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文成公主》(汉妃尼妃)
2.《囊萨雯波》(囊萨姑娘)
3.《诺桑王子》
4.《赤美滚登》
5.《卓娃桑姆》
6.《苏吉尼玛》
7.《顿月顿珠》
8.《白玛文巴》
9.《云乘王子》
10.《日琼巴》
11.《德巴登巴》
12.《索白旺曲》
13.《敬巴钦布》
乐器:鼓、鑔、钹
更多“藏戏的剧目有哪些?表演藏戏是伴奏的乐器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四川清音伴奏乐器有哪些?


    参考答案:

    檀(tan)板、竹节鼓、琵琶、月琴、二胡、高胡


  • 第2题:

    《文成公主》是藏戏八大剧目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简述青海藏戏的主要艺术特点并说出传统八大藏戏的剧目。


    正确答案: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从西藏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将藏族民间说唱、歌舞溶入戴着面具以哑剧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娱神舞,而初步形成有唱、有表演的戏剧雏形算起,约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藏戏属于安多藏戏,早在18世纪中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寺僧人去西藏学习,受到西藏藏戏的熏陶,引进到安多地区,在寺院学演藏戏,并融入了安多地区藏族音乐、舞蹈和说唱曲艺等艺术营养,且以安多方言演出,成为有别于西藏藏戏的安多藏戏。青海藏戏有黄南藏戏、果洛藏戏和华热藏戏等流派。
    藏戏传统剧目除了失传的不计,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传统的藏戏以《诺桑王传》、《文成公主》、《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朗萨姑娘》、《白玛文巴》、《苏吉尼玛》、《顿珠顿月》最为著称而被誉为“八大藏戏”。除了《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外,《诺桑王传》、《智美更登》是佛经故事,流传得比较早。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的底本流传。

  • 第4题:

    戏曲中的乐队伴奏分文场武场:文场指的是()伴奏部分,武场指的是:打击乐器的伴奏部分。


    正确答案:管弦乐

  • 第5题:

    京剧产生于(),流行全国,至今有()多年历史。以(),()为主要唱腔。伴奏乐器有:(),(),()及打击乐器。传统剧目有《空城计》《铡美案》。现代剧目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


    正确答案:北京;200;西皮;二黄;京胡;京二胡;月琴

  • 第6题:

    京剧系列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


    正确答案:京二胡;月琴

  • 第7题:

    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音乐表演方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问答题
    藏戏的剧目有哪些?表演藏戏是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文成公主》(汉妃尼妃)
    2.《囊萨雯波》(囊萨姑娘)
    3.《诺桑王子》
    4.《赤美滚登》
    5.《卓娃桑姆》
    6.《苏吉尼玛》
    7.《顿月顿珠》
    8.《白玛文巴》
    9.《云乘王子》
    10.《日琼巴》
    11.《德巴登巴》
    12.《索白旺曲》
    13.《敬巴钦布》
    乐器:鼓、鑔、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常用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A

    弦乐器

    B

    管乐器

    C

    打击乐器

    D

    电子乐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  )以独特的唱腔闻名于全藏,并且在藏戏演出过程中要表演一段名为《吉祥九重》的歌舞,这在其他藏戏演出中是没有的。
    A

    日喀则南木林湘巴

    B

    黄南藏戏

    C

    琼结卡卓扎西宾顿

    D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


    正确答案: B
    解析:
    白面具派藏戏琼结卡卓扎西宾顿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西藏藏戏艺术的一个著名演出团队。琼结卡卓扎西宾顿主要演出剧目为《曲杰诺桑》。该团以独特的唱腔闻名于全藏,并且在藏戏演出过程中要表演一段名为《吉祥九重》的歌舞,这在其他藏戏演出中是没有的。另外,该团的演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这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 第11题:

    填空题
    越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豫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昆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苏州评弹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正确答案: 二胡,京胡,板胡,笛子,琵琶,三弦,四胡,三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京剧产生于(),流行全国,至今有()多年历史。以(),()为主要唱腔。伴奏乐器有:(),(),()及打击乐器。传统剧目有《空城计》《铡美案》。现代剧目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

    正确答案: 北京,200,西皮,二黄,京胡,京二胡,月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对汉代演唱艺术形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但歌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多人演唱形式,表演方式为一人唱三人和,无乐器伴奏
    • B、徙歌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歌唱形式,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
    • C、大曲又称“相和大曲”,它是一种集歌唱、舞蹈、乐器伴奏于一体的大型歌曲演唱艺术形式
    • D、将民间歌谣配上乐器伴奏,从而使徙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歌曲——说唱歌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康巴藏戏表演特点


