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镉污染土壤,施磷肥可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相关问题
  • 第1题:

    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转移

    A.加入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镉成难溶的盐,减少转移
    B.使土壤中氧气充分,创造氧化条件
    C.以上都不是
    D.加入其他有机物,使其产生拮抗作用
    E.加入硅酸使土壤pH降低,转化成难溶盐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日本痛痛病的病因主要是

    A.当地土壤原生环境中含有大量镉
    B.气型镉污染土壤和水所致
    C.含镉废水污染农田而引起
    D.含镉废水污染了当地居民的水源水
    E.含镉废渣污染了土壤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增施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物氯离子中毒症,其原因是增施磷肥可导致()。

    • A、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减少
    • B、作物体内氯离子失活
    • C、微生物对氯离子的利用增加
    • D、进入作物体内的氯离子的量减少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土壤受镉污染后,镉进入人体,引起痛痛病的主要途径是()

    • A、呼吸道
    • B、皮肤
    • C、污染的土壤
    • D、食用病禽或病畜
    • E、食用被污染的农作物

    正确答案:E

  • 第5题:

    论述镉的特性、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镉污染土壤的治理。


    正确答案: 镉(Cd)主要来源于Cd矿、Cd冶炼厂;地壳中Cd含量一般为0.18 mg/kg; 土壤背景值大致在0.01-0.7 mg/kg;我国未污染土壤Cd含量一般低于1 mg/kg;Cd有水溶态(离子态和络合态)和难溶态(CrS),前者可被植物吸收,后者植物难以吸收。
    C.d在土壤中主要参与溶解-沉淀和吸附-解吸两个过程,土壤的一些理化性质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1)酸碱度:土壤偏酸,Cd2+浓度高,易于迁移,对植物及人体产生毒害;土壤偏碱, Cd2+易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2)氧化还原电位:好气条件(旱田),Cd易变为溶解态,植物吸收多;嫌气条件(水田),Cd与S形成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3)土壤质地和胶体:土壤有机胶体,特别是腐殖质对Cd的吸附能力强,其不易被作物吸收;粘质土壤对Cd的吸附络合能力也强,Cd不易移动,毒性降低。
    (4)土壤碳酸盐含量:不含或少含CaCO3的土壤,随CaCO3含量增加,交换态Cd量亦增加,但当CaCO3含量超过4.3%时,对Cd转化影响减弱。对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制定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立法管理
    (2)严格控制污灌水和农用污泥等肥料中Cd的含量,凡超过标准的禁止排入农田
    (3)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常用方法之一是“客土法”,即用其他地方的净土改善污染区的土质。但这一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利用叶芽南芥对受到轻度污染的农田和水池等进行净化,所需成本是旧办法的一半。
    (4)污染较轻的地块,可采用施用石灰肥料以及磷酸肥料,使土壤中Cd转化为难溶态。

  • 第6题:

    简述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但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对米粒中镉的贡献仅为30%左右,而在抽穗扬花的生殖生长期,水稻吸收镉虽然只占整个生育期的不足10%,但对米粒中镉的贡献率可达70%左右。

  • 第7题:

    合理分配磷肥的依据有()

    • A、磷肥应优先分配在缺磷的土壤上
    • B、磷肥应优先分配在喜磷作物(需磷较多)上
    • C、磷肥应优先分配对磷敏感的作物上
    • D、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旱作上
    • E、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宜施用在酸性土壤或强酸性土壤上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日本痛痛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

    • A、当地土壤原生环境中含有大量镉
    • B、受工厂气型镉污染所致
    • C、含镉废水污染农田而引起
    • D、含镉废水污染了当地居民的水源水
    • E、工厂排放的含镉废渣污染了较大范围的土壤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 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但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对米粒中镉的贡献仅为30%左右,而在抽穗扬花的生殖生长期,水稻吸收镉虽然只占整个生育期的不足10%,但对米粒中镉的贡献率可达70%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 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收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土壤受镉污染后,镉进入人体,引起痛痛病的主要途径是()
    A

