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画论]四格”相关问题
  • 第1题:

    荆浩山水画论”六要”


    正确答案: 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

  • 第2题:

    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a、传神论,
    b、强调以形写神,
    c、迁想妙得。

  • 第3题:

    画史、画论


    正确答案:《图绘宝鉴》,夏文彦编著,5卷。以《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等为本,加以《宣和画谱》、《南渡七朝画史》,以及齐、梁、魏、陈、唐、宋以来诸家画录,和传记杂说百氏之书,搜潜剔秘,广为网罗,结合所藏,辑集而成。此书可视为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简编。
    《画鉴》又名《古今画鉴》、《画吟》,1卷,汤垕著。书中论述分为吴画、晋画、六朝画、唐画、五代画、宋画、金画、元画等,元画仅列龚开、陈琳,外国有高昌,高丽。评论各家画迹,列举笔墨特点,辨别真伪,大体类宋代米芾《画史》。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取语录形式,每条论述一个问题,言简意赅。大体可分为画理、画法两大类。

  • 第4题:

    明董其昌在画论中提出()。


    正确答案:南北宋文人画

  •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画论]四格

    正确答案: “四格”是唐代才提出来的评画标准,体现了中国画的创作趣味,其内容比六法要抽象得多。四格指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唐开元年间,张怀瓘guan在《画断》中提出神、妙、能三品的标准以比较画的优劣。之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又增加逸品一项,并且认为“逸品”是“不拘常法”,对其他三品仍然没有具体解释。到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逸品列为首位,并对四格逐一阐明含义。这一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逸格”是指不注意绘画的规矩,笔墨精炼,意趣出常;“神格”指形神兼备,立意妙合自然;“妙格”指绘画得心应手,笔墨精妙;“能格”指有功力,能生动表现对象物的作品。这四格长期成为欣赏文人画的等级标准,认为富有意趣的作品才是第一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论画》、《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A

    《述画论》

    B

    《魏晋胜流画赞》

    C

    《古画品录》

    D

    《图画见闻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画论]诗情与画意


    正确答案: 作为一种评画标准,是苏轼首先提出的。到了后世成为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情指情趣,意指意境,都是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人生韵致,是他们与自然相通而又相融的那种精神感受。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都是艺术家们表现这一感受的依托,所以中国的诗画可以结合。
    诗画早期的结合,是画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即是根据曹植《洛神赋》所创作的。到了唐代,诗人为画题诗,画家以诗作画,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这种结合方式在宋代画院科举试题中还可以看出来,如当时的题目“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都是以诗为题让画家作画,以考察画家的构思立意是否巧妙。
    诗画结合的另一种形式是王维开创的“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善于在诗中表现画的意境,在画中表现诗的情趣,诗画已经融为一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诗画艺术的交融状态,表明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深化到“神交”的高级阶段。但王维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宋代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和理学的兴起,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大幅度深化,因此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后就成为一种评画标准。“诗中有画”是指诗的意境鲜明如画,“画中有诗”是说画中有一种诗的意境美,诗画都描绘一种境界,书法一种感情。久而久之,诗情画意成为传统美学艺术标尺之一。

  • 第8题: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美术文献。()

    • A、山水画论
    • B、画论著作
    • C、山水诗集
    • D、绘画技法书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荆浩的山水画论著作是()。


    正确答案:《笔法记》

  • 第10题:

    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论画》、《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 A、《述画论》
    • B、《魏晋胜流画赞》
    • C、《古画品录》
    • D、《图画见闻志》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画论]诗情与画意

    正确答案: 作为一种评画标准,是苏轼首先提出的。到了后世成为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情指情趣,意指意境,都是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人生韵致,是他们与自然相通而又相融的那种精神感受。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都是艺术家们表现这一感受的依托,所以中国的诗画可以结合。
    诗画早期的结合,是画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即是根据曹植《洛神赋》所创作的。到了唐代,诗人为画题诗,画家以诗作画,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这种结合方式在宋代画院科举试题中还可以看出来,如当时的题目“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都是以诗为题让画家作画,以考察画家的构思立意是否巧妙。
    诗画结合的另一种形式是王维开创的“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善于在诗中表现画的意境,在画中表现诗的情趣,诗画已经融为一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诗画艺术的交融状态,表明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深化到“神交”的高级阶段。但王维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宋代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和理学的兴起,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大幅度深化,因此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后就成为一种评画标准。“诗中有画”是指诗的意境鲜明如画,“画中有诗”是说画中有一种诗的意境美,诗画都描绘一种境界,书法一种感情。久而久之,诗情画意成为传统美学艺术标尺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