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

题目

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土壤中小部分氮素是以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形态存在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土壤氮素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黑土地区土质比较肥沃,土壤含氮量一般为:旱地1.5-3.48克/千克土,水田一般为1.5-3.50克/千克土,但因气候条件不同也有较大差异,通常含有机质高的土壤,氮的贮量也较高,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需氮量最高,土壤所提供的氮素较少,所以,必须补充氮素,除一部分有机肥外,还需一定量的含氮化肥。

  • 第3题:

    土壤中氮素是如何转化的?


    正确答案: (1)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
    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是制有机态氮如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再分解为氨,最终的产物是氨,也称氨化作用。当有机物质C/N比例低于25时,会有氨释放出来;如果有机物质的C/N比例高于30,有机物质中所有的氮素都将用于组建微生物的躯体,不仅没有任何氮素释放出来,而且还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这就是土壤氮素的微生物固定,或称生物固定。
    (2)硝化作用
    所谓硝化作用是指在在亚硝酸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铵转化为硝酸的作用。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由亚硝酸细菌把铵态氮氧化为亚硝酸,第二步由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硝化作用必须在通气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土壤温度、土壤酸碱性对硝化作用影响较大。
    (3)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根还有为N2和N2O等氮氧气体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不仅导致土壤氮素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农田反硝化作用所损失氮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很多环境条件,如土壤空气的O2含量即土壤的水分条件、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温度等。
    (4)土壤氮素的无效化
    土壤氮素无效化有几个途径:粘粒对铵的固定、形成有机质、氨的挥发、硝酸盐的淋失、反硝化脱氮等等。

  • 第4题:

    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正确答案:有机态;无机态

  • 第5题:

    石灰性土壤浅施和水田表实铵态氮肥都易造成氮素损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填空题
    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正确答案: 有机态,无机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点及改良措施。

    正确答案: 城市绿地土壤与其它土壤相比,具有土壤剖面层次被破坏;土体内侵入体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物理性状差,土壤碱度高和管道设施压制的特点。城市绿地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
    ⑴客土施肥加入异地熟化土壤,并添加有机肥料的方法。
    ⑵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⑶设置护栏,用各种透气、抗压材料铺面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土壤氮素调节的 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根据有机质C/N进行调控
    (2).利用“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衡
    (3).防止土壤氮的损失
    (4).避免NO2的积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中氮素转化的途径?

    正确答案: (一)土壤中氮素的有效化①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水解、氨化)②硝化(亚硝化、硝化)
    (二)土壤中氮素的无效化①粘粒对铵的固定②形成有机质③氨的挥发④硝酸盐的淋失⑤反硝化脱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哪些?其形态如何?

    正确答案: 土壤中的氮素有4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生物固氮是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NZ)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一般耕地表层土壤含氮量为0.05%-0.3%;
    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无机态氮包括钱、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等,亚硝酸盐、氮气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一般很少。水田按态氮较多,而旱地主要是硝态氮。大部分按态氮和硝态氮是速效氮。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极少量有机态氮如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有机态氮能被作物直接吸收,一部分只有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氮才能被作物吸收,为缓效氮,还有一部分有机态氮由于分解非常缓慢,为无效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主要有

    正确答案: (1)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
    (2)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无机氮被微生物同化固定的过程。
    (3)黏土矿物对NH4+的吸附固定和释放。
    (4)氨的挥发。
    (5)硝化作用。
    (6)硝酸还原作用。
    (7)反硝化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中的氮素循环。

    正确答案: 土壤氮的来源和氮的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转化构成了土壤中氮素的循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作物主要吸收土壤中的()和()形态的氮素。


    正确答案:铵根;硝酸根

  • 第14题: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形态有哪些?


    正确答案: 氮素有4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 第15题: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主要有


    正确答案: (1)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的过程。
    (2)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无机氮被微生物同化固定的过程。
    (3)黏土矿物对NH4+的吸附固定和释放。
    (4)氨的挥发。
    (5)硝化作用。
    (6)硝酸还原作用。
    (7)反硝化作用。

  • 第16题:

    简述土壤中氮素转化的途径?


    正确答案: (一)土壤中氮素的有效化①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水解、氨化)②硝化(亚硝化、硝化)
    (二)土壤中氮素的无效化①粘粒对铵的固定②形成有机质③氨的挥发④硝酸盐的淋失⑤反硝化脱氮

  • 第17题:

    土壤氮素调节的 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根据有机质C/N进行调控
    (2).利用“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衡
    (3).防止土壤氮的损失
    (4).避免NO2的积累

  • 第18题:

    填空题
    作物主要吸收土壤中的()和()形态的氮素。

    正确答案: 铵根,硝酸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

    正确答案: 水田土壤可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在氧化层铵态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态氮在还原层会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O、N2等气体。
    调节措施:将氮肥深施,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影响镉迁移转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旱地土壤中多以CdCO3(为主)、Cd3(PO4)2和Cd(OH)2形态存在
    (1)离子态CdCl2、Cd(NO2)2、CdCO3和络合态如Cd(OH)2呈水溶性的,易迁移,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镉的化合物如镉沉淀物、胶体吸附态镉等为难溶性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
    (2)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和施磷肥;
    (3)作物对镉的吸收,随土壤pH值的增高而降低,
    (4)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能与镉螯合成螯合物,从而降低镉的有效性;
    (5)氧化还原电位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Eh低或降为零,则有利于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
    (6)镉还受Pb2+、Cu2+、Fe2+、Mn2+、Ca2+等伴生离子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土壤氮素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黑土地区土质比较肥沃,土壤含氮量一般为:旱地1.5-3.48克/千克土,水田一般为1.5-3.50克/千克土,但因气候条件不同也有较大差异,通常含有机质高的土壤,氮的贮量也较高,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需氮量最高,土壤所提供的氮素较少,所以,必须补充氮素,除一部分有机肥外,还需一定量的含氮化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1)淋洗损失
    (2)气体损失
    ①反硝化作用
    ②氨挥发
    ③其它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石灰性土壤浅施和水田表实铵态氮肥都易造成氮素损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