    呼吸道

    B

    皮肤

    C

    污染的土壤

    D

    食用病禽或病畜

    E

    食用被污染的农作物


    正确答案: E
    解析: 土壤中的镉进入农作物如水稻内,主要富集于稻米中,人吃了这些含镉量高的稻米,易患痛痛病。所以,A、B、C、D均错。

  • 第12题:

    单选题
    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最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土壤受镉污染后,镉进入人体,引起痛痛病的主要途径是

    A.呼吸道
    B.皮肤
    C.污染的土壤
    D.食用病禽或病畜
    E.食用被污染的农作物

    答案:E
    解析:
    土壤中的镉进入农作物如水稻内,主要富集于稻米中,人吃了这些含镉量高的稻米,易患痛痛病。所以,A、B、C、D均错。

  • 第14题:

    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

    • A、不变
    • B、增加
    • C、减少
    • D、最大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肾脏可蓄积机体镉吸收量的(),是镉中毒的重要靶器官。


    正确答案:1/3

  • 第16题:

    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转移()

    • A、加入其他有机物,使其产生拮抗作用
    • B、加入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镉成难溶的盐,减少转移
    • C、使土壤中氧气充分,创造氧化条件
    • D、加入硅酸使土壤pH降低,转化成难溶盐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列属于磷肥正确施用的叙述是()。

    • A、应优先施到对磷敏感的豆科作物上
    • B、磷肥应早施、集中施、分层施
    • C、磷肥应施于缺磷的土壤上,肥效明显
    •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正确答案:据可靠实验证明,土壤中可溶性镉浓度在30mg/kg以上时,水稻开始减产。土壤中总镉含量达到125mg/kg时,才使水稻生长收到不良影响,在水稻灌浆膨大期,根系吸收的镉可直接向谷物中输送,这是谷物富集镉的关键时期,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镉主要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吸收的镉占整个生育期总吸镉的90%以上。

  • 第19题:

    日本痛痛病的病因主要是()。

    • A、当地土壤原生环境中含有大量镉
    • B、气型镉污染土壤和水所致
    • C、含镉废水污染农田而引起
    • D、含镉废水污染了当地居民的水源水
    • E、含镉废渣污染了土壤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地土壤受镉污染后,用石灰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糙米镉的含量,其原理是()

    • A、形成镉螯合物
    • B、改变镉的价态
    • C、形成难溶性氢氧化物沉淀
    • D、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率
    • E、使镉成为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镉的特性、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镉污染土壤的治理。

    正确答案: 镉(Cd)主要来源于Cd矿、Cd冶炼厂;地壳中Cd含量一般为0.18 mg/kg; 土壤背景值大致在0.01-0.7 mg/kg;我国未污染土壤Cd含量一般低于1 mg/kg;Cd有水溶态(离子态和络合态)和难溶态(CrS),前者可被植物吸收,后者植物难以吸收。
    C.d在土壤中主要参与溶解-沉淀和吸附-解吸两个过程,土壤的一些理化性质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1)酸碱度:土壤偏酸,Cd2+浓度高,易于迁移,对植物及人体产生毒害;土壤偏碱, Cd2+易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2)氧化还原电位:好气条件(旱田),Cd易变为溶解态,植物吸收多;嫌气条件(水田),Cd与S形成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3)土壤质地和胶体:土壤有机胶体,特别是腐殖质对Cd的吸附能力强,其不易被作物吸收;粘质土壤对Cd的吸附络合能力也强,Cd不易移动,毒性降低。
    (4)土壤碳酸盐含量:不含或少含CaCO3的土壤,随CaCO3含量增加,交换态Cd量亦增加,但当CaCO3含量超过4.3%时,对Cd转化影响减弱。对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制定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立法管理
    (2)严格控制污灌水和农用污泥等肥料中Cd的含量,凡超过标准的禁止排入农田
    (3)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常用方法之一是“客土法”,即用其他地方的净土改善污染区的土质。但这一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利用叶芽南芥对受到轻度污染的农田和水池等进行净化,所需成本是旧办法的一半。
    (4)污染较轻的地块,可采用施用石灰肥料以及磷酸肥料,使土壤中Cd转化为难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镉污染土壤,施磷肥可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肾脏可蓄积机体镉吸收量的(),是镉中毒的重要靶器官。

    正确答案: 1/3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