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论柳亚子辛亥革命前后诗歌的特征,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相关问题
  • 第1题:

    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龚自珍诗歌在思想上,揭露现实,反对殖民主义入侵,维护祖国尊严,反对封建专指,呼唤解放个性,在艺术上构思神奇,善于借物寄情,多格多样,语言清奇多彩。

  • 第2题:

    黄遵宪诗歌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黄遵宪诗歌在思想上表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批判封建主义,描绘海外山川风物、社会政治、科技文明等,纪录家乡景物;艺术上笔法灵活,写景真切,风格多样,大胆创新,多长篇巨制。

  • 第3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比较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


    正确答案: (1)、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2)、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3)、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不同。用“诗仙”来形容李白,绝对是不足为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飘逸的文字真可谓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透过“诗圣”杜甫的那些“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愫,也宛然可见一个儒家圣者的情操。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都迸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
    从杜甫的“三吏”“三别”和《丽人行》《兵车行》中都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揭示的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并从中体会到作者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从诗歌的意象选择与运用来看,李诗的意象特别的富于变幻和具有多色调。这一方面源于李诗意象范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李白诗歌意象的奇幻色彩还主要地得益于他的恣意的夸张和奇特卓异的想象。

  • 第4题:

    简述柳亚子诗歌的政治情绪和革命精神。


    正确答案:(1)柳亚子对清末传统诗派批判最为严厉,其诗中所表现的政治情绪也最为激进。如直斥慈禧为“虏后”,歌颂太平天国,力倡女权。多悼念烈士之作,感情深悲。
    (2)七律《孤愤》作于袁世凯阴谋称帝之时,不啻一篇讨袁檄文,也显示柳亚子不愧是将南社革命精神发扬最久的诗人。

  • 第5题:

    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 第6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 第7题:

    问答题
    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龚自珍诗歌在思想上,揭露现实,反对殖民主义入侵,维护祖国尊严,反对封建专指,呼唤解放个性,在艺术上构思神奇,善于借物寄情,多格多样,语言清奇多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 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柳亚子辛亥革命前后诗歌的特征,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内容上:政治抒性诗,怀友掉亡诗,反清反袁诗;
    艺术上:慷慨之气与沉郁之气相结合,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所作多旧体诗,擅长七律和七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联系作品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其中,“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或者说,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才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已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而“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接着便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昧。又如《蜀相》一诗,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北征》、《洗兵马》、《秋兴八首》等也都是这样的例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前后的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第一、政治抒情诗。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如《放歌》这首诗写自己在家乡却没有家的孤独感,觉得很遗憾。第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衰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如《吊鉴湖秋女士》,作者用这首诗来赞悼秋谨坚强的革命意志。第三,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2)艺术特点: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比较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

    正确答案: (1)、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2)、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3)、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不同。用“诗仙”来形容李白,绝对是不足为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飘逸的文字真可谓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透过“诗圣”杜甫的那些“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愫,也宛然可见一个儒家圣者的情操。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都迸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
    从杜甫的“三吏”“三别”和《丽人行》《兵车行》中都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揭示的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并从中体会到作者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从诗歌的意象选择与运用来看,李诗的意象特别的富于变幻和具有多色调。这一方面源于李诗意象范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李白诗歌意象的奇幻色彩还主要地得益于他的恣意的夸张和奇特卓异的想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辛亥革命前后的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第一、政治抒情诗。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如《放歌》这首诗写自己在家乡却没有家的孤独感,觉得很遗憾。
    第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衰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如《吊鉴湖秋女士》,作者用这首诗来赞悼秋谨坚强的革命意志。
    第三,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2)艺术特点:
    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
    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
    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 第14题: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⑴诗歌轻盈,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雪花的快乐》为例。⑵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再别康桥》⑶善于描写稍纵即逝的幻境和梦境《偶然》⑷感伤的抒情《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 第15题:

    试结合作品比较、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的差异


    正确答案: (1)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词作是其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在思想内容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2)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表达出的女性情感,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直率,其婉媚秀逸之处,乃机杼天成,非男性作家以女性口吻的闺情词可以企及。
    (3)在李清照前期的吟唱中,有一部分描写相思心事的恋情词,以女性身份在词中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表现得极为真挚缠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将消魂相思写得朴素而深刻。
    (4)前期词中,还有一部分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5)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永遇乐》的下阕曾写到今昔不同的心境:“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种由时代及个人命运的变化所引起的性格变化,使她在南宋时所作的词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的感情。往日曾写到“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如梦令》)那种逸兴消失了,如今的情怀是像《武陵春》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后期词,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7)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到哀婉嫠妇、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 第16题:

    ()、()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诗文作家;柳亚子、高旭、陈去病发起组织了“南社”,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在辛亥革命前后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正确答案:章炳麟;秋瑾

  • 第17题:

    联系作品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其中,“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或者说,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才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已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而“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接着便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昧。又如《蜀相》一诗,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北征》、《洗兵马》、《秋兴八首》等也都是这样的例子。

  • 第18题: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 第19题:

    多选题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是柳亚子的诗歌()。
    A

    《论诗六绝句》

    B

    《题张苍水集》

    C

    《孤愤》

    D

    《吊鉴湖女侠》

    E

    《书愤》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诗文作家;柳亚子、高旭、陈去病发起组织了“南社”,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在辛亥革命前后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正确答案: 章炳麟,秋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⑴诗歌轻盈,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雪花的快乐》为例。⑵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再别康桥》⑶善于描写稍纵即逝的幻境和梦境《偶然》⑷感伤的抒情《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南社发起人之一。他是一位跨三个时代的诗人,坚持革命,不断前进,是他一生的追求。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
    柳亚子一生诗歌创作数量众多,五四运动以前的诗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治抒情诗。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
    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哀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
    三、反清讨袁诗。柳亚子从年轻时代起就有明确的反清思想,诗歌中往往将咏史和对现实的讽谕结合在一起,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辛亥革命后,他的诗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
    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南社另一位发起者高旭曾有诗赞柳亚子说:“翩翩亚子第一流,七律直与三唐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