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轨迹?”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轨迹,以下哪一项是中国“早期教育”的名称:()

    • A、蒙学
    • B、小学
    • C、国学
    • D、监学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的作品是()

    • A、《故宫》
    • B、《复活的军团》
    • C、《苏园六纪》
    • D、《望长城》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简述《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的含义。 


    正确答案:《北方纳努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该片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影片拍摄了北极哈德逊湾地区爱斯基摩人(Inuit)纳努克一家人的生活,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一种实践至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用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文化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 第4题:

    简要写出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正确答案: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 第5题: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初创期(1958年-1978年)
    发展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010年)
    创新期(2010年至今)
    未来展望

  • 第6题:

    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出发,谈谈你对“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正确答案: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快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说明学术活动与政治因素之间密不可分,政治力量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发展,但同样会阻碍、甚至破坏学术活动的展开。因此,应尽力避免政治因素对学术活动的过多干预。保持学术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术研究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

  • 第7题:

    简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理念演变及其节目特点。


    正确答案:1960―8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宣传与指导。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80-9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90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被认证。

  • 第8题:

    简述外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记录电影先驱者弗拉哈迪。
    (2)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3)格里尔逊与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4)记录电影政治化。
    (5)真实电影。
    (6)直接电影。
    (7)访谈纪录片。

  • 第9题:

    问答题
    说说近百年来中国美学思想发展轨迹。

    正确答案: 王国维、蔡元培等早期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引入;朱光潜、宗白华等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和消化;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与世界美学思想的全面接触与同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纪录片运动。

    正确答案: 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是演变型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写出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正确答案: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


    正确答案: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 第14题:

    简述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作理念。


    正确答案: (1)主张纪录片可以成为塑造公众意识形态的最有效途径。
    (2)格里尔逊主张卧室电影为讲坛。
    (3)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到1937年,他们一共完成了一百多部影片,这些影片最突出的成就是以切近的角度展现了当时英国基层民众日常存在的方方面面。代表作品:《住房问题》(埃德加·安斯梯和阿瑟·埃尔顿/1935),《煤矿工人》(阿尔倍托·卡瓦尔康蒂/1936)。

  • 第15题:

    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现状分析。


    正确答案: 中国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群体。从制作初期以政治为导向的新闻纪录,到80年代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再到90年代,把视角对准老百姓,开始了平民化的纪录。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开始关注社会并步入市场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成为纪录社会变迁、审视中国现实生活的窗口,彰显出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整体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一、纪录片理念趋于成熟,随着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取向、心里需求的变化,电视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电视纪录片从初期的教化和指导,到90年代开始出现客观与在现的创作方式。再到如今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主观与表现的理念在纪录片中日趋发展,符号语言的大量使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创作的观念被认证,中国纪录片进入了一个多元融合的新时代。二、纪录片主题呈现多元化 由于时间的特殊性,近两年纪录片的创作主题相主流意识价值回归,多以反响重大历史事件、纪录国家命运为主,如《筑梦2008》《伟大的历程》等,另外人文历史纪录片也不断地被推出。此外,体制之外的纪录片创作同样硕果丰硕,反映三峡移民的《秉爱》,记录精神病人生活的《七号病房》,关注中国农民生产状态的《伞》等作品通过对社会地城人群的关注,实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批判。纪录片创作团队日益庞大,同时趋于理性风格的创作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但同时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和发展仍存在不足。首先,影响尚不深入。进入21世纪,纪录片栏目正退出黄金时段,播放时间行业在萎缩,究其原因,纪录片创作体制的弊端是其重要影响,纪录片创作者被人为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类,前者创作的纪录片大多具有较浓的政治色彩,二体制外的创作者大多孤芳自赏,难以寻找播出渠道。另外,中国纪录片在拍摄艺术上大多仍功力不够,中国的纪录片在拍摄艺术上的再现真实能力缺乏,一些纪录片图像的清晰度低。音频信号不稳定,中国纪录片要有所突破必须严把技术质量关。

  • 第16题:

    中国的纪录片拍摄应学习国外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方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类型。


    正确答案:分为人物类电视纪录片、人文类电视纪录片、人类学电视纪录片、调查类电视纪录片和电视口述历史纪录片等。

  • 第18题: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正确答案: 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十七年中,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1959年的第三次发展以及60年代初期的发展。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舍饭寺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电影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在稳步地前进,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农奴》、《独立大队》、《阿诗玛》等正是这个潮流的产物。这一次的创新幅度较大,在学习我国文艺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质量,使之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电影的先进水平,一个更高质量的电影创作高潮正在形成,可惜风云多变,半途夭折了。

  • 第19题:

    简述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正确答案:专题片习惯性的模式是“主题先行”,纪录片则是先拍,拍的过程或者是拍完之后再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生活的流程里去发现主题。
    纪录片的主题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更接近人类最学和民俗学。专题片则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的功利效果,重在说明问题,阐释政策观念。

  • 第20题:

    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全方位地遵循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正确答案:《望长城》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初创期(1958年-1978年)
    发展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010年)
    创新期(2010年至今)
    未来展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建筑形制结构演变、衍化发展的轨迹。

    正确答案: ①内部格局,由无“间到”有“间”;
    ②取暖设施,由中心区域到功能区域;
    ③采光与照明设备,由漏光到取光;
    ④睡眠方法,由“地床”到“架床”;
    ⑤贮藏设施,由人兽混用到人物分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作理念。

    正确答案: (1)主张纪录片可以成为塑造公众意识形态的最有效途径。
    (2)格里尔逊主张卧室电影为讲坛。
    (3)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到1937年,他们一共完成了一百多部影片,这些影片最突出的成就是以切近的角度展现了当时英国基层民众日常存在的方方面面。代表作品:《住房问题》(埃德加·安斯梯和阿瑟·埃尔顿/1935),《煤矿工人》(阿尔倍托·卡瓦尔康蒂/1936)。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