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能引起对虾发病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细菌可以在水中生长,也可以在对虾体内(如消化道和血淋巴)生长,细菌一方面可以吸收对虾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可放出毒素危害对虾的生长;病毒只能在对虾细胞内增殖,它利用细胞内的营养成分制造自身的物质并形成大量的新病毒,病毒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细胞破裂,最终导致对虾死亡;真菌的菌丝可以从对虾的体表伸入对虾体内,一方面吸收对虾的营养物质,一方面破坏对虾的组织结构;寄生虫多数寄生在对虾的体表,主要影响对虾的呼吸等生理功能。
更多“引起对虾发病的致病生物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虾育苗场需要进行哪些生物饵料培养,如何配备生物饵料培育池的规模?


    正确答案: 在育苗中使用的饵料组合常有以下类型:
    ①单胞藻→轮虫→卤虫幼体;
    ②单胞藻(或微粒饵料)→卤虫幼体;
    ③豆浆→蛋黄→卤虫幼体。
    要想培育健康的优质苗种,育苗场最好能建设生物饵料培养池,包括单胞藻类培育池、轮虫培养池、卤虫孵化桶(池),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大型水溞培养池(如蒙古裸腹溞等),其大小及数量应视育苗数量而定,一般为育苗水体的2~3倍(轮虫池可为土池)。育苗池、植物性饵料培养池和卤虫卵孵化池三者的体积比为5∶1∶5或10∶1∶1。
    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多用瓷砖池,每池2~10米2,池深0.8米,池底和距池底20厘米处各设一排水孔。为防雨、保温及调节光线,饵料池应建在室内,屋顶需选用透光率较强的材料。为防止池间相互污染,一室可分成几个单元。动、植物性饵料池要分开建造,以免污染。轮虫培育池可用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池进行控温、充气培育,扩大到生产规模时,一般多用室外土池。
    卤虫孵化池可用水泥池或玻璃钢槽。水泥池一般5~10米3,锅形底,在底部及离池底10~20厘米处各设一排水孔,便于排污及收集卤虫无节幼体。
    孵化过程中应充气,用电热棒加温,并有计划地控制孵化数量和时间。水溞培养池通常为室内或室外水泥池,池子不宜过大,与轮虫池相当,以30~60米3为佳,水深1米左右。

  • 第2题:

    高健康对虾养殖中禁止使用的药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高健康对虾养殖中,尤其要注意相关部门严格禁止添加的药物,并遵照执行。
    这些药物主要有:六六六(包括林丹),毒杀芬[别名氯化莰、氯化茨烯、八氯茨烯、氯代莰烯、3956、多氯莰烯、滴滴涕(DDT)],呋喃丹,地虫硫磷,杀虫脒,双甲脒,五氯酚钠,孔雀石绿,酒石酸锑钾,锥虫胂胺,氯化亚汞及其他各类汞制剂(包括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等),抗生素类(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及制剂、阿伏霉素、速达肥等),硝基呋喃类(包括呋喃唑酮 、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等),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及制剂等),环丙沙星,某些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噻唑、磺胺脒等),喹乙醇,己烯雌酚(包括雌二醇等其他类似合成等雌性激素),甲基睾丸酮(包括丙酸睾丸素、去氢甲睾酮以及同化物等雄性激素)。

  • 第3题:

    FDA 水产品 HACCP指南的致病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A. 细菌:弧菌(30MPN/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菌属;
    B. 病毒:A型肝炎、诺如病毒。

  • 第4题:

    低质饲料会不会诱发对虾发病?


    正确答案:养殖过程中最好能选择优质的饲料用于投喂对虾。质量低劣的饲料不仅营养价值低,往往还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的成分。这些饲料不仅不利于对虾的生长,还可能诱发对虾发病。主要原因是少部分虾苗携带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不利的条件容易诱发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进而暴发流行。所以,要选用正规来源的饲料,既能保证提供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又没有因饲料霉变而带来的养殖风险。

  • 第5题:

    影响对虾发病的水体理化因子有哪些?


