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论述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如何控制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的控制。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肥料结构不平衡,是影响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
    平衡施肥需在测土的基础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点施肥,并不是仅靠化肥的配置结构所能奏效的。因此,它需要社会有良好的技术服务,并与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质相结合才行。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施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土壤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视底肥,重视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当,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中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过渡,其中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很相关。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
    (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 第2题:

    我国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来源是()?  

    • A、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污染
    • B、建筑垃圾污染
    • C、餐厨垃圾污染
    • D、化学品污染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试说明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2、合理科学施用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
    ④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
    ⑤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
    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适当使用化肥

  • 第4题:

    我国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来源是什么?()

    • A、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污染
    • B、建筑垃圾污染
    • C、餐厨垃圾污染
    • D、化学品污染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简述控制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正确答案:①适时、适量使用化肥
    ②做好NPK平衡施肥
    ③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走生态农业道路
    ④广泛、深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⑤改进、革新施肥机具,推广深施、条施、穴施方法,并建立良好耕作制度
    ⑥开发化肥新品种,改进化肥的制造方法
    ⑦加强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 第6题:

    以下是土地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的是()

    • A、土地污染调查与动态监测
    • B、制定“三废”排放的标准
    • C、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D、受污染土地的修复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养殖和过量的化肥使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问答题
    化肥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说明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2、合理科学施用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
    ④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
    ⑤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
    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适当使用化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1)调整肥料结构,减低化肥的使用量。肥料结构不平衡是造成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肥料使用情况,氮肥过多,缺磷少钾。合理的比例应该是N:P2O5:K2O=1:(0.4-0.6):(0.3-0.5)。
    (2)大力普及平衡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平衡施肥需在测土的基础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点施肥。它需要社会有良好的技术服务。
    (3)合理的有机无机肥结构。施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土壤中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4)科学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失。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底肥,重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当,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
    (5)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损失。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我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过渡。其中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高度相关,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
    (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豆科作物固氮能力很强。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更多。另外,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能转化石灰性磷为有效磷,可活化和富集某些微量元素,对建立土壤养分库作用很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化肥引起农产品的污染主要是蔬菜的()污染,是()过量施用的结果;受硝酸盐污染的蔬菜主要是()和()。

    正确答案: 硝酸盐,肥料氮,叶菜类,根菜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控制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正确答案: ①适时、适量使用化肥
    ②做好NPK平衡施肥
    ③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走生态农业道路
    ④广泛、深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⑤改进、革新施肥机具,推广深施、条施、穴施方法,并建立良好耕作制度
    ⑥开发化肥新品种,改进化肥的制造方法
    ⑦加强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有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 第14题:

    从对大气污染实施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看,目前主要可以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分为()

    • A、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性措施
    • B、经济性措施和政治性措施
    • C、污染前措施和污染后措施
    • D、政治、经济、法律措施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论述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主要组成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氮氧化物种类很多,它是NO、N2O、NO2、N2O3、N2O4、N2O5的总称。 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2O。
    氮氧化物的防治技术可被称为排烟脱硝,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催化还原法利用某些金属及化合物作为还原剂 ,将 NOx 还原为无害的N2 ,从而使NOx 得以净化。
    其中包括:
    (1)NH3还原法:工厂排放的NOx 一般采用该法。其反应式如下:NH3 + NOxPt (Cu、Fe、 V、 Co、 Mn等) → N2 + H2O ;
    (2)CO还原法:这一方法在“三效催化剂” (TWC)中广为应用。该法可以同时将汽车尾气中的 CO、 HC和NOx 转化为 H2O、 CO2 和N2 ,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大气中 CO2 的含量 ,而后者会产生温室效应。该法的主要催化剂是铂( Pt) 、铑(Rh) 、钯( Pd)等贵重金属 ,这些催化剂存在资源稀少、价格昂贵、抗 SO2 和Pb中毒性能差等问题。虽然目前人们正积极开展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用廉价金属取代或者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量,但实际应用的为数不多。
    (3)H2 还原法:该法是NOx 先分解 H2做还原剂与O结合 ,将其从催化剂表面除去。
    活性炭吸附法:该法是利用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吸收法:
    1)碱液吸收法
    该法采用NaOH溶液(30%),或碳酸钠溶液(10-15%)作吸收剂.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可达80~90%,但耗碱量大,且副产品用处也大。
    2)硫酸吸收法
    3)熔融盐法
    4)氢氧化镁吸收法

