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题目

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5、药剂防治提倡用2%立克秀、15%三唑醇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2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 第2题: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玉米大、小斑病,用代森锌防治;玉米螟用BT-乳油防治。

  • 第3题:

    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隔10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mm×(3~4)mm,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但一般不易见到。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三种类型:
    ⑴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是最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
    ⑵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属感病病斑型。
    ⑶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

  • 第5题:

    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正确答案:风雨

  • 第6题:

    ()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正确答案:选栽抗病品种

  • 第7题:

    被称为“坐坡”、“万年青”的是那种玉米病害()。

    • A、玉米粗缩病
    • B、玉米黑粉病
    • C、玉米小斑病
    • D、玉米灰斑病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填空题
    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正确答案: 风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大、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抗大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或品种各地差别较大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
    3.药剂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症状。

    正确答案: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mm×(3~4)mm,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但一般不易见到。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三种类型:
    ⑴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是最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
    ⑵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属感病病斑型。
    ⑶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病害症状。

    正确答案: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发病较轻。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1)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3)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周围具黄褐色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抗病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时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因此增施粪肥可以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在病残体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应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极端情况下及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不属于玉米主要病害症状的有()

    • A、玉米螟
    • B、玉米大斑病
    • C、玉米小斑病
    • D、玉米丝黑穗病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高温高湿的玉米叶部病害不包括()

    • A、大斑病
    • B、小斑病
    • C、弯孢菌叶斑
    • D、灰斑病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隔()天左右一次,连喷()次。


    正确答案:10;2~3

  • 第16题:

    玉米大、小斑病适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简述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⑴消灭越冬虫源:于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穗轴作燃料,铡碎沤肥。
    ⑵化学防治:心叶末期防治,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33ml拌毒土10kg或1.5%辛硫磷颗粒剂
    1.5-2kg/亩撒入心叶内。
    ⑶生物防治:白僵菌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
    赤眼蜂防治,越冬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放蜂点,每亩放蜂量15000-30000头。

  • 第18题:

    比较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大而长的梭形病斑,长约5~10cm。分生孢子平直,脐点突出。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小而短的椭圆形病斑,长约1cm。多数分生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

  • 第19题:

    对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时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因此增施粪肥可以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在病残体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应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极端情况下及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 第20题:

    填空题
    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是()病害。

    正确答案: 真菌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⑴消灭越冬虫源:于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穗轴作燃料,铡碎沤肥。
    ⑵化学防治:心叶末期防治,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33ml拌毒土10kg或1.5%辛硫磷颗粒剂
    1.5-2kg/亩撒入心叶内。
    ⑶生物防治:白僵菌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
    赤眼蜂防治,越冬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放蜂点,每亩放蜂量15000-30000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正确答案: 选栽抗病品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比较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大而长的梭形病斑,长约5~10cm。分生孢子平直,脐点突出。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小而短的椭圆形病斑,长约1cm。多数分生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