    正确答案: 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舞蹈锅庄、巴塘弦子、甘孜踢踏舞等元素。唱腔运用了当地的山歌、酒歌、民歌等的调式。伴奏的乐器有笛子、法号、海螺、云锣、鼓等打击乐和管乐相结合的乐队。演出形式仍采用广场表演形式,而表演程序有比较大的变化。如:巴塘藏戏表演的《扎西雪巴》与西藏藏戏表演的《扎西雪巴》有很大的不同,开场有头戴白羊皮面具的六个扎西雪巴(而不是七个或五个温巴或称阿若娃)舞蹈,然后是格梗(戏师)的独舞,接着由甲鲁二人、众多的扮演拉姆(仙女)和王子的人出场(而不是只有拉姆七个或五个),因他们的身份除神仙外,还代表凡人,如农家女、牧民、汉民等,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用以说明人间胜于仙境。再接着有一段戏师与仙女中的凡人赤登央宗问答说唱的表演,最后仍然是六个扎西雪巴集体围圈而舞,舞成一个横排后退场。而甘孜藏戏团的开场戏则有“三部曲”:一是“甲羌”(汉舞):(1)点花炮表演,还夹有汉语,(2)寿星舞,表演安定欢乐、打虎除恶、撒种祝福,(3)十二名少年表演踢踏舞;二是扎西雪巴,与巴塘藏戏大致相同;三是温巴,由六人表演(而不是七人或五人),头戴蓝面具。甘孜藏戏团演出的《顿月顿珠》,在主人公屡经磨难、兄弟俩终于相逢、并与家人团圆时,就插人了甘孜当地的大型民间歌舞“酒歌”。在正戏最后一场,加入了锅庄、踢踏、弦子等民间歌舞,还有爬高竿等杂耍和雄壮的牦牛舞、灵活翻滚的雪狮舞等表演。

  • 第15题:

    越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豫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昆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苏州评弹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正确答案:二胡;京胡;板胡;笛子;琵琶;三弦;四胡;三弦

  • 第16题:

    相和歌使用的伴奏乐器有()七件乐器”


    正确答案: 瑟、琴、筝、琵琶、节鼓、笙、笛

  • 第17题:

    中国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常用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 A、弦乐器
    • B、管乐器
    • C、打击乐器
    • D、电子乐器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场面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是指()

    • A、为京剧伴奏的打击乐器
    • B、为京剧伴奏的管弦乐器
    • C、以武打为表演手段的武戏
    • D、以唱功为表现手段的文戏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判断题
    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音乐表演方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藏戏种类繁多,表演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舞步起落幅度较大,舞姿节奏鲜明,粗犷健美。(  )戏是藏戏主流。
    A

    白面具

    B

    蓝面具

    C

    红面具

    D

    花面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 第21题:

    问答题
    四川清音伴奏乐器有哪些?

    正确答案: 檀(tan)板、竹节鼓、琵琶、月琴、二胡、高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京剧系列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

    正确答案: 京二胡,月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青海藏戏的主要艺术特点并说出传统八大藏戏的剧目。

    正确答案: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从西藏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将藏族民间说唱、歌舞溶入戴着面具以哑剧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娱神舞,而初步形成有唱、有表演的戏剧雏形算起,约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
    青海藏戏属于安多藏戏,早在18世纪中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寺僧人去西藏学习,受到西藏藏戏的熏陶,引进到安多地区,在寺院学演藏戏,并融入了安多地区藏族音乐、舞蹈和说唱曲艺等艺术营养,且以安多方言演出,成为有别于西藏藏戏的安多藏戏。青海藏戏有黄南藏戏、果洛藏戏和华热藏戏等流派。
    藏戏传统剧目除了失传的不计,目前已知的尚有十多种,其中传统的藏戏以《诺桑王传》、《文成公主》、《智美更登》、《卓娃桑姆》、《朗萨姑娘》、《白玛文巴》、《苏吉尼玛》、《顿珠顿月》最为著称而被誉为“八大藏戏”。除了《文成公主》是历史故事外,《诺桑王传》、《智美更登》是佛经故事,流传得比较早。这些剧目都以一种说唱形式的底本流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