  • 第16题:

    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最重要、最高层次的手段。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综合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最佳规划方案;二是对工作失误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提出对改善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指令性的最佳实施方案。
    (2)严格环境管理:完整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环境立法、环境监测和换进保护管理机构三部分组成的。环境管理的方法是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行政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施管理,从而协调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清洁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绿化造林:绿色植物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而且在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6)安装废弃净化装置: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治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 第17题:

    化肥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 第18题:

    食品主要污染途径有()、()、()和农药化肥污染等。


    正确答案: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控制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的控制。

    正确答案: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肥料结构不平衡,是影响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
    平衡施肥需在测土的基础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点施肥,并不是仅靠化肥的配置结构所能奏效的。因此,它需要社会有良好的技术服务,并与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质相结合才行。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施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土壤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视底肥,重视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当,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中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过渡,其中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很相关。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
    (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物的主要组成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氮氧化物种类很多,它是NO、N2O、NO2、N2O3、N2O4、N2O5的总称。 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2O。
    氮氧化物的防治技术可被称为排烟脱硝,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催化还原法利用某些金属及化合物作为还原剂 ,将 NOx 还原为无害的N2 ,从而使NOx 得以净化。
    其中包括:
    (1)NH3还原法:工厂排放的NOx 一般采用该法。其反应式如下:NH3 + NOxPt (Cu、Fe、 V、 Co、 Mn等) → N2 + H2O ;
    (2)CO还原法:这一方法在“三效催化剂” (TWC)中广为应用。该法可以同时将汽车尾气中的 CO、 HC和NOx 转化为 H2O、 CO2 和N2 ,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大气中 CO2 的含量 ,而后者会产生温室效应。该法的主要催化剂是铂( Pt) 、铑(Rh) 、钯( Pd)等贵重金属 ,这些催化剂存在资源稀少、价格昂贵、抗 SO2 和Pb中毒性能差等问题。虽然目前人们正积极开展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用廉价金属取代或者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量,但实际应用的为数不多。
    (3)H2 还原法:该法是NOx 先分解 H2做还原剂与O结合 ,将其从催化剂表面除去。
    活性炭吸附法:该法是利用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吸收法:
    1)碱液吸收法
    该法采用NaOH溶液(30%),或碳酸钠溶液(10-15%)作吸收剂.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可达80~90%,但耗碱量大,且副产品用处也大。
    2)硫酸吸收法
    3)熔融盐法
    4)氢氧化镁吸收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水污染控制中化学法的主要类型、原理及应用范围

    正确答案: 化学法:污水的化学处理时利用化学反应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它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无机或有机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物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化学混凝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A.混凝:混凝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一定的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相互凝聚,通过重力沉降得以从水中分离。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凝聚指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絮凝则指微絮粒通过吸附、架桥和网捕等作用变成更大的絮体的过程。混凝剂一般有无机盐类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B.中和:中和法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污水。对于低浓度的酸碱废水,可采取二者相互中和或投药中和的方法。常用的碱性中和剂有石灰、电石渣和石灰石,酸性中和剂有废酸、粗制酸和烟道气等。
    C.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通过化学药剂与污染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一种方法。氧化还原法往往处理废水费用高,故目前较多应用于给水、特种废水及污水的深度处理中。水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剂有氧、臭氧、漂白粉、次氯酸钠、三氯化铁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氯化亚铁、铁屑、锌粉、二氧化硫、硼氢化钠等。
    D.电解: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被称为电解,电解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电解法处理废水的作用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凝聚反应和气浮作用等。电解反应通常在电解槽内进行,槽内设有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的阳极与阴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从对大气污染实施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上看,目前主要可以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分为()
    A

    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性措施

    B

    经济性措施和政治性措施

    C

    污染前措施和污染后措施

    D

    政治、经济、法律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是土地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的是()
    A

    土地污染调查与动态监测

    B

    制定“三废”排放的标准

    C

    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D

    受污染土地的修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