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麦全蚀病越夏(冬)场所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存活于未熟腐有机肥中的病残体也可作为初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蚀病菌也可以传染下一季作物。上述各类初侵染源中以病残体上的菌丝作用最大。

  • 第2题:

    简述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1.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期叶片上延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而在幼苗期叶片上其孢子堆呈现多重轮生的现象。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2.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病小而较条锈病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3.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3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

  • 第3题:

    简述小麦黄矮病的典型症状。


    正确答案: 叶片的黄化和植株的矮化。叶片的黄化是从顶端开始象下延伸的,植株的矮化程度则因发病期及品种而异,发病越早,矮化越严重,病株一般不抽穗。

  • 第4题: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症状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三黑一白。

  • 第5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与根腐病的症状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重病株明显矮化,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秕瘦
    小麦根腐病——病菌侵染根部,先在芽鞘、幼叶、根冠、根颈和地下茎处形成褐色至黑色病斑,逐渐扩大并使之腐烂,从而造成死苗或死株

  • 第6题:

    单选题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描述的症状是()。
    A

    小麦赤霉病

    B

    小麦锈病

    C

    小麦黑腥穗病

    D

    白粉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1.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期叶片上延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而在幼苗期叶片上其孢子堆呈现多重轮生的现象。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2.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病小而较条锈病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3.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3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小麦全蚀病越夏(冬)场所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存活于未熟腐有机肥中的病残体也可作为初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蚀病菌也可以传染下一季作物。上述各类初侵染源中以病残体上的菌丝作用最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5、药剂防治提倡用2%立克秀、15%三唑醇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在茎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散黑穗病的症状及病原菌特征。

    正确答案: 1.症状:主要为害穗部,茎及叶等部位也可发生。穗部受害形成一包黑粉(冬孢子),外部包被一层银灰色薄膜,随薄膜破裂,黑粉散出,残留穗轴。部分病株主杆及分孽全部抽出病穗。
    2.病原物形态:病菌冬孢子球形至卵形,浅黄色至褐色,一半色泽较暗,一半较淡,表面具微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1)症状特点:在地上部形成由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构成的灰白色粉霉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闭囊壳。
    (2)病原形态:有性世代:形成闭囊壳,附属丝为菌丝状特短,多子囊。无性世代:形成分生孢子,成串珠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小麦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 第14题:

    简述小麦散黑穗病的症状及病原菌特征。


    正确答案: 1.症状:主要为害穗部,茎及叶等部位也可发生。穗部受害形成一包黑粉(冬孢子),外部包被一层银灰色薄膜,随薄膜破裂,黑粉散出,残留穗轴。部分病株主杆及分孽全部抽出病穗。
    2.病原物形态:病菌冬孢子球形至卵形,浅黄色至褐色,一半色泽较暗,一半较淡,表面具微刺。

  • 第15题: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描述的症状是()。

    • A、小麦赤霉病
    • B、小麦锈病
    • C、小麦黑腥穗病
    • D、白粉病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1)症状特点:在地上部形成由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构成的灰白色粉霉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闭囊壳。
    (2)病原形态:有性世代:形成闭囊壳,附属丝为菌丝状特短,多子囊。无性世代:形成分生孢子,成串珠状。

  • 第17题:

    简述小麦赤霉病的典型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分类地位。


    正确答案: (1)典型症状:侵染部分小穗或整穗病部变为枯白色,在病部形成粉红色的粘稠物质,后期会形成黑色的小颗粒状物。
    (2)分类地位:无性世代: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镰孢属
    有性世代: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的赤霉属。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根腐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 病害症状侵害小麦的各个部位,引起烂芽、叶枯、穗枯及形成黑胚粒。幼芽受害芽鞘上发生褐斑,严重时幼芽变褐腐烂,出苗后则在茎基部或根部发生褐斑,引起苗叶变黄、生育迟缓,叶片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边缘不明显,上生淡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迅速枯死,穗部从灌浆期开始发生,在颖壳上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穗轴及小穗梗也常常变淡褐色,天气潮湿时则长出黑色霉层,子粒因之不饱满,严重时胚部变黑色,形成黑胚粒。黑胚粒发芽不良,播种后可引起严重烂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叶片上有灰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病斑霉层上可散生黑褐色小点(子囊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症状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三黑一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黄矮病的典型症状。

    正确答案: 叶片的黄化和植株的矮化。叶片的黄化是从顶端开始象下延伸的,植株的矮化程度则因发病期及品种而异,发病越早,矮化越严重,病株一般不抽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与根腐病的症状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重病株明显矮化,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秕瘦
    小麦根腐病——病菌侵染根部,先在芽鞘、幼叶、根冠、根颈和地下茎处形成褐色至黑色病斑,逐渐扩大并使之腐烂,从而造成死苗或死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及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
    1、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初侵染源。
    2、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3、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