    正确答案: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浓度较高时,会对对虾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严重时可引起对虾发病。这些因子对对虾的毒性,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当水体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增高时,可打开增氧机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以缓解它们的毒性。另外,施放光合细菌、EM菌和益生素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 第6题:

    引起对虾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引起对虾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与对虾品种有关,不同的对虾品种或同一种对虾品种,在不同的生长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不一样,如南美白对虾抵抗白斑病的能力比斑节对虾稍强;外因与对虾生长的环境有关,其中包括致病生物、水体环境、气候环境和营养水平等。

  • 第7题:

    虾池中的饵料动物有哪些类群?浮游动物对对虾来说有哪些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原生动物:孔虫、砂壳虫、纤毛虫等,对虾胃中常见种类,重量比例较小。
    (2)甲壳类:桡足类是虾类重要的饵料生物,在胃中出现的频率和重量比例都很高。如桡足类的:哲水蚤、剑水蚤、猛水蚤(底栖性);枝角类。
    (3)轮虫:是蚤状幼体与糠虾幼体的适口性饵料,但进入仔虾期后,很难捕捉,虽然不是对虾的主要饵料,但可作为桡足类的饵料。
    (4)昆虫类:摇蚊幼虫,体长1~1.5cm,红色,又称为红虫,是虾苗良好的饵料生物。
    (5)多毛类:(主要是沙蚕类)是成虾的良好的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对性腺的发育有良好的效果。
    (6)软体动物:蓝蛤,是成体对虾良好饵料
    浮游动物个体小,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高,是对虾的优良饵料。幼虾蟹最理想的优良饵料,可促进虾蟹早期生长,增强虾蟹体体质,增强机体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养殖大规格虾的一个有效措施。重视饵料生物培养可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

  • 第8题:

    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分为哪四个阶段?结局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分为:
    (1)潜伏期指病因从开始作用于机体开始,到出现最初症状止的一段时期。
    (2)前驱期从疾病的一般症状出现开始,到疾病的典型症状出现前为止。这一阶段机体的机能活动的反应性均有所改变,出现的是一些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
    (3)明显期此期是疾病的特异性症状表现出来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4)转归期是疾病的结束阶段。
    2.疾病的结局
    (1)完全康复即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损伤完全恢复,病理过程全部消失。
    (2)不完全康复主要症状消失,致病作用停止,但在形态结构上还留有持久的病理状态,在机能上还有一定障碍。
    (3)死亡按照机体的死亡过程,可分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真正死亡)两个阶段。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抑制;生物学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已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

  • 第9题:

    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哪些部位的感染.


    正确答案: 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等。主要引起多种癣症,包括皮肤癣、甲癣、发癣等。
    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抵抗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粘膜感染,如鹅口疮。

  • 第10题:

    问答题
    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有何区别?凡纳对虾和中国对虾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日本对虾的中央和额角侧沟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斑节对虾的中央沟和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甲中部。
    凡纳对虾:具有肝脊,额角隆起不高,中国对虾:不具有肝脊,额角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
    有一定选择性;
    有一定特异性;
    有一定持续性;
    有明显潜伏期;
    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FDA 水产品 HACCP指南的致病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A. 细菌:弧菌(30MPN/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菌属;
    B. 病毒:A型肝炎、诺如病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虾人工育苗前的消毒工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育苗工具的消毒  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工具较多,如运输亲虾的帆布桶、捞网;饲养亲虾的暂养网箱;换水用的滤水网、虹吸管、捞网;搬运亲虾和幼虾的帆布桶、大塑料桶、滤水网、计数器等,都需经过消毒处理才能使用。具体方法是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3~5分钟。
    (2)育苗池的消毒  育苗用的塑胶水槽、水泥池内都可能含有对对虾幼体不利的物质,尤其是新建的水泥池,碱性很强,对幼体发育影响较大。故应在使用前用淡水或海水浸泡、刷洗1个月。如果时间紧迫,可加入少量的工业盐酸或醋酸中和碱性物质,可缩短浸泡时间。新旧水池、水槽都应在育苗前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或50~10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刷洗池底池壁,并应彻底冲洗干净。

  • 第14题:

    病原微生物是对蚕的致病作用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特定的侵入途径;需要一定的数量和毒力;有特定的寄生部为和排出路径。

  • 第15题:

    致病的真菌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可引起人类哪些部位的感染?


    正确答案:主要类型包括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毛发,指甲可引起各种癣症。深部真菌感染可引起抵抗力降低者多脏器的炎症,如肺炎,膀胱炎,肠炎等。

  • 第16题: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有哪些优良品种?


    正确答案:我国主要养殖对虾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俗称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4种,新对虾等对虾也有部分养殖。

  • 第17题:

    对虾育苗中提高育苗成活率有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加强亲虾的营养强化培育,保证投喂足够新鲜的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活沙蚕、鲜牡蛎肉和乌贼等。同时,辅助伴喂营养强化剂,保证亲虾的健康状态及营养需求,从而保证卵和幼体的质量。
    (2)育苗过程中,保证幼体每个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除了投喂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饵料(虾片和BP等),需要保证适量的生物鲜活饵料的供应。溞状期应向育苗池中投放优质的单胞藻类(如扁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和骨条藻等)10万~15万个/毫升;溞状幼体后期和糠虾期应投喂适量的轮虫,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内吃完为好;仔虾阶段投喂适量刚孵化的丰年虫幼虫,以投喂后1~2小时内吃完为好。
    (3)育苗期间,要注意育苗水体水质调控。通过少量多餐的投喂方式,避免过多投饵给水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通过投放有益微生物、活菌等微生物制剂及水质调控产品,改善和调节育苗池水质,保证育苗环境稳定。

  • 第18题:

    对虾中间培育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中间培育池一般较小,便于彻底清池除害,可提高仔虾期的成活率;
    (2)放养大规格虾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比较稳定;
    (3)虾苗密度大,投饵集中,争食生物密度相对较少,提高投饵利用率;
    (4)推迟养成池放养时间,饵料生物充分繁殖生长;
    (5)减少了养成池养成期,减少对养成池的污染,利于养成后期对虾生长;
    (6)大棚可避免寒潮影响,水温高,促进对虾早期生长。

  • 第19题:

    重要的引起人类腹泻的肠道原虫有哪些?简述其致病。


    正确答案: ①蓝氏贾第鞭毛虫及其致病。
    ②溶组织内阿米巴及其致病。
    ③隐孢子虫及其致病。

  • 第20题:

    生物战剂是靠致病生物及其毒素进入人、畜等体内,使其致病,导致伤亡。请问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吸入;误食;接触;昆虫叮咬。

  • 第21题:

    问答题
    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有何区别?凡纳对虾和墨吉对虾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日本对虾的中央和额角侧沟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斑节对虾的中央沟和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甲中部。
    凡纳对虾:具有肝脊,额角隆起不高,墨吉对虾:不具有肝脊,额角隆起呈三角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生物战剂使人员感染致病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通过握手、抚摸等接触染病、带菌的人、牲畜或接触受污染的其他物品,如信件、包裹、病人的衣物、用品等。
    (2)饮用受污染的牛奶、奶制品、水及食入已被污染的食品。
    (3)被带菌的蚊虫叮咬。
    (4)吸入含有病菌的灰尘、雾滴、飞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对虾中间培育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中间培育池一般较小,便于彻底清池除害,可提高仔虾期的成活率;
    (2)放养大规格虾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比较稳定;
    (3)虾苗密度大,投饵集中,争食生物密度相对较少,提高投饵利用率;
    (4)推迟养成池放养时间,饵料生物充分繁殖生长;
    (5)减少了养成池养成期,减少对养成池的污染,利于养成后期对虾生长;
    (6)大棚可避免寒潮影响,水温高,促进对虾早期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