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血清钾减低有何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异常脉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通过触诊可了解动脉搏动的脉波情况,常见的异常脉有以下几种。
    (1)水冲脉:脉搏聚升、骤降,急促有力,称水冲脉。检查时用手指紧握病人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则水冲脉更明显。水冲脉提示脉压增大。
    (2)交替脉:脉搏节律规整而强弱交替变化称交替脉,提示左心室衰竭。
    (3)奇脉:正常人吸气时脉搏强弱无明显变化,如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消失称奇脉,见于心脏压塞,如心包积液、心包缩窄,重症哮喘也可出现奇脉。
    (4)重搏脉:一次心搏触及两次脉搏称重搏脉,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长期发热者,如伤寒。
    (5)无脉:全身大动脉搏动消失,见于心脏骤停,严重休克时动脉搏动有时也难触及;局部动脉搏动消失提示局部动脉闭塞,如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等。

  • 第2题:

    试述血清钾、钠、氯、钙的参考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清钾
    【参考值】3.5~5.1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钾增高:见于:①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摄入或注射大量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③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红细胞或组织内的钾大量释放入细胞外液。④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大量细胞内的钾转移至细胞外液。
    血清钾降低:见于:①钾盐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②钾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排H减少而排K增多等。③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应用胰岛素、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亢等时,钾向细胞内大量转移。
    (2)血清纳
    【参考值】136~146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钠增高:临床上较少见,可因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溶液、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等所致。
    血清钠降低:临床上较常见。见于:①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及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②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③皮肤失钠: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及创伤等;④抗利尿激素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及右心衰竭等。
    (3)血清氯化物
    【参考值】98~106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氯化物降低:临床多见,血清氯离子变化与钠离子基本呈平行关系,低钠血症常伴低氯血症。但当大量丢失胃液时才以失氯为主而失钠很少;若大量丢失肠液时则失钠甚多而失氯较少。低氯血症还见于大量出汗、长期应用利尿剂等引起氯离子丢失过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糖尿病等导致的排尿过多而丢失大量氯化物。
    血清氯化物增高:见于过量补充NaCl、CaCl2、NH4Cl溶液,高钠血症性脱水,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或心力衰竭等所致的肾脏排氯减少,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等。
    (4)血清钙
    【参考值】2.25~2.75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钙降低:临床较多见。常见于:①钙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阻塞性黄疸等;②成骨作用增加: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③钙吸收障碍:如维生素D缺乏;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⑤妊娠后期;⑥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重吸收,血磷升高血钙降低;⑦代谢性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⑧血清蛋白减少使非扩散钙减少而致血清钙降低。
    血清钙增高:可见于:①摄入钙过多及静脉用钙过量:②溶骨作用增强,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骨折后;③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可使肠钙吸收增加和骨钙溶解致血钙升高;④急性肾功能不全时钙排出减少,血钙升高。

  • 第3题:

    酸碱平衡状态与血清钾浓度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酸碱平衡状态与血清钾浓度关系十分密切。酸中毒可使血清钾浓度升高,而碱中毒可使血清钾浓度降低。其产生机制主要与细胞膜内外H+-K+交换和肾排钾多少有关。酸中毒时,细胞外H+浓度增高,H+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的K+移到细胞外,引起血清钾浓度升高。碱中毒作用正好相反。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是每0.1单位的pH值变动大约引起0.6mmol/L的血清钾变化。另一方面酸中毒时,H+浓度升高可抑制肾脏主细胞的Na+-K+泵,使主细胞的泌K+功能受阻,故急性酸中毒时肾排钾减少而引起血清钾浓度升高。反之,碱中毒时则肾排钾增多,引起血清钾浓度下降。

  • 第4题:

    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钾变化有何特点及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早期出现低钾血症。其机制:①因厌食而摄入钾不足;②多尿或长期应用利尿剂,使尿钾排出增多;⑧呕吐、腹泻时丢失钾过多。
    晚期发生高钾血症。其机制:①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钾排出量过低,这是最主要的原因;②含钾的饮食或药物摄入量多;③使用保钾利尿剂;④酸中毒;⑤分解代谢增加(见于感染、发热等);⑥溶血。

  • 第5题: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参考值为1.5-2.5:1。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 第6题:

    从血清中查见HBsAg和HBeAg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中只有HbsAg,说明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不能肯定传染性;如果同时查见HbeAg,说明血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 第7题:

    RDW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RDW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的缩写,它是用红细胞直方图分布的宽度比上其高度来衡量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指标,正常参考值<14%。其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可用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型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均增高,而海洋性贫血很少增高,如果RDW不高而红细胞体积小且低色素时,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不大;②结合MCV对贫血分类:当MCV降低,而RDW正常时,属均一性小细胞贫血,RDW异常时为不均一性小细胞贫血。当MCV正常RDW也正常时为均一性正常红细胞,这时如果RDW增高,可能为不均一的正常红细胞,也可能是某些贫血患者红细胞的MCV偶尔落在正常范围。遇此情况要参考Hb等其他指标而论。当MCV增高,RDW正常时,为均一性大细胞性贫血,而RDW异常者则为不均一性大细胞贫血。

  • 第8题:

    多选题
    肝性脑病患者较多见的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是()。
    A

    血清钾增高

    B

    血清钾减低

    C

    酸中毒

    D

    碱中毒

    E

    血清钠减低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从血清中查见HBsAg和HBeAg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中只有HbsAg,说明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不能肯定传染性;如果同时查见HbeAg,说明血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常见的皮疹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斑疹: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高出皮面的皮疹称斑疹。常见于麻疹初起、伤寒、丹毒、风显性多形性红斑等。
    (2)玫瑰疹:玫瑰红色的圆形斑疹称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直径2~3mm,压之褪色。玫瑰疹对伤寒、副伤寒有诊断意义。
    (3)丘疹:除局部颜色改变外还隆起于皮面的皮疹称丘疹。常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及湿疹等。
    (4)斑丘疹: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称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湿疹及药物疹等。
    (5)荨麻疹:稍隆起皮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称荨麻疹,也叫风团块。出现得快消退也快,并伴瘙痒。见于各种过敏反应,如异种蛋白质食物过敏。
    (6)出血性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的皮肤损害叫出血性皮疹。出血面积直径小于2唧者称瘀点;直径在3~5mm者称紫癜;直径>5mm者称淤斑;片状出血并伴皮肤隆起称血肿。小的出血点应与小的红色皮疹、小红痣鉴别,皮疹压之褪色,而出血点压之不褪。红痣压之不褪色,但触摸可发现高出皮面。出血性皮疹常见于血液病、重症感染等。

  • 第11题:

    血清酶蛋白测定有几类?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酶蛋白测定有两类:酶蛋白定量测定及酶活力测定。
    由于血液中存在无活力的酶蛋白,血清酶活力与血清酶蛋白含量两者并不完全对应。疾病时,病变组织或器官合成的酶无活性部分可能增多,出现血清酶蛋白含量较高,而血清酶活力很低的现象。

  • 第12题:

    何种血清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有特异性?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有特异性的酶是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它来自破坏的心肌细胞,一般在发病后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峰值,48h~72h消失。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100%和99%。它的动态改变,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治疗效果,梗塞的面积的严重性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血肌红蛋白和心脏肌凝蛋白轻链升高,对诊断AMI更有实用价值,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即开始升高。

  • 第13题:

    隐血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
    (1)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①消化性溃疡、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等,隐血试验常呈间断性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时,呈持续阳性。
    (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

  • 第14题:

    血清钾增高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当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7.5mmol/L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合适治疗。血清钾增高见于:摄入过多,如输入大量库存血、补钾过多过快、过度使用含钾药物;钾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使用潴钾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等;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大面积烧伤、创伤挤压综合征、血管内溶血等组织损伤以及缺氧、酸中毒等。

  • 第15题:

    简述血清尿素氮化验的正常值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值为:2.9~7.5mmol/L。临床意义:
    ⑴2/3肾功能降低时,血尿素氮增高;
    ⑵体内的组织分解代谢增加时,血尿素氮增高
    ⑶肝脏疾患血尿素氮减少。

  • 第16题:

    问答题
    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钾变化有何特点及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早期出现低钾血症。其机制:①因厌食而摄入钾不足;②多尿或长期应用利尿剂,使尿钾排出增多;⑧呕吐、腹泻时丢失钾过多。
    晚期发生高钾血症。其机制:①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钾排出量过低,这是最主要的原因;②含钾的饮食或药物摄入量多;③使用保钾利尿剂;④酸中毒;⑤分解代谢增加(见于感染、发热等);⑥溶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婴儿手足搐搦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血清钙增高

    B

    血清钙降低

    C

    血清钾增高

    D

    血清钾减低

    E

    钙磷乘积<3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