,具有过失的是甲。甲所具有的过失是普通过失,因此本案应该认定为失火罪。
    根据《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5)项,A项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第3条第(1)项,B项构成滥用职权罪。根据第4条,C项构成盗窃罪的共犯。D项,先伪造后提供,应当择一重处。
    黄某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以构成犯罪,排除B项。由于黄某不是传染病防治人员这种特定主体,不能成立C项之罪。黄某的行为属于国有公司人员失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罪。D项与A项存在法条竞合关系,而D项的重大责任事故罪是一种特殊失职行为,偏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属特别法,应当以此定罪。

  • 第4题:

    甲盗窃乙圈养的群羊,为了防止发声被发觉先用剧毒药物将羊统统毒死后,将50只羊盗走,剥皮卖肉,得款10,000元。对甲应当以下列何罪处罚?

    A:盗窃罪定罪处罚
    B: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
    C:盗窃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D: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事后不可罚行为与数罪并罚的界限。通常盗窃后销赃的,如将自己盗窃的赃车出售的,不另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但是,如果另外造成危害的,需要数罪并罚,如本题中甲出售赃物的行为又触犯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超出了一般销赃的范围,应当数罪并罚。类似情形如审理两抢意见中的,盗窃、抢劫、抢夺违禁品如毒品、淫秽物品,其销赃行为又构成其他罪的,应当数罪并罚。盗窃支票、存折、信用卡等事后“冒领”、“冒用”行为,不另评价为其他犯罪,“冒领”、“冒用”金额记入盗窃金额。

  • 第5题:

    甲盗窃乙100万后,随即扔到了海里,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 B、构成盗窃罪
    •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 D、是盗窃中止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甲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致1人死亡、5人失明。甲的行为构成()。

    • A、投毒罪
    •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C、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
    •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甲种植萝卜,乙请人在甲租赁的冷库前建起障碍物,致使甲生产的萝卡无法冷藏而大量腐烂,乙此后又连续四次故意制造障碍物,妨碍甲车辆通行,给甲造成较大损失乙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是一般的民事纠纷
    • B、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 C、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 D、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甲偷偷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给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毁坏财物罪
    •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B9只)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 A、盗窃罪
    • B、投毒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A,B

  • 第10题:

    甲为报复乙将汽油从门缝倒进乙位于三楼的卧室,然后用火柴点燃,好在发现及时,只造成乙轻伤和1000余元的财产损失。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 B、构成放火罪
    • 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 D、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多选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B9只)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A

    盗窃罪

    B

    投毒罪

    C

    故意毁坏财物罪

    D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甲为了杀乙,于2013年9月12日先后三次向乙的水杯中投毒,投放的剂量分别100mg、200mg、300mg。 甲向乙投毒的行为构成如下哪些罪名?()
    A

    故意伤害罪

    B

    故意杀人罪

    C

    投毒罪

    D

    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投放危险物质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详解】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本案中,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的行为,属于投放毒害性物质的行为,由于稻米将交售粮站,甲的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本案中,甲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的行为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综上,选项D是正确的。

  • 第14题:

    共用题干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去除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店,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盗窃罪
    C: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解析:
    甲显然不构成抢劫罪。甲的行为属于以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这是因为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口和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的行为,都是将毒药投入特定的私人处所,一般不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公私财产安全。从甲的主观故意看,甲意图毒死的人也是相当确定的,其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概括故意。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也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法律有特别规定,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甲将有毒的麻雀卖给饭馆,当然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为卖给饭店的麻雀是用来食用的,都算是食品。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项。
    依据《刑法》第128、264条的规定,甲最初怀有普通盗窃的故意而实施盗窃行为,并不知道包内有枪,所以只构成盗窃罪。此后,当他发现枪时,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将手枪私自藏于家中,已经具备了非法持有枪支的故意,所以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
    本题真正疑难的是到底定三个过失犯罪中的哪一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首先可以被排除的,因为本案没有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危险物品肇事罪和失火罪的区别在于失火罪是一种普通的犯罪,是由于业务过失以外的普通过失造成的。危险物品肇事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中,由于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而发生的。此时,行为人的过失是业务过失,行为人没有尽到业务上应有的注意义务。在本案中,作为危险物品管理者的乙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注意义务,具有过失的是甲。甲所具有的过失是普通过失,因此本案应该认定为失火罪。
    根据《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5)项,A项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第3条第(1)项,B项构成滥用职权罪。根据第4条,C项构成盗窃罪的共犯。D项,先伪造后提供,应当择一重处。
    黄某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以构成犯罪,排除B项。由于黄某不是传染病防治人员这种特定主体,不能成立C项之罪。黄某的行为属于国有公司人员失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罪。D项与A项存在法条竞合关系,而D项的重大责任事故罪是一种特殊失职行为,偏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属特别法,应当以此定罪。

  • 第15题:

    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
    C:故意伤害罪、抢夺罪
    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详解】甲对乙实施暴力并最终致其重伤,该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既遂。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不能抗拒,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而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在本案中,虽然甲从头至尾一直对乙实施暴力,但从全案看甲实施暴力的原因却并非为取得财物,其夺过乙的手机也并非为了据为己有。因此甲的行为并不构成抢劫罪。另外,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此可见抢夺罪的成立同样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案中甲的行为也不构成抢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中甲先是将手机从乙的手中夺下,又在随后将其扔进水沟,其主观上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客观上有毁坏财物的行为,故构成本罪。故答案为D。

  • 第16题:

    甲在某企业财务室,将价值5万元保险柜破坏后,盗窃1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

    答案:B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甲采用破坏保险柜的方式盗窃1万元现金,造成价值5万元的保险柜损坏,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一)的规定,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

  • 第17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有29只羊)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羊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 A、盗窃罪
    • B、投放危险物质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有29只羊)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羊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 B、破坏生产经营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共有29只羊)投放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羊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甲盗窃正在架设中的高压电线600多米,给国家造成损失12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破坏电力设备罪
    • B、盗窃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破坏生产经营罪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甲为了杀乙,于2013年9月12日先后三次向乙的水杯中投毒,投放的剂量分别100mg、200mg、300mg。 甲向乙投毒的行为构成如下哪些罪名?()

    • A、故意伤害罪
    • B、故意杀人罪
    • C、投毒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甲偷割由于枯水季节暂停供电的电线,情节严重,甲的行为构成()

    • A、破坏电力设备罪
    • B、破坏生产经营罪
    • C、盗窃罪
    • D、故意毁坏财物罪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甲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致1人死亡、5人失明。甲的行为构成()。
    A

    投毒罪

    B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

    D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甲盗窃乙100万后,随即扔到了海里,则甲的行为()。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盗窃罪

    C

    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

    是盗